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给恰当的人...  阅读的时候请注意分类,佛曰我日里面是谈笑文章,其他是各个分类的文章,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写博的队伍中来,支持blogjava做大做强!向dudu站长致敬>> > 我的微博敬请收听
七、入对行与 跟对人
  
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职业做到底的。虽然如此,第一份工作还是有些需要注意

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很多案例也证明即使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非常成功,到另外一个行业,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是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加盟苹果时所说的话,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到了苹果表现平平。其实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差,或许有报道说哪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比较高,但是他们没说的是,那个行业的平均压力也比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
      
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有发大财,所以我的建议只是让人快乐工作的建议,不是如何发大财的建议,我们只讨论一般普通打工者的情况。

我认为选择什么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比如,从前年开始,国家开始整顿医疗行业,很多医药公司开不下去,很多医药行业的销售开始转行。其实医药行业的不景气是针对所有公司的,并非针对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个时候跑掉是非常不划算的。大多数正规的医药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撑个两三年总是能撑的,大多数医药销售靠工资撑个两三年也是可以撑的。国家不可能永远捏着医药行业不放的,两三年以后光景总归还会好起来的,那个时候别人都跑了而你没跑,那时的日子应该会好过很多。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行业不行了,问题是,再不行的行业,做得人少了也变成了好行业。当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却是最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金融行业好,金融行业门槛高不说,有多少人削尖脑袋要钻进去,竞争激烈。进去以后还要时时提防,一个疏忽,就被后来的人给挤掉了,压力巨大,又如何谈得上快乐,也就未必是“好”工作了。

太阳能这个东西至今还不能进入实际应用的阶段,但是中国已经有7家和太阳能有关的公司在纽交所上市了;国美、苏宁、永乐其实是贸易型企业,也能上市;鲁泰纺织连续10年利润增长超过50%;卖茶的一茶一座、卖衣服的海澜之家都能上市……其实选什么行业真的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做。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关键是人。

有一点是需要记住的: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能够预见得到的未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有钱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此大多数人说好的东西不见得好,大多数人说不好的东西不见得不好。大多数人都去炒股的时候说明跌只是时间问题,大家越是热情高涨的时候,跌的日子越近。大多数人买房子的时候,房价不会涨,而房价涨的差不多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开始买房子。不会有这样一件事情让大家都变成功,发了财,历史上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发生。有些东西即使一时运气好得到了,还是会在别的时候、别的地方失去的。

年轻人在职业生涯刚开始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不要让自己今后几十年的人生总是提心吊胆,更不值得为了一份工作赔上自己的青春年华。我的公司是个不行贿的公司,以前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自己的员工也不理解。不过如今,我们是同行中最大的企业,客户乐意和我们打交道,尤其是在国家打击腐败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做生意不给钱的名声,都敢于和我们做生意。而勇于给钱的公司,不是倒了,就是跑了,要不就是每天睡不好觉,人还是要看长远一点。很多时候,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路,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路。


跟对人是说,入行后要跟个好领导、好老师。刚进社会的人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好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好”的标准,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是以下三个。

首先,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一个领导每天都会发脾气,那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发脾气的时候却不发脾气的领导,多半是非常厉害的领导。中国人当领导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闲人。如果看到这样的环境,还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领导要愿意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其实是从面试的时候就能发现的。如果这位领导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几乎不听你说什么,这就危险了。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不代表同意下属的说法,但他必须了解下属的立场。下属为什么要这么想,然后他才有办法说服你。只关心自己怎么想的领导,往往难以获得下属的信服。

最后,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如果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往下推,有了功劳就往自己身上揽,这样的领导不跟也罢。选择领导,要选择关键时刻能抗得住的领导,能够为下属的错误买单的领导,因为这是他作为领导的责任。

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领导,因为,中国的领导往往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领导。因为他坐领导的位置,所以他的话就比较有道理,这是传统观念官本位的误区,可能有大量的这种无知无能的领导,只是,这对于你其实是好事。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要超过他,你希望他比较聪明还是比较笨?相对来说这样的领导其实不难搞定,只是你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来而已。多认识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同样能找到好的老师。不要和一群同样郁闷的人一起控诉社会,控诉老板,这帮不上你,只会让你更消极。和那些比你强的人打交道,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然后跟更强的人打交道。

八、选择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因此在谈职业生涯的时候不得不提到这个话题。

我始终认为,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可以不去写这篇文章,去别人的帖子拍拍砖头,也可以写下这些文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让别人易于阅读,也可以写成一堆;我可以就这样发上来,也可以在发以前再看几遍;你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啊,没得选择啊……如果你认为“去微软还是去IBM”、“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当销售副总还是当厂长”这种才叫选择的话,的确你没有什么选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选择。但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选择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每天,生活都在给你机会。它不会给你一叠现金也不会拱手送你个好工作,但实际上,它还是在给你机会。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了不起的社会关系。我的父亲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边疆,那个小县城只有一条马路。他们那一代人其实比我们更有理由抱怨,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年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书都没得读,支援边疆插队落户,等到老了,却要给年轻人机会了。他有足够的理由像成千上万那样的青年一样,坐在那里抱怨生不逢时,怨气冲天。然而,在分配到边疆的十年之后,国家恢复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来的学校。研究生毕业,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单位里。又是三年以后,国家招收第一届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来的学校,成为中国第一代博士,那时的他比现在的我年纪还大。生活并没有放弃他,他也没有放弃生活。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选择。他没有放弃,他没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时机到来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来得重要得多。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到你应得的未来。

我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
  
九、选择职业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财务出身,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95%。现代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老板的,但实际上,后来他们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市场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老板的,几乎没有。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销售就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它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财务则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从宏观上看待生意的本质,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公司小的时候是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的时候是财务主导公司。销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数字,财务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数字不看人情。公司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跟客户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条件,别人肯给生意做已经谢天谢地了。这个时候订单压倒一切,客户的要求压倒一切,所以当然要顾人情。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免得因为不规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运营成本也变高,必须提高利润率,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有产出的地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才不管你客户是不是最近出国,最近是不是哪个省又在搞严打,到了时候就要把业绩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抛股票,这个时候就是数字压倒一切。


前两天听到有人说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开始的时候我们想“能做什么”,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规模了,我们想“不能做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中觉得为什么领导这么保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错过很多机会。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还年轻,你想的是“能做什么”,而作为公司领导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他比较关心“不能做什么”。

我并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销售或者财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有些人就喜欢下班按时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那也挺好,但就不适合找个销售的工作了,否则会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欢出风头,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大概也干不久,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太积极,也不喜欢财务的话太多。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有很多的不快乐,其实是源自不满足。而不满足,很多时候是源自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则是因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要什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我想,我们还是因为生活而工作,不是因为工作而生活。生活是最要紧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总是觉得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生活本身一团乱麻,工作也不会顺利。所以要有娱乐,要有社交,要锻炼身体,要有和睦的家庭……最要紧的,要开心。我的两个销售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问他们,2年以前你什么都没有,工资不高,没有客户关系,没有业绩,处于被开的边缘,现在的你比那时条件好了很多,为什么现在却更加不开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不开心,那你为什么还要工作?首先的首先,人还是要让自己高兴起来,让自己心态好起来。这种发自内心的改变会让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气质,更能包容……否则,看看镜子里的你,你满意么?

有人会说,你说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板就会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时间娱乐、社交、锻炼?!那是人们把目标设定太高的缘故。如果你还在动不动就会被老板炒掉的边缘,那么你当然不能设立太高的目标,难道你还想每天去打高尔夫?!你没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但是上下班的时候多走几步可以吧,有楼梯的时候走走楼梯不走电梯可以吧,办公的间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卧撑可以吧……谁规定锻炼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个小时去健身房?!你没时间社交,每月参加郊游一次可以吧,周末去参加个什么音乐班,绘画班之类的可以吧,去尝试认识一些同行,和他们找机会交流交流可以吧……开始的时候总是有些难的,但迈出这一步就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而每天工作得很苦闷,剩下的时间用来咀嚼苦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让生活更加糟糕。



虽然离开惠普仅有十五天,但感觉上惠普已经离我很远。我的心思更多得放在规划自己第二阶段的人生,这并非代表我对惠普没有任何眷恋,主要还是想以此驱动自己往前走。

万科的王石登珠穆朗玛峰的体验给我很多启发。虽然在出发时携带大量的物资,但是登顶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减轻负荷,最终只有一个氧气瓶和他登上峰顶。登山如此,漫长的人生又何尝不是。

我宣布退休后,接到同事、朋友、同学的祝贺。大部分人都认为我能够在这样的职位上及年龄选择退休,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福气。 还有一部分人怀疑我只是借此机会换个工作,当然还有一些人说我在HP做不下去了,趁此机会离开。

我多年来已经习惯别人对我的说三道四,但对于好友,我还是挺关心大家是否真正理解我的想法,这也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由于受我父亲早逝的影响,我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不要像我父亲一样,为家庭生活忙碌一辈子,临终前感伤,懊恼自己有很多没有实现的理想。

一本杂志的文章提到我们在生前就应该思考自己的墓志铭,因为那代表你自己对完美人生的定义,我们应该尽可能在有生之年去实现它。我希望我的墓志铭上除了与家人及好友有关的内容外,是这样写着:

1. 这个人曾经服务于一家全球最大的IT公司(HP25年,和她一起经历过数次重大的变革,看着她从以电子仪表为主要的业务变革成全球最大的IT公司。
2. 这个人曾经在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工作16年,并担任HP中国区总裁7年,见证及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最新突破阶段,与中国一起成长。
3. 这个人热爱飞行,曾经是一个有执照的飞行员,累积飞行时数超过X小时,曾经在X个机场起降过。
4. 这个人曾经获得管理硕士学位,在领导管理上特别关注中国企业的组织行为及绩效,并且在这个领域上获得中国企业界的认可。

我费时25年才总结第1和第2两项成果,我不知还要费时多久才能达成第3和第4的愿望。特别是第4个愿望需要经历学术的训练,才能将我的经验总结成知识,否则我的经验将无法有效影响及传授他人。因此,重新进入学校学习,拿一个管理学位是有必要的,更何况这是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愿望。

另一方面,我25年的时间都花在运营(Operation)的领域,兢兢业业的做好职业人士的工作。这是一份好工作——特别是在HP——这份工作也帮助我建立财务的基础,支持家庭的发展。但是我不想终其一生,都陷入在运营的领域,我想像企业家一样,有机会靠一些点子(Ideas)赚钱。虽然风险很高,但是值得一试。即使失败,也不枉走一回,这也是第4个愿望其中的一部份。

Carly Fiorina曾经对我说过:“这个世界上有好想法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去实现的人很少。”2007521在北大演讲时,有人问起哪些书对我影响较大。我想对我人生观有影响的其中一本书叫“TriggerPoint”,它的主要观点是:人生最需要的不是规划,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掌握机会,采取行动。

我这些愿望在我心中已经酝酿一段很长的时间,开始的时候,也许一年想个一两次,过了也就忘掉,但逐渐的,这个心中的声音愈来愈大,出现的频率也愈来愈高。当它几乎每一个星期都会来与我对话时,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但和任何人一样,要丢掉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所熟悉的环境及稳定的收入,转到一条自己未曾经历过、存在未知风险的道路,需要绝大的勇气、家人的支持和好友的鼓励。有舍才有得,真是知易行难,我很高兴自己终于跨出了第一步。

我要感谢HPEER提前退休优惠政策,它是其中一个关键的TriggerPoints,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在去年五六月发生的事。当时我家老大从大学毕业,老二从高中毕业。在他们继续工作及求学前,这是一个黄金时段,让我们全家可以相聚一段较长的时间,我为此很早就计划休一个长假,带着他们到各地游玩,但这个计划因为工作上一件重要的事情(Mark Hurd访华)不得不取消。这个事件刺激了我必须严肃地去对待那心中的声音,我会不会继续不断的错失很多关键的机会?我已经年过50,我会不会走向和我父亲一样的道路?

人事部老总Charles跟我说,很多人在所有对他有利的星星都排成一列时,还是错失时机。我知道原因,因为割舍及改变对人是多么的困难。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但我也相信很多人最终只是把这些理想当成是幻想,然后不断地为自己寻找不能实现的藉口。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与改变世界相比,改变自己更困难。”真是一针见血。

什么是快乐及有意义的人生?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对我来说,能实现我墓志铭上的内容就是我的定义。在中国惠普总裁的位置上固然可以吸引很多的关注及眼球,但是我太太及较亲近的好友都知道那不是我追求的,那只是为扮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尽力做好的地方。

做一个没有名片的人士,虽然只有十多天的时间,但我发现我的脑袋里已经空出很多空间及能量,让我可以静心的为我ChapterII的新生活做细致的调研及规划。

我预订以两年的时间来完成转轨的准备工作,并且花多点时间与家人共处。这两年的时间我希望拿到飞行执照,拿到管理有关的硕士学位,提升英文的水平,建立新的网络,多认识不同行业的人,保持与大陆的联系。希望两年后,我可以顺利回到大陆去实现我第四个愿望。


毫不意外,在生活上,我发现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

二十多年来,我生活的步调及节奏几乎完全被公司及工作所左右,不断涌出的Deadline及任务驱动我每天的安排。一旦离开这样的环境,第一个需要调整的就是要依靠自己的自律及意志力来驱动每天的活动。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态度绝对不正确,放松自己,不给事情设定目标及时间表,或者对错失时间目标无所谓,也不正确。没有年度,季度,月及周计划也不正确。

担任高层经理多年,已经养成交待事情的习惯,自己的时间主要花在思考、决策及追踪项目的进展情况。更多是依靠一个庞大的团队来执行具体的事项,及秘书来处理很多协调、繁琐的事情。到美国后,很多事情需要打“800电话”联系,但这些电话很忙,常让你在Waitingline上等待很长的时间。当我在等待时,我可以体会以前秘书工作辛苦的地方,但同时也提醒我自己,在这个阶段要改变态度,培养更大的耐性及自己动手做的能力。

生活的内容也要做出很大的调整,多出时间锻炼身体,多出时间关注家人,多出时间关注朋友,多出时间体验不同的休闲活动及飞行。一步步的,希望生活逐步调整到我所期望的轨道上,期待这两年的生活既充实又充满乐趣及意义。

第一个快乐的体验就是准备及参加大儿子的订婚礼。那种全心投入,不需担忧工作数字的感觉真好。同时我也租好了公寓,买好了家具及车子,陪家人在周末的时候到RenoLake Tahoe玩了一趟。LakeTahoe我去了多次,但这次的体验有所不同,我从心里欣赏到它的美丽。但同时我也在加紧调研的工作,为申请大学及飞行学校做准备,这段时间也和在硅谷的朋友及一些风险投资公司见面,了解不同的产业。

我的人生观是:“完美的演出来自充分的准备;勇于改变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机会将不断出现;快乐及有意义的人生来自于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而非外在的掌声”。

我离开时,有两位好朋友送给我两个不同的祝语,Baron的是“多年功过化烟尘”,杨华的是“莫春者,风乎舞雩,咏而归”,它们分别代表了我离开惠普及走向未来的心情。我总结人生有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为现实找一份工作,一个阶段是为现实但可以选择一份自己愿意投入的工作,一个阶段是为理想去做一些事情。

我珍惜我的福气,感激HP及同事、好朋友给我的支持、鼓励及协助,将这篇文字化我心声的文章与好友分享。
posted on 2008-09-17 17:01 坏男孩 阅读(925) 评论(1)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生活哲理

FeedBack:
# re: HP中国区总裁的退休感言(四)-入对行与 跟对人、选择、选择职业
2008-09-17 23:07 | 方寸之内有知己
受益匪浅,你的大作我会一一拜读。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