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262,  comments - 221,  trackbacks - 0
昨晚一位朋友请看《叶问》,在此之前我曾和她看过一次电影,当时我想看这部片,不过她认为过于暴力和题材不喜欢而选择了《梅兰芳》。谁想几日过后收到她的短信:“《叶问》好看,有空请你去看”。转变之快实在令我惊讶,记得她和我说过:看这种抗日电影总是有一种想砸电影屏幕的冲动。我开她玩笑这次有没有砸屏幕啊?答曰:“幸亏叶问没死。”

看完电影出来,我和朋友说:这部片完全值80块钱的价。的确这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最好一部国产片(说来惭愧,我之前一般只看外语片,国产片极少看。一则因为国内好的片不多,除了所谓的主旋律片子之外,最多的就是那些N角恋,小资的电影。极少有那种阳刚大气的电影。二则因为该死的广电总局和路人皆知的河蟹原因,很多敏感的题材都不能拍成电影,或者是被硬生生地剪得七零八落。)

《叶问》和传统的武打电影不同,少了几分血腥和暴力,多了几分温情和感动。这甄子丹的演绎下,人物的形象不再单薄而是变得更加丰满,立体起来。

他既有习武之人的刚性和血气,又多了几分儒家的温良;他面对上门踢馆的金山找面不改色,却要看老婆的眼色,乃至于说出:这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他既痛恨日本鬼子的暴行,也有中国人特有的忍让--当武痴林要去和日本人比武时,他劝他不要惹麻烦。

他面对同胞切磋甚至踢馆时总是贯彻习武人的原则:点到即止,推己及人,面对一众日本人的围观时却招招出手非死即伤。

他即可以和儿子的朋友捉迷藏,也可以在儿子面瞬间打到三个对手。

他可以为了一家人的身计而放下身份,去煤场铲煤。为了给妻儿省下口粮而故意不吃那个红薯,甚至在和日本人比武前都要先小心翼翼地把红薯放好。但在面对日本人赏给的10袋白米时不屑一顾。

电影留给我们的感动太多了。这是一种有血有肉的感动,是一种原始单纯的感动,是一种你可以发现原来大师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样平凡的感动。

《叶问》中另外一个成功之处就是那个翻译--李钊。相比国内以往的脸谱化原则(好人必定一脸菩萨相,天堂饱满,两眼窘窘有神;坏人必定贼眉鼠眼,尖嘴猴腮,印堂发黑),这个香港演员林家栋表演相当成功,特别是他那句:我只是一个翻译,我不是走狗。简直出乎我的意料!按我国的电影原则,此时李钊应该恼羞成怒,伺机报复。但他没有,他坚持称呼叶问为师傅,他一次又一次利用自己的翻译能力挽救了叶问,也挽救了自己,甚至收留了叶问一家人。不管是出于内疚还是处于民族大义,他在逐步完成他的自我救赎。

当最后李钊夺过那个日本军官的枪并一枪将他毙命时,我后面的看台上出现了一阵整齐的掌声和叫好声。林家栋成功地诠释了抗日时期一个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我想那时观众的掌声不仅是为李钊而响,更是为中国人身上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而响,为人性中光明的一面而响。

我这个人向来不易感动,但《叶问》却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动了一番。不为什么只为片中那句话:我只是一个中国人。有时感动就是来得那么简单!


下面转一篇豆瓣网上写得很好的影评(原文见动人以情《叶问》:口碑相传在修为)

序:叶问的帅叫儒雅淡定,惧内幽默堪称家庭模范,影院里意外听到掌声,原来不仅是功夫,精彩的还有人性风范,不再说教的爱国之外,还有温馨感动,叫人认得什么是真男儿,这片子让人意外,原来它很值得一看,让人回味是好作品的功德。(曾经在很多影院放映批次是《梅兰芳》:《叶问》=5:1,它的票房仍然接近《梅》,这就是口碑的力量,也是很多国产好片在非良性竞争、垄断黑幕下的悲哀)……
  
  《叶问》,早在此片开拍时,就闻其名,当时觉得片名如人名,很有份量,有味道,带着一种传统文化的气质,感觉很值期待。虽然那时《李小龙传奇》还没开播,我甚至不清楚叶问是谁,他和李小龙有何关系。
  观影时影院不时有掌声传来,今年贺岁片评价第一的观影数据,都足证明它的口碑实实在在。想为《非诚勿扰》写些什么,最后却还是先下笔《叶问》,因为它是有深度,有灵魂的电影,它有让我一遍遍再看下去的冲动。
  
  一、专业修为,就是口碑
  
  《叶问》可看点是哪些?
  作为功夫片,首论功夫,当然精彩,说是酣畅淋漓绝不过分,甄子丹的实力终于借叶问的气质平静从容地亮相出来。这部注定要成为甄子丹经典的影片,是大家期待的实实在在的功夫片,已经让我们等了十多年。和《李小龙传奇》对照来看,用李的哲学眼光观照叶的武功,在“咏春,叶问”,淡定练达的开场后,“四两拨千斤”、“连消带打”,原为女子习用的咏春拳,在甄子丹的精彩演绎下,在女同胞们看来也是别有味道。特别是叶问与挑衅者金山找的室内对打,展现咏春拳术的轻巧,用鸡毛掸子挡北派的刀,轻易之间就化解金的莽力,像长者对后辈,很家常,一个鸡毛掸子就惩戒了金的嚣张,打出沉稳儒雅的宗师风范,一个帅字了得。
  咏春拳优于近身实战的暴发力,在叶问与十名日军的对峙中,让人目瞪口呆。厉拳之下伤筋折骨重则致命,把日本鬼子当沙包样的打,这种场面,在以前功夫影片中从未得见,虽然是极端状态下的暴力,但有悲愤正义消解,让人意外解气,也用叶问“我是一个中国人”的答复,让现场激情沸腾。咏春拳的实战威力在这场对打中展露无遗,让人想到,比起现在勇猛的泰拳,中国武术其实还是有潜力可挖。
  在华人圈,无论是武术功底、气质形象或文戏,能饰演叶问之人,现在看来契合的也惟有甄子丹,他以专业水准和收敛成熟的心态演活大师,与同期传纪题裁电影《梅兰芳》相比,虽然都演的一代宗师,而甄子丹凭的是真功夫,《叶问》的戏场是主角到位,并没有靠配角的喧宾夺主来支撑,这样的电影似乎更显厚道。
  口碑相传,还是要靠好的故事,合理的选角、搭配,充实的内涵。要各方面的专业,才能得宗吕修为、经典口碑。从这方面说,《叶问》故事合格,主戏精彩,配角出色(尤其是翻译官李钊的多面演绎,颇得称赞),虽然说不上完美,但它有理由相传。
  
  二、动人以情:一个完整的人的小世界
  
  《叶问》让人回味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功夫之外。
  有精彩文戏,具详情感、精神、品质,不管哪种类型的电影,也堪称好片。
  《叶问》男女皆宜,是因为它让人看到一个完整的人的小世界。贴近生活的真实最拿捏人心。
  我们看到的叶问,在武痴之外,他还是个可爱的普通人,像在这些桥段:
  因与人切磋,忽略了一边的儿子,为妻所恼,心有愧疚,除了看妻眼色不再外出后,闲散家中练拳,为提醒自已要把家人放在心上,还在木人桩醒目位置,特意刻上“老婆大人”几字,可爱宅男,教人莞尔。
  面对金山找上门挑衅,嘲笑他是怕老婆才不肯应战,他淡然一笑:“这个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当叶妻被激怒,向叶交待“别打坏家里的东西”后,叶问即释笑安心开打。
  激斗中,金山找三拳两脚就把花瓶打烂,看得叶问神态紧张,金山找自知理亏说“我赔”,叶问才欣慰道声“好”。不久,桌子又被砸翻,金山找无奈再道“我赔”后,这时叶问的小儿子骑着童车吱吱呀呀从里屋缓缓而出,绕到叶问身前,奶声奶气的说:“妈妈说,你再不出手的话,家里的东西就要被砸光了……”叶问闻言顿时振奋挽袖,开始反击。
  这样的笑段不少,叶问惧内幽默,儿女情长是电影一大看点。因为是一个完整而可作表率的常人,他的形象更有意味。
  从一个富家子弟到沦落破巷,图穷四壁,当叶问为病倒在床的妻永成吹火煮粥,永成担心地问家里还剩多少米时,叶安慰怀中的妻说:“不用担心了……你老公有气有力,我可以出去找工作嘛。放心吧,不会饿死的。”
  当叶妻永成感叹说:“我只知道我现在很幸福。只要你,我,还有阿准。一家人不分开就什么问题都没有”时,叶问接上了句,“最重要是一家人在一起”。患难情深,他和妻的几段对白感人至深。
  电影还有个镜头,是他们一家三口在昏黄的灯下,他看着儿子的画在笑,专注的神情,在那样的困境中,父亲终于陪在了儿子身边,一家人相守而不分离,平静没有喧嚣,再多的辛劳也被忘记,温馨时刻,让人想起很多温暖就定格在这种困顿之中,这样的场景仿佛熟悉,它也是我们都曾经历过的那段时光,值得珍惜……
  在煤场挖煤,喝清水白粥忍饿也要把自已的红薯口粮塞进裤兜给妻儿留下,在道场打斗,不忘先放好那个红薯,打完了不忘郑重地带走;与小儿嬉戏的慈父背影,敦厚细节无不表明他是心有妻儿,是个能平平静静过日子,心有柔情勇于担当的的好丈夫、好父亲。
  他也是重情重义的友朋,所以,他会为惨死日军手下的武痴林、廖师父毅然出手,在煤场为武痴林找到遗物铁盒,并留着直至遇到已做山贼、尚恨其兄的武弟,郑重交付并语重心长劝其回头,这样的细节,因为有生活质感,而感人以诚。
  困境中的牵手亲情、友情扶持,在若干细节中,让人心动泪下,这些深沉的情感在现在大片中其实少见。正如片中武痴林饥荒中为友分粮的善良义气、兄弟之爱,李钊为家庭生计在中日之间动荡徘徊的良心,廖师傅在日本道场对同胞所说“打倒他们”的义愤……平凡人物的光彩在《叶问》中表现细微,朴实镜头、温情片段,带出一线深沉与我们共鸣,而它也是在功夫之外,留住更多观众的地方。
  
  三、人品风范:儒雅淡定长衫下
  
  《叶问》的出彩,当然也因有大师的人格魅力,是内对妻儿的温情之外,还有一袭长衫下的儒雅淡定、教养修为。
  对挑战者廖师傅败后面子上的照顾,到对挑衅者金山找的隐忍,推已及人的仁,让他得到人缘,在困境中也能为众人照顾。
  在与同胞对打时,他只配用鸡毛掸子、竹竿等工具,而从不用刀枪等凶器。叶问,他用谦和的姿态,表明了一个中国人该如何优秀地做人,是应推已及人,谦让内敛,不骄纵跋扈,不能无仁,就像他拒绝授受日军武艺时的心声。
  那段精彩的画外音值得回味:“武术虽然是一种武装力量,但是我们中国武术,是包含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已及人,这是你们日本人永远不明白的道理!因为你们滥用暴力,将武力变成暴力,去欺压别人,你们不配学我们的中国武术。” 
  叶问的淡定,不仅表现在应战时的沉着,还有在名声鹊起后,亦淡泊名利,不受惠开馆,如前一般的独善其身。
  在从富家子弟到落魄穷人的起落反差中,虽有挣扎,但能直面人生,不放弃,不低头,不自怨,不求人,自食其力,保留自尊,为生计奔波,即使放下身段做了苦力,也能坦然处之,知足忍让,收放自如,让人敬佩…… 
  在棉花厂与老友重聚时,将剩有家私换来的米袋攥在身后,脸上神情犹是自若不求人。
  即使家中断粮,面对日军十袋赏粮的诱惑,也有蔑不领用的骨气。
  在叶问身上,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武者,也看到一个优秀国人的气度,一种很难摧垮的内心世界。象征性的长衫,无论锦稠粗布,也是帅气从容,师者风范。
  有真爱柔情,身怀壁玉不张扬,该出手时就出手,能屈能伸大丈夫,活得有尊严,是真男儿,这是一个女性所敬的宗师。
  一部电影,在场面之外,如果还有幽默桥段、温馨情感、人性魅力,有不俗的品质修为、丰厚内涵让人回味,或柔情或铿锵,让人或笑或有泪,那么它的观感当然不会失之单薄。
  
  四、英雄叶问:不再说教的爱国情怀
  
  少不了的家国情怀,影片《叶问》,有爱国情操、民族大义,但电影分寸刚好,没有拔高,也没有说教。
  “每个人走的路,都是自已选的”。
  日军侵入后,那个独善其身在木人桩前亦有失落,茫然行走在废墟街头,像常人一样为生活奔波的落寞身影,彷徨中始终惦家的温情男人,那个眉头紧锁,叹惜自已无能,面对凶险世界不知如何改变的人,在困境中面见老友惨死、为护妻儿才愤起反抗出手的人,就是叶问。
  他同我们一样,会经历挫折变化、痛苦迷茫。
  在妻面前展露伤痕,眼睛通红几欲泪下的叶问,当他慨叹“自已没用”的时候,感叹自已无助无力无法改变什么的人,其实也有我们。
  成长的结论是时代潮下人的渺小,原来自已和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有经常做了而不能改变什么的失落,所能坚持的、或有的光辉也许只是“偶然间的振臂一呼、友善助人”。
  叶问的世界,是个性与平常心。“家先?国先?”的问题,对他来说也会顾虑重重。有男儿血性,但为生活隐忍,而最终出手,却为个人侠义,直到后来代众追讨正义,叶问的转变自然,具有说服力,让人能够相信,他是人性化的英雄。
  
  重温影片,特别看到,在与日本军官决战前,面对日方叫嚣赢也必死的威胁,生死之间,叶问流下眼泪。这一细节,安排得颇有意味,因为表现真实。英雄一定无泪?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死亡当前,总会让人有所畏惧和留恋。叶问的眼泪,是对妻儿的惦念,坚毅中闪光,生死离别时真挚的情,击到了他也击到我们心之软处。真情流露与全片性格刻画呼应,说明电影要造的并不是一个不识人间烟火、虚拟化的英雄,他其实就是个我们身边,能哭会笑、优雅幽默,又习惯懒散宅居,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的一切英雄行为都基于此,我们看到的叶问,他是个与我们情感相通的可爱的人,我们敬的叶问,他有宗师风范民族大义,但不激进,没有出尘。
  有一身武功,却不剑露锋芒。回首那个年代,其实讲究的还是规矩、本分、守家传统,富裕一族更倾向于过安稳生活。叶问固有家国情结,不过以他淡出不爱惹事的性格,还有优裕家境,暴力杀人的激进毕竟还是难跨之槛,也只有当外势强迫,以身边之血相激,他才会越界,成为性格之上的叶问。
  团结的硬气,就像影片结尾的群情激愤,势不可挡,让日军阵角自乱,最是解气。沦陷后不能自保,屡见朋友被日军惨害的叶问,像许多被惊醒的国人一样,义愤出拳,出手狠重一招致命,以往或不可想,现在却是为国人出气,正义暴力中有男儿气概。
  道场上对日军愤怒叫喊“我要打十个”,取胜后并不领取日军的奖赏救命粮,坚决不做日军武术教练,与日方决战,明知赢擂必死而毅然将对手打败,这些都诠释了他所说的“我只是一个中国人”的内涵。气节,是超越日常生活状态的勇气,在角色转变中撞击人心。
  电影的真实性有据可考,现实中他就是佛山人心中的民族英雄。不像黄飞鸿的传说那么遥远,身边的故事,因为贴近,真实,没有说教,而更有份量,让人琢磨。
  
  五、向一种传统致敬
  
  从电影中叶问身上,我们看到一种传统的人性美。从故事的典型性、人物塑造的真实感、贴近性上看,它也对照出了那代人的普遍风貌。
  虽然我们看到的叶问未必能和真人一一对应,但重要的是电影在自然合理的表达中,为我们召唤了回忆。角色叶问,就是要在虚实之间,让人体会到他所代表的传统,那些为人正道,人性之美,是曾经普遍的光辉。
  就像电影立义是向一代宗师致敬,向一种传统致敬也是本文心声。
  多少风范会被岁月湮没?欣慰他的生平上了银幕,在黄飞鸿、李小龙之后,又给中国电影带来一些本土元素。
  这部电影的厚度是让人百感交集,每看一遍都有回味。
  叶问的身世或有喝问,或有启示,在说,变化之中(尤其困境),人当如何自处?
  看他的内心世界,其实像那身长衫,都是象征。银幕上的叶问走下台来,将一个以往只会斗狠斗勇的甄子丹打造得气质温雅、涵养动人,让人怀疑鄄是叶问,叶问是鄄?是鄄成就了叶问,还是叶问成就了鄄?他所贴近的观众也会觉得,生活中的叶问是我,我也可能,成为叶问。
  历史氛围的压抑,并没让电影只有沉重,悲情之中,其实有很多情愫在制造影响、积极抬升。
  不像有些片子像人生负面,压抑让人绝望。
  电影,如果能让人在其中看到一些爱、温情、希望,让人感到生活的温暖;或者在美好之外,还能让人得到一些做人的启示,口口相传,那么潜移默化的教益对一部电影来说其实是功德一件,一部让人回味的电影不会缺少善。
  看这样的电影,其实很值。让人回味是好作品的功德。
  图文详见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0419f0100cc4v.html



-------------------------------------------------------------
生活就像打牌,不是要抓一手好牌,而是要尽力打好一手烂牌。
posted on 2009-01-01 14:04 Paul Lin 阅读(399) 评论(2)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电影与音乐


FeedBack:
# re: 单纯的感动
2009-01-03 23:14 | wan
其实你的评论写的很不错,只是不经常写,没有连贯性!支持!好好写!!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单纯的感动[未登录]
2009-01-04 10:02 | Paul Lin
@wan

谢谢鼓励!^_^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2009年1月>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常用链接

留言簿(21)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BlogJava热点博客

好友博客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