posts - 80,comments - 749,trackbacks - 2

[什么是芒果软件?]
芒果软件,全称“北京市朝阳区芒果软件研究所”,是依法成立的民办科技类非企业法人。。。。。。

这个话怎么说的这么不顺啊,换种说法。芒果软件,是一群技术精英的名字,我们来自四面八方,为了一个共同的前途走到一起,开始了一款软件从创意、设计到开发、测试、上市、销售,以及未来将成为国产软件之骄傲的传奇之旅。。。。。。

我们所说的这段软件,就是XMIND!它是第一款可视化思维工具,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的同类产品。登陆我们的网站可以看到它的介绍和截图:
http://www.mango-software.com/
以及免费下载beta版:
http://www.xmind.cn/

[什么是可视化思维工具?]
很多管理咨询公司和培训公司,以及很多中学和大学的教师,他们在传授一类方法,或开设一门课程,题目可能是“如何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这类课程80%的内容是很无聊的,学员也不太喜欢,但是有20%的内容是激动人心的。我们发现这激动人心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就是用形象的思维工具帮助思 维。比如很多管理咨询公司和培训公司会开设名为“思维导图”的课程,课上要求学员们用纸和笔把自己脑海中随时冒出来的创意随时记录下来。

记录的方法是在纸的中央画一个椭圆,里面写上中心主题,从这里发散出去想,想到的内容标为分支主题,每个分支主题还可以再发散,字写在线上,线划到 哪儿都要多划一点,这样就促进了自己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比写文章要快很多倍(如果你没试过是无法想象的快),很快你就写满了整张A3纸!

即为别人培训又会做软件的我们就想到用软件来实现这一切!因为软件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高绘图制品的价值,不仅可以自己看,还可以与别人分享, 最重要的是即使修改。如果在纸上绘制的时候把一个分支错误的连接在了另一个分支的后面,就无法修改了,如果是重要的图,就必须重新绘制,但是软件就不怕 了。另外,软件还可以排版,或者将某个思维导图导出成Word/Powerpoint的格式,再进一步利用,这就延长了办公软件的流程,从用户脑子里想的到纸上打印的完全的连接了起来。

作为补齐最后一公里的软件产品,可视化思维工具还是跟其它Office软件有很大的不同,首先,Word和Powerpoint几乎都是以线性的方式组织文字和内容的,这和人脑的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人类都是以发散的方式思 考问题的;其次,Word和Powerpoint在调整篇章结构上太繁琐也不直观,很多用户都反映,他们在写文章或制作幻灯片之前都先用XMIND列提 纲,以便于谋篇布局,然后再为每个分支填入内容,之后还可以持续优化篇章结构,完全确定了以后,再用XMIND导出成最终需要的格式,修改错别字和最后排 版。

除了绘制思维导图以外,XMIND还包含了很多其它符合人类基本思维方式的图形,我们将这类图形统称为“思维图”。XMIND提供了在线更新的功能,XMIND的用户还可以从芒果软件的网站上源源不断的下载更多的思维图的种类。当然,我们只作最重要的,适合大多数人的,具有个性化的图形还是要靠用户自己用XMIND丰富的个性定制功能自己设计,并提取模版,相互交流。

可视化思维工具的另一大类用途是与他人交流思想。我们有很多客户是大企业的销售经理,他们在向客户演示自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引入了XMIND,并获得了很好的反馈效果。因为它的形状是最适合人脑思维的,所以能表达的信息也最多最精确,也最容易被别人接受。XMIND的图标库也为用户绘制的思维图提供了额外的亮点,图形+图标所具有的表达能力是非凡的。此外,咨询公司和培训公司还辅导学员们利用XMIND帮助记忆和会议记录。最后,XMIND可以将同一个主题的所有思维图整合在一个文件里,因为用户愿意将“晨会计划”、“晨会内容”、“参会人员”和“会议反馈”等主题放在一个文件里,便于发给自己的boss。

上面这些就是可视化思维工具的主要功能,了解一下XMIND 2007就会发现它的功能还远远不只这些。芒果软件的宗旨就是为广大用户提供最适合思维的软件,而XMIND的宗旨就是整理您的思维、发掘您的潜意识、激 活您的创意灵感,最后,帮助您绘制漂亮的图形。让Google去搜索网络吧,我们搜索的是您的大脑!

[谁将会是XMIND的用户?]
XMIND有两类大的用户群:

1。高层经理、白领精英、办公室一族、政府公务员
特征:每日工作用脑量很大,处在现代办公环境中,常常需要计划、决策、记录、创意、演示、与人交流等等,工作节奏很快,工作时间中使用电脑占一定比重。

2。中学生、大学生、中学教师、大学教授
特征:每日学习、工作用脑量很大,常常需要记录、总结、归纳、综合、交流等等,工作、学习繁忙,使用电脑占一定比重。

posted @ 2007-01-16 19:36 Brian Sun 阅读(6294) | 评论 (16)编辑 收藏
[名称和商标]

我们和芒果网不是一家,一个是“芒果软件”,一个是“芒果网”;一个是“Mango Software”,一个“MangoCity”,将来也不会有商标权力上的问题,请大家放心。我们的中文全称是“北京市朝阳区芒果软件研究所”,目前的项目研发代号是“Brainy”。

[不是汉化软件]

我们不是MindManager的汉化版本,也不是其它国外软件引入国内的成果。我们是完全自己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

说起MindManager,我们不得不说它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它已经得到了我们全部的重视,芒果软件的战略层视MindManager犹如百事可乐看待可口可乐一样。我们的技术目标是比MindManager做的更专业,就芒果软件目前的实力来说,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我们的商业目标是首先在国内站稳脚跟,因为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分得MindManager的一杯羹,进而和它平起平坐,最后超过它的市场份额。但这个目标并不表明我们是先做国内市场后做国际市场的。

[15%的问题]

我们的推广材料上说“以15%的成本为用户提供15%的解决方案”,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其实国内很多企业都宣称他们的解决方案是“100%的”、“完全的”或者“全套的”,我们从心底反对这种说法,这是在欺骗消费者,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一种软件能满足消费者的100%需求哪怕这种需求只是一个方面。(任何一款汽车也不行)。我们的产品是面向商业用户和教育用户的,拿前者来说,一个商业用户在办公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软件来帮忙他整理思路,这是他完全可以使用Brainy,但很有可能并不仅仅使用Brainy,他用Brainy快速记录脑海中所想到的信息,用Quicktime录下自己的声音,再用Firefox通过Google搜索自己需要的图片,把图片加入到用Brainy绘制的思维导图上,再导出成Powerpoint文件,经过修改以后交给领导。

我们所说的15%成本,其实是在说为用户在思考问题的总成本降低了85%,很多企业在提高员工的办公效率方面投资不少,但收效甚微。而国外很多学者论证过,思维导图确实是符合人的思维模式一种图形,它的效果说是说不清的,用了才知道。此外还有一层含义,是说我们的产品在面市之后,价格会很便宜。

[“符合中国人思维”的问题]

很多朋友发来消息说他们期待我们能推出“符合中国人思维”的思维导图软件,我们非常感谢这些朋友的关注,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妥。首先我们要研究一下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否有不同?如果有,那么不同在哪里?我不想长篇大论,但我想说中国人和外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在于我们的文化,而不是我们大脑的结构。思议这种差异在我们的“芒果可视化思维工具”里是体现不出来的。

[“技术狂人”问题]

很多很热心的朋友担心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的方向问题。事实上,我们不是由“技术狂人”组成的,(哈哈,大笑,作狂人状),我们是一些有想法有热情而又时刻叮嘱自己保持清醒的年轻人。作为我的Blog读者的你,应该清楚这一点。我们注重市场,我们是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思考这个创业方案的,但是直到今年5月份才开始着手去做。在开始创业前的一年的时间里,我们都在思考,思考市场、思考客户、思考营销、思考人员管理、思考国外的软件行业、思考国内的同行、思考产品、思考渠道、思考销售模式、思考市场合作与活动,甚至思考定价和折扣!而后,我们决定去做!事实上,我们直到现在也不是很成熟,但是让我们成熟起来的唯一途径就是大胆去做,我们已经感觉比国内的很多同行都要成熟了。

在广泛的和朋友共享我们的创业思路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当我和技术精英介绍我们项目时,他们往往担心这个东西做好了以后卖不出去,而丝毫不会担心这个产品能否面市;而当我和软件销售人员聊这个项目时,他们往往会担心这个东西做不出来,而丝毫不会担心做出来了以后能否卖的掉。这可能就是领域思维吧,当每个人谈及自己很擅长的领域时,都对我们赞不绝口,但也都表示,对他们不擅长的领域,十分担心(幸好情况不是反过来的)。我非常感谢这些朋友,也请你们相信,我们不会让你们失望!

[“盗版软件”问题]

国内软件行业的版权问题确实不容乐观,作为进入这个行业的创业者,我们丝毫不会粉饰太平,也不会掩饰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担心。事实上,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盗版是个大问题。但是担心终究要转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你不想转行的话。我们对待这个问题有一套完整的想法,那就是“战略上轻视它,战术上重视它”!什么?具体一点?那就请听我娓娓道来。

从战略上讲,盗版软件并不可怕,著名的Microsoft软件公司,盗版横行,据说,全中国只有3%的微软软件是正版的,但是微软公司在中国区的利润仍然很高,是全球利润最高的一个地区。国内的金山软件,其金山词霸和金山毒霸两大产品线都同时是盗版猖狂和利润丰厚的。

从战术上讲,微软和金山这样的产品型企业为什么会在盗版横行的今天才能挣到这么多钱呢?原因有三:其一是抓大客户,主动向大客户推销,并保证大客户不在使用盗版,多数大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是不愿意使用盗版软件的。有些中型企业如果已经在使用盗版了,那就说明他们需要我们的产品,再可以由销售人员以赠送培训或打折的形式将正版软件推销出去。如果对方仍然执意不听,那么就只能用律师函的形式警告之,综合起来,就是“以法律为依靠,以谈判为途径,以价格为手段”。

其二是技术反盗版,矢志不渝。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手段,如果没有技术支撑就毫无疑义,你无法知道谁在用盗版,甚至给盗版软件提供正版的服务,这些没有技术上不断的进步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在这个方面,有很多做的很好的第三方技术可以被我所用,比如在线激活等等。

其三,是商业手段和技术手段的联合使用。比如正版软件带有大量的资源光盘,这使得盗版的产品体积非常大,不易传播,很多盗版商为解决这个问题会精简产品,这违背了很多用户的意愿,导致这些用户不得不去购买正版,金山词霸就是这个策略。再比如版本混淆,很多软件产品出很多版本,每年每个系列都再出一个,盗版商往往只盗版其中的一个版本,然后以欺骗用户的方式把这个版本以多个版本发放,这使得用户常常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版本,只好购买。还有一个更高级的策略就是在线升级,因为不断的更新正版软件的鉴别方法,且在升级时必须检查软件的合法性,所以导致很多用户使用了盗版软件之后不能自动更新,杀毒软件厂商,多数都是这个办法。

[“通用软件和盒装软件”问题]

当我在网上公开这个想法时,很多朋友,甚至是软件界的朋友,表现出了他们对“通用软件和盒装软件”的前途的不信任感,他们认为这样的产品可能没有出路。很高兴这些朋友能够提醒我们这个问题。当我在思考该如何回答他们时,我发现可能由于一种“恨屋及乌”的作用,他们真正的想法并不是这样,而应该这样表述:“如果一种软件,仅仅通过零售渠道来销售,那么他们是没有前途的”。我非常及其已经特别的支持这种观点,因为通用和盒装软件的销售如果只有一种渠道的话,确实不太好做,况且现在个人软件零售市场还相当不健全。但是如果将它错误的表述为“通用和盒装软件没有前途”,那就大错特错了,纵观现在的软件界哪个领域不是通用软件在打头阵?哪个领域不是盒装软件的利润率最高?哪个财富500强企业不是通用和盒装软件的客户?不用说国外的微软国内的金山,单举数据库的例子就可以了,DB2主要的利润源是“通用数据库”而主要的竞争对手是Oracle的什么什么i和微软的SQL Server。


芒果软件的泡泡


posted @ 2006-09-24 11:27 Brian Sun 阅读(3677) | 评论 (3)编辑 收藏

很久没有写Blog了,与其找理由说“没时间”,不如老实交代说“没心情”,更不如发觉一下潜意识说“没感想”。

昨天晚上,温习了阔别很久的夜生活,和一个演艺圈的著名主持人,一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生。所以,我的感想,也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

我不得不在彻夜长谈之后对微软亚洲研究院顶礼膜拜,即使是一个像我这样嘴上没德的评论者,也难以抵挡这种情感,就像学生总是对自己的老师心存敬畏一样,我为亚研院设在北京而感到脸上有光。但话也说回来了,这样的新认识并没有改变我们对于微软在走下坡路的判断,我们只是说亚研院不会跟随微软走下坡路,只要M$还有$就可以了。在“比尔一路走好”的情感和深思中,我们期待着微软能更多的更快的将亚研院的一些研究成果产品化,毕竟,用技术上的东西来改变人类的生活,这才是微软存在的唯一理由。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尽管我们一个做研究一个产品,但还是有太多的话题可以聊,主持人对我们的行业很陌生,但是也喜欢看热闹。当她加入到我们的话题中来时,我们已经开始散扯了。在星巴克打烊之后,我们又一直坐到一家酒吧打烊,因为我们都很喜欢并擅长散扯,所以我们聊的很hi,但是到了最后10分钟,散扯的气氛陡然消失,从主持人的心底发出了几句肺腑之言。我立即被感动了,一种酸酸的东西涌上心头。我很真诚的望着她真诚的眼睛,晚上刚见面时想大声喊美女的心情已经渐渐的渐渐的转变成了另一句话,她还是我的初中同桌!虽然都出来混不久,但是平时的生活中已经很少再说肺腑之言了,假大空占领了我们的语言,做秀占领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带上面具,把从心底发出的呼唤封在咽喉。况且,她所处的环境和行业,比我们的压力要大的多。

我们都谈到自己是技术员工,连主持人也是,作为脑力民工的我们,更要用今天清醒的头脑来面对明天所可能发生的一切。你没有权力选择明天的命运,但是你可以选择今天的头脑。谢楠,作为粉丝,无论你走怎样的路线我都会支持你;但是作为同桌,我还是希望能成为一个散发知性光彩的女主持,可能是我只看CCTV2的缘故,我一直觉得这样的人才太少太少了,太需要太需要了,而偏综艺的主持人一抓一大把。

同样的忠告也给看我Blog的其它朋友,我相信我们中的多数都是脑力民工,把握自己唯一的、终身的、天赐的、永恒的权力——选择你的心态!

posted @ 2006-09-14 11:09 Brian Sun 阅读(2080) | 评论 (1)编辑 收藏

芒果软件实验室(Mango Software Labs)是国内首家从事可视化思维工具类软件开发的机构。我们由一群技术精英组成,致力于使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帮助用户真正意义上提高生产率,以15%的成本为用户提供15%的解决方案。

芒果软件实验室正在研发中的项目Brainy(利用盛行于欧美,风靡于全球的思维导图理论)将会成为未来人类离之不得的全脑思维伴侣,它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全脑思维艺术将人们的大脑和思维带入一个积极、高效的全新领域,Brainy将会在人们日常办公和生活中帮助用户增强记忆、规划写作、促进团队合作和内部沟通,在客户演示、会议记录、个人计划、项目管理、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Brainy不能取代任何Office 办公软件,却能和当前的Office紧密集成,成为办公软件生态环境中的一员,Brainy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填补用户的大脑和办公软件制品之间的鸿沟。多数用户可以在五分钟之内上手,并在第一次试用之后就离之不得。尤其对于英文区国家的从小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用户而言更是容易接受这种理念。也正因为如此,芒果软件实验室从成立之初就把国际市场当作最重要的市场来看待。

目前Brainy仍在开发阶段,芒果软件实验室需要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信心的“四有”技术骨干和创业精英的加盟。我们以Eclipse RCP为产品的运行平台,以测试驱动为产品的开发过程,以大量开放标准和开源软件为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手段,以全球第一的思维导图软件为产品的战略目标。

芒果软件实验室在技术上重视重构和复用,在经营上重视产品化和全球化,在管理上重视“团队综合能力”和敏捷开发,实验室还会定期聘请“武林高手”现身讲座,让每位员工每周都有培训的机会,每月都有培训别人的任务,定期参加Code Review,量身订做技术课程。

思想为箭,芒果做弓。一群充满激情和个性的年轻人正试图通过他们的努力去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乃至改变整个世界。

加入我们,你一定会大开眼界!


公司主页:  http://www.mango-software.com

有意者请联系(邮件请包含个人简历):hr.mangosoft@gmail.com

(申请职位请注明信息来自BlogJava,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招聘职位1:
【软件设计师:RCP方向】

职位描述:
通过重用Eclipse组件搭建桌面应用程序,完成所有的设计要求,将产品的易用性提高到专业水准。全部代码使用Java5.0。(同时招全职/实习研究生)

职位要求:
1。精通Eclipse RCP,Eclipse插件开发,SWT/JFace架构。
2。精通设计模式,熟练使用重构优化软件设计。


招聘职位2:
【软件设计师:ODF方向】

职位描述:
担任Brainy的核心模型的主要开发工作、文件格式设计、导入导出等。全部代码使用Java5.0。(同时招全职/实习研究生)

职位要求:
1。了解ODF。
2。精通JCE者优先。
3。精通设计模式,熟练使用重构优化软件设计。
4。熟练使用Eclipse开发环境,了解测试驱动开发的开发流程。


招聘职位3:
【Java程序员】

职位描述:
担 任Brainy项目组的开发人员,从开发开始做起,逐渐参与设计、测试、需求等环节。全面认识并使用Java5.0、Eclipse3.2、 Graphical Editing Framework、Apache Ant、Jakarta Commons、iText、TrueZip、BouncyCastle等开发平台和编程环境。适合立志在软件行业发展的同学。(同时招全职/实习研究 生)

职位要求:
1。精通Java语言。
2。有绘图软件开发经验者优先。
3。有桌面应用程序开发经验者优先。
4。精通设计模式,熟练使用重构优化软件设计。
5。熟练使用Eclipse开发环境。
6。了解测试驱动开发的开发流程者优先。

 

posted @ 2006-09-09 12:34 Brian Sun 阅读(4157) | 评论 (8)编辑 收藏

北京,创业型软件公司,走商用化产品化路线,目前正致力于开发某商务软件套件,特别需要以下人才,有意者请联系:

Brian Sun
 briansun.vip@gmail.com
 13811410545

邮件请包含个人简历,欢迎暑期实习。

【软件设计师:UI方向】
兼职全职均可。
要求:
1。了解什么是轻量组件架构,熟练使用其中的一个(最好是Swing或Draw2D)。
2。精通GEF者优先。
3。了解基本的图形学算法。
4。精通设计模式,熟练使用重构优化软件设计。
工作简介:
使用Draw2D编写一个类似GEF的100%MVC架构,并用该架构编写并维护一个编辑器。全部代码使用Java5.0。
需要人数:2人

【软件设计师:RCP方向】

兼职全职均可。
要求:
1。精通Eclipse RCP,Eclipse插件开发,SWT/JFace架构。
2。精通设计模式,熟练使用重构优化软件设计。
工作简介:
通过重用Eclipse组件搭建桌面应用程序,完成所有的设计要求,将产品的易用性提高到专业水准。可能需要对插件进行分拆、替换或重写。全部代码使用Java5.0。
需要人数:2人

【软件工程师:Java方向】
兼职全职均可。
要求:
1。精通Java语言,具备一定的Java5.0知识。
2。精通设计模式,熟练使用重构优化软件设计。
3。熟练使用Eclipse开发环境,了解测试驱动开发的开发流程。
工作简介:
担任某桌面应用程序的主要开放工作。
需要人数:2人

posted @ 2006-08-01 16:55 Brian Sun 阅读(2728) | 评论 (7)编辑 收藏
我喜欢喝咖啡,但每周最多只能喝两杯,过量饮用总是导致身体不适,尤其是胃。一个医学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由于中国人的胃是为茶而进化的,西方人的胃是为咖啡而进化的,所以中国人不适合多喝咖啡。由于抱有个人感情色彩,我总是试图反对她的这种观点,但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最近,我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中国人喝茶的历史不过几千年,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迅速的进化一个器官,即使达尔文的进化论毫无毛病可挑,这也在数学概率上难以圆说。也许这个问题刚好相反,我的意思是,反过来想就对了。事实上,是中国人在几千年的茶叶种植中不断的精选和改良品种,使得茶叶总是在向味觉和营养两个方向上发展,是中国人创造了适合中国胃的茶叶。所以,进化了的是茶,而不是胃。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测,因为我不是医学工作者,也不是进化论专家,所以对这个问题没有发言权,而我想说的真正主体是:软件。

在过去的20年中,人们眼睁睁看着微软从一个小企业成长为软件帝国,很多人把这种变化归功于微软的商业技巧和蛮横的霸权主义,我对这一观点十分非常以及相当的赞同,但也该想清楚的是,全世界的人们不会在短短20年中进化到额头上有个“M”,就像老虎的额头上有个“王”一样。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忠实的用户调教出了微软,而不是微软培养了广大的用户群。成功的软件总是在人们心里最痒痒的地方狠狠挠了一下。

很多M打头的软件在易用性方面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细节了,我们完全有理由比微软做的更好那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例如我非常喜欢的IE7,尽管它在很多方面仍然不如Firefox,但在其它一些方面却很快将成为标准,比如合并在一起的前进后退按钮,会不会又是一个进化的结果呢?又会不会对其它软件的Undo/Redo功能产生影响呢?

在软件开发领域亦是如此。比如很多软件都需要浏览的功能,其中多数软件会选择使用一个成熟的浏览器产品来达到这个功能,IE对大家说的一句话是:“请将我嵌入您的应用程序!”,而Firefox对大家说的一句话是:“请和我一起组建您的应用程序!”人们更容易接受哪一种呢?我们同样看到的是“为软件开发人员进化”和“让软件开发人员为我们进化”两种力量。

请将我所提及的观点同“面向”分开,我拒绝说“面向用户”,因为这会导致将责任推给用户。我建议很多软件企业(尤其是那些正在为自身软件的易用性发愁的企业——比如:用友)将内部宣传的口号改为“为用户进化”,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区别于“面向用户”;也是一个自主的概念,区别于“用户驱动”。

也许全世界最应该得到我的这些建议的是Google。Google正企图从零开始创造另一个物种,也许我应该把它比喻成中式咖啡,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并不是最重要的,无论我们要谈论的是态度还是方法。要知道,用户一时的激情只能让你一夜暴富,却不能让你称王称帝。

posted @ 2006-08-01 16:16 Brian Sun 阅读(2314) | 评论 (4)编辑 收藏
先做一个过期的广告,前些日子有幸参加了世界可用性日(WUD)北京站的活动,这是世界可用性日的第一年,活动在多个国家同时举行,今年北京站的活动是一 次半讲座形式的聚会,来讲的除了主办方UIGarden的人外还有一些可用性行业里的著名人士。Windy没来是个遗憾,IBM的赵晨博士来了是个惊喜。 有些不足的是在下面聆听的很多人是学生,因此一互动起来,整个活动的基调就略微有些稚气了。

会上一个问题引发了很热烈的讨论,问题是这样的:

我们现在所能接触的多数ATM机,都是采用先吐钱后吐卡的工作流程(取款业务流程的后半部分),但是现在,全世界的ATM机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把这个顺序改为“先吐卡后吐钱”,理由是占信用卡丢失原因排行榜和丢失危害排行榜双第一的是“取款时忘了取卡”!

问题抛了出来,两方面的声音也同时响了起来。支持变革的一方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国内多数ATM机的可用性问题太差,尤其是一些海龟们,认为这是不可理喻的事 情——全世界都在改为什么中国没有改。很多人认为“危害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在后面排队的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取道前面那个人卡上的所有钱,如果不 幸的事发生的话。另一个理由是“拿到现金”应该标志着此类交易的完成,因此它应该是最后一个环节,在此之后应该没什么事轮到用户做了。

反对变革的人认为,为什么不会有人在取卡后忘了拿走现金呢,那样危害不也是很大吗?况且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这个顺序,如果突然发生改变,肯定会有人出错。这 些人通常认为,只要ATM机在吐钱后给出类似“请不要忘记信用卡”的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提示就可以了,没必要为此而变化交易流程,后者对全社会的成本远远高 出了丢卡人的成本。

我个人在下面坐的时候,比较同意后者的观点,尤其同意“记得卡却忘了现金”的那种说法,但我有自己的原因。<<事务处理>>这门 学科不仅仅是为软件从业人员准备的,这门学科里有这么个概念就是“事务的原子性”问题,在用户的潜意识里,ATM机吐出现金和从信用卡上划走相同数量的金 额是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事务,因此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事,吐钱了卡没划和划卡了没吐钱都是不可以被接受的事情。。。(阿,等等,前者好像可以被接受)。。。 先吐出卡往往给人的心理暗示是已经把钱划走了,接下来用户们担心的就是如果ATM机坏了不吐钱怎么办?!要知道机械设备的可信度要远远低于电子设备。

当然,我这么想并非不支持变化。作为软件从业人员,我相信变革以后的流程事实上比之前的流程安全性要高了很多。因为这给了ATM的软件以更多处理安全性的 机会,比如先通过卡号和密码获得本次交易的“凭证”,吐卡,然后凭该凭证向服务器端申请划走卡上的金额,这时,问题已经变为原来的交易流程了,ATM机只 要保证该凭证在服务器端的生效和ATM的吐钱在同一个事务内就ok了。

可用性泡泡
(转载本文需注明出处:Brian Sun @ 爬树的泡泡[http://www.briansun.com])

posted @ 2005-11-18 09:37 Brian Sun 阅读(3499) | 评论 (22)编辑 收藏
这是一篇写给初学者看的文章。在前一段时间的招聘软件设计师的过程中,我对每一个看似初学者的人都会问这个问题,“您觉得平台相关性和平台无关性哪个更好 一些”,呵呵(偷笑),其实这是唬人的,多数回答者都会顺着出题者假装的思路回答“我个人认为平台无关性比较好”,可是只要有点软件设计经验或是对这个问 题有所思考的人都知道其实这个问题不只两个标准答案。

关于平台无关性,我不想说什么,说什么也没用。大量软件设计或软件架构以此来标榜自己的优秀和出众,其实这没什么,因为大部分平台无关性的工作不是由你来 做的。如果你正在写一个Java程序,并依照Sun的100% Pure Java的要求来做,那么应该就是平台无关的,如果你正在写一个Eclipse应用或直接用SWT/JFace组合来写应用程序,那么也是平台无关的,如 果你喜欢C/C++,并在用wxWidget写应用程序,那么也是平台无关的,如果你实在是很牛,在依照OSGi的规范写代码,那么ok,你的程序已经可 以从微设备到大型机统统可以用。

平台无关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多个操作系统上运行可以称为平台无关的,以往在多个不同品种的CPU上运行可以称为平台无关性,还有一件搞笑的事情,某个 公司出了一套系统,可以在Java和.NET两个平台上运行,但却只能依赖于Windows系统(因而只能依赖于x86芯片),居然还可以称平台无关性, 可见这个概念有多么混乱。我个人评价是不是平台无关的仅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你有没有为平台无关做出贡献!如果你为了能在多个平台上跑出你的代码而做了 很多工作,那么你就可以称自己为平台无关的,而如果你仅仅依赖SWT工作,那就不能称自己为平台无关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你把SWT包含在自己的软件 中,并为此出了该软件的多个版本(每个SWT的版本是一个发行包),那么你也可以称此为平台无关的,虽然这个贡献并非出自你手。

平台无关也不见得总是个优点,很多系统为了坚持平台无关而牺牲了很多特性,或不必要的提高了成本。比如前几年很多系统原意搞WEB界面,导致了很多易用性 方面的问题,Cooper说Web使人机交互技术倒退了10年,的确如此。我还读过一段源码,大概是一个单机版个人软件的源码,令人惊奇的是,该软件很 小,却把很多笔墨花在了业务对象和JDBC访问层之间的一个“抽象数据存储层”,理由是便于将来移至非JDBC平台,天哪!会有多少用户有机会使用不支持 JDBC的数据库??!!这种设计和下面一种设计是一样的效用:“为了让这段代码支持非OO语境,我决定整个软件只用一个类!”。这种追求可以用四个字来 表述就是:“过渡设计”或者“吃饱撑着”!

相反,这个世界上有80%的软件是平台相关的,这没什么不能理解的。就像“民主和专制的TCO哪个高”这个问题的答案一样,如果我现在要招聘的是部门经理 或副总裁,我很可能会问这个问题。事实上是,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总成本最低(即总效率最高)的几个“社会时期”,几乎全是专制,但如果你不假思索,你的 答案一定是民主!当然,平台相关也是相对的概念。

说到这里,有兴趣的读者可能会说结合二者是最好的选择,我不喜欢这种说法,因为太辨证了,我喜欢的是首先考虑依赖于哪个框架,再找寻该框架的平台无关性, 如果没有必要,尽量不要为平台无关(实际上是一种优先级非常低的非功能性需求)做任何事情,但如果有必要且成本允许,再做少许考虑,最好还是能够重用开源 世界的产品。

仍以OSGi为例,这个例子很好,它对Java语言本身(还不是面向对象的公共语义)非常依赖,直接依赖至VM的spec,当然也写了些代码以避开 ClassLoader的个性,即使如此,OSGi事实上实现了从微设备到大型机全套支持,借助Java的平台无关性,既没有易用性、性能和成本方面的丝 毫损失,也为上层平台提供了平台无关的环境。同样,为Mac OSX设计的很多非常优秀的软件都没有考虑平台无关的问题,而是用在PC上再做一套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解决方案。

有点忙的泡泡
(转载本文需注明出处:Brian Sun @ 爬树的泡泡[http://www.briansun.com])


posted @ 2005-11-17 09:19 Brian Sun 阅读(6178) | 评论 (10)编辑 收藏

重温2005年1月期的《个人电脑》,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思考,这篇文章的思想是说虽然每种电子产品都努力成为未来时尚,但任何电子产品都不会成为 未来时尚,因为在它们被普及之前它们就已经被淘汰了。(我认为作者是这个意思,但如果不是,请原谅)。文章以iPod为例,iPod?我没用过,但是我身 边这位同事,正在使用。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所有绝对创新的产品——注意,是绝对创新——都是超前的,不易被人理解的,流行不流行都是它的表面现象,它的本质是颠覆了人们之前 的某种理念。历史证明这种创新很难成功,想要举出一个伟大的发明因不合时代要求而饱受磨难的例子非常容易,找个小学生就可以了;历史证明这种创新很难成 功,但iPod不是失败者中的一员;历史证明这种创新很难成功,除非。。。。。。

除非什么?先看看我常说到的三个例子。

iPod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歹怪的东西,它违反了人们之前对MP3播放器的要求,它既不轻也不小,没有击中人们对随身听的主流需求;但是iPod引 入了另一些优点。。。可以播放很久。。。你都不知道自己想听什么。。。华丽的外观。。。等等等等;事实是iPod取得了市场的胜利,传统MP3厂商推出了 大量模仿iPod的产品也丝毫未能撼动它的地位,iPod嘲笑别人“你们不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抨击iPod的人则说“iPod将用户导向了一个错误的 领域,用户是缺乏理性的,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需要”,这就像辩论赛的双方,正方说反方没有读懂辩题,反方则说正方在歪曲辩题。

另一个例子来自Google Talk,现在我已经基本离不开它了,虽然在几个月前我曾扬言“聊天工具我只要QQ”。Talk的出现来自对传统及时通讯工具(IM,Instant Message)和“因特网实时聊天”工具(IRC,Internet Realtime Chat)的反叛,这些工具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趋向复杂和娱乐化,互联网上随处可见“QQ大战MSN”之类的帖子,评价它们娱乐功能之间的差 异,但是Talk却以简洁的外观和几乎可以称为“功能不全”的软件设计杀入市场。与前一个例子相比,Talk并未取得什么可以称道的成功,但它的成功是必 然的,我有我的理由。

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会有些违反市场原理的所谓绝对的或彻底的创新取得胜利了呢?问题场出在我们的意识上。这就好比你遇到一位美女,你把她跟老婆做 了一个简单的比较后发现她比老婆更性感,但没有老婆可爱贤惠,这时美女向你表达了爱慕之心,怎么办?哈哈。我用脚趾头想一下也知道会有两种结果发生,一种 是在犹豫痛苦了很久之后终于还是回到老婆的怀抱,让美女失望即使她取得过短暂的成功,另一种可能是和老婆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隔阂(不知道这些隔阂是从哪 来的)最后“不得不”分手,然后在痛苦了一小段时间之后又找到了新的归宿。而我要表达的观点是,这两种结果产生于两个不同的隐喻。在前一种情况里,美女向 你示意的结果是你认为她可以成为你的老婆,也就是说,她的目的是老婆,她的竞争对手是老婆,你必须在她和老婆之间作出选择。而在后一种情况里,她为自己设 定的隐喻是“情人”,她的目的是成为你生活中的另一个角色,因此你很快就接近了她并在不经意间帮助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个例子足够夸张了吧?再看看前面两个例子,开头那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作者的观点是iPod的隐喻并不是一个MP3随身听,而是一个晶体管 收音机的替代品。(做惊讶状)试想人们为什么听收音机,是为了随时随地可以听到已经录制好了的节目,这些节目包括多数具有听觉享受的声音内容,并可以随意 切换,而现代收音机的缺点是这些节目不能随意组织,有时还会被地理位置影响收听品质。iPod没有地理位置的影响,节目可以随意组织,(也可以 Shuffle),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互联网和BT下载等技术已经可以很方便的找到所以你喜欢的节目,除非你喜欢某个电台的DJ,或者喜欢打热线电话参加 互动游戏,否则iPod都可以胜任。此外,我们应该对网上可以下载的声音内容越来越丰富充满信心,我之前的一个室友一直以听mp3的评书为杀时间的主要方 式。

我已经离不开Talk了,自从我跟一个武大的MM常用Talk聊天之后,现在跟老婆也总是用Talk聊天,Talk的好处是轻磅,速度快,窗口小, 不占空间(桌面空间和内存空间),没有乱七八糟的提示和广告。与Gmail良好集成,最近还发现它的一个好处是使用开放协议,所以在我刚买的iBook上 没有Talk我还可以用Google帐号跟Talk用户聊天(用iChat),这样又充分利用了iChat的优点。上次见到dudu(很久了)的时候还谈 起Talk,很多人认为Talk的优点在于跟Gmail的良好集成,这意味着Talk存在一个很有竞争力的隐喻:“能聊天的邮件提醒器”。如果你大部分的 网络生活都跟Gmail联系在一起,那你真的会离不开它。

隐喻的魅力是可以让一个不易被人理解的创意变得易于被人接受,不理解不要紧,感情上的接受是最重要的。事实上,隐喻并不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某个概括 或总结,而是对事物本质的歪曲的描述。虽然歪曲,但毕竟是体现本质的。不仅不同的隐喻可以导致不同的后果,同一个隐喻也可以导致不同的后果。最初老师在课 上讲“菜单”,很多学生都笑,“此菜单非彼菜单也”。Windows中提到的主菜单有很多,每个窗口都有一个,优点是菜单的内容与窗体(甚至窗体的内容) 相关,在同一个桌面上可以看到主菜单的比较,缺点是带来了大量的视线转移,且存在菜单被遮蔽的可能性。Mac系统上的主菜单是全局唯一的,随当前激活的窗 体的改变而改变,优点是为不会出现用户“找菜单”的局面,缺点了降低了菜单在应用程序功能中的地位,好在多数用户在从“初级”向“中级”的转变中,对菜单 的依赖越来越少,对快捷键(Mac上称“键盘迅捷”)的依赖越来越多。

泡泡很久不见

posted @ 2005-11-15 16:54 Brian Sun 阅读(3049) | 评论 (8)编辑 收藏

首先要做个广告,UMLChina(http://www.umlchina.com)是一家致力于在国内普及UML工具和方法学的一家网站,UMLChina目前已经举办过17期公开课,第17期于上周六周日在北京举行,主讲是国内第一批该领域的先行者潘加宇,熟悉<<程序员>>的朋友们应该非常熟悉这个名字。我有幸去听了这次公开课,虽然课程的内容多数对我来说是很熟的了,但是课程的形式上还是让我感受到了一丝震惊,我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听过课了(大三的时候我喜欢学校里几个教管理学的教授,挺的很认真,此后就再也没认真听过课了),但是这次为期两天的课程还是给我感觉吸取了很多能量。作为一个学生的观点,我认为能吸引学生是合格的老师的第一道门槛;作为一个老师(我偶尔也走上讲台),我认为一节课能让学生领悟到一个或两个道理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老潘就是这种讲师。(本条广告不收费)

第二件事还是做广告。在上课的空余时间里,我看了<<UML Distilled>>这本书,最新的版本是第三版,里面涵盖了UML 2.0的主要内容,Martin Fowler的书我全买了,也全看了,每一本都是经典,没有一句废话。可是令我有些不爽的是这本书的翻译。这本书的翻译者和本书第二版的翻译者是同一个人,可能这位翻译者在翻译上一个版本的时候UML界的一些术语的译法还没有统一,所以用的词和我们后来看到的多数关于UML的主流文档和书籍中不太一样,为个人阅读带来了一些不便,这一版他还沿用了上一版的译法,可能是译者很满意于自己以前的作品的缘故吧。(本条广告也不收Martin Fowler的钱了)

最后一件事是想讨论一下这本书里的一个译法:译者把所有的Use Case都翻译成了“用案”,而不是我们闭着眼睛也能说出来的“用例”。事实上China-pub上曾经还有翻译成“用况”的,并且讨论也十分激烈。关于这个词的翻译我想了很多,(没有利用上课的时间想,呵呵),最后我还是觉得可能“用案”更贴切一些。我的理由是这样的:case一词在国内用的最多的地方一般都翻译为“案例”,主要出现领域是管理咨询业和大学教育,所以为了保持其字面意思,还是翻译成“用例”或“用案”比较好,至于“用况”,不容易让人联想起Case来,要知道技术翻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隐喻”,任何翻译都应该保证“Use Case”和“Test Case”在本质上是一种东西,二者的差别应该体现在用途和形式上。就像男人和女人的本质都是人一样。如果Test Case能翻译成“测况”的话,那我就实在佩服这位译者的想象力和勇气了,因为“测况”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测试实况”。接下来比较“案”和“例”,因为案有书面表示的意味,与公文打叫道的工作常常被称为“文案”;而“例”既有依据的意思,又有规定的含义。我认为使用“用例”一词的译者认为用例既是一种依据也是一种规定,所以应该用“例”。但事实上使用Use Case一词的老外也许并不是这种看法,他们可能既不是想要依据,也不是想要规定(Specification),而仅仅是想要一种结构化的文档,该文档以定义角色和封装角色的目标为表现手法,很好的为需求的描述和特征的枚举提供了。所以,“案”更能表示其英文原意。而Test Case则可以翻译成“测案”,如果不舒服,就叫“测试案例”好了。下面附上<<国际标准汉语大词典>>对这两个字的分别解释。


1.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
2.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
3.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
4.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1.可以做依据的事物:~证。~题。举~。~句。~如。
2.规定:~外(不按规定的,和一般情况不同的)。体~。凡~。条~。破~。发凡起~。
3.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会。~假。~行公事。
4.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事~。病~。案~。

我本人英语水平很烂(不是谦虚),所以对于翻译也没什么发言权,更不想跟技术翻译精英们叫板,这篇随笔仅是随便聊聊,弥补一下中秋之夜没有写blog的憾事罢了。

posted @ 2005-09-19 14:37 Brian Sun 阅读(3023) | 评论 (7)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8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