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gheng123456789

  BlogJava :: 首页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297 Posts :: 68 Stories :: 144 Comments :: 0 Trackbacks
 

是时父王殷懃再三,垂问相师:汝等更观太子三十二相,斯名何等?时诸相师,即披太子衣,说三十二相:一者足安平,足下平满,蹈地安隐。二者足下相轮,千辐成就,光光相照。三者手足网缦,犹如鹅王。四者手足柔软,犹如天衣。五者手足指纤长,无能及者。六者足跟充满,观视无厌。七者鹿膊肠,上下臃直。八者钩锁骨,骨节相钩,犹如锁连。九者阴马藏。十者平立垂手过膝。十一:一一孔一毛生,其毛右旋绀琉璃色。十二:毛生右旋绀色仰靡。十三:身黄金色。十四:皮肤细软,不受尘秽。十五:两肩齐亭,充满圆好。十六:胸有万字。十七:身长倍人。十八:七处平满。十九:身长广等,如尼拘卢树。二十:颊车如师子。二十一:胸膺方整如师子。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方整齐平。二十四:齿密无间。二十五:齿白鲜明。二十六:咽喉清净,所食众昧,无不称适。二十七:广长舌,左右舐耳。二十八:梵音清彻。二十九:眼绀青色。三十: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三十一:眉间白毫,柔软细泽,引长一寻,放则右旋,螺如真珠。三十二:顶有肉髻。是为三十二相。

这时盘头父王殷殷懃懃,一再的垂问诸位相师说:「你们再次观察太子的三十二相,其名为何?请一一告诉我有关于详细的名目」。这时诸位相师即再次掀开太子身上的衣。然后详说太子身上具有的三十二种相好。(三十二相语译省略)

三十二相为三十二大人之相,由脚下之足安平相至头上之顶髻相,计有三十二处庄严之相,全身均没有丝毫的缺点,而且都是超人之处!

1.足安平相:脚底井满(脚裹无凹处),蹈在地上很安隐。

2.足千辐轮相:脚下不但有千辐轮之形象,也很光润相映。

3.手足缦网相:手间、脚间都有缦网,像鹅王,交互连络。

4.手足柔软相:手与脚都像天衣那样的柔软。

5.手指纤长相:手指脚指均纤细而长,没有人比得上。

6.足跟满足相:脚踝圆而没有凹处:令人百观不厌。

7.腨如鹿王相:经文之膊为上肢,通常都写做腨,腨为股肉,股为下肢的上部,是说腨肉纤圆如鹿王。

8.锁骨相:骨节相互相,好像连锁的样子。

9.马阴藏相:男根密藏于体内,如马阴。

10.手过膝相:手长,站立垂直过于膝。

11.毛孔生青色相:由一一的毛孔出一枝青色的毛。其毛都向右旋而不杂乱。

12.身毛上靡相:身毛之头右旋向上而偃伏。

13.身金色相:身体之色如黄金。

14.皮肤细滑相:皮肤细软而滑,不着尘秽。

15.肩圆满相:两肩齐停,圆满而丰腴。

16.胸万字相:胸表有卍字之象。卍(万)字为吉祥之标相。

17.身长相:身长倍于他人,也就是体格魁悟。

18.七处平满相:两足下、两掌、两肩,以及顶中之七处皆平满。

19.身纵广相:头足之高度与伸长两手时的长度相齐等,有如尼拘卢树(无节树、纵广树──榕树.)。

20.颊车如师子相:两颊(颜的两旁)隆满如狮子之颊。

21.狮子臆相:胸膺(心胸)方而整,有如狮子。

22.四十齿相:具足四十齿。

23.身端直相:身形端正,威仪严肃。

24.齿齐密相:齿坚密无间。

25.白齿相:齿皆白净鲜明。

26.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咽喉常清净,所食众味无不称适。也就是说咽喉中常有津液,故食物因之能得上味。

27.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而细薄,伸展面发,及舐左右两耳。

28.梵音深远相:梵为清净,音启清彻而远闻。

29.眼色如绀青相:眼睛之色如绀青之色。

30.眼睫如牛王相:眼毛殊胜如牛王,眼的上下均鲜明。

31.眉问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细泽,引长达一寻(八尺),常放光明,向右螺旋,有如真珠。

32.顶成肉髻相:头顶上有肉,隆起而为髻形(亦名为无见顶相,肉眼不能见故)。以上就是印度古来相传的三十二大人之相。

即说颂曰:

善住柔软足,不蹈地迹现,千辐相庄严,光色靡不具,

如尼俱类树,纵广正平等,如来未曾有,秘密马阴藏,

金宝庄严身,众相互相暎,虽顺俗流行,尘土亦不污,

天色极柔软,天盖自然覆,梵音身紫金,如华始出池,

王以问相师,相师敬报王,称赞菩萨相,举身光明具,

手足诸支节,中外靡不现,食昧尽具足,身正不倾斜,

足下轮相现,其音如哀鸾,臃 形相具,宿业之所成,

臂肘圆满好,眉目甚端严,人中师子尊,威力最第一,

其颊车方正,卧胁如师子,齿方整四十,齐密中无间,

梵音未曾有,远近随缘到,平立不倾身,二手摩扪膝,

手齐整柔软,人尊美相具,一孔一毛生,手足纲缦相,

肉髻目绀青,眼上下俱眴,两肩圆充满,三十二相具,

足跟无高下,鹿膊肠纤臃,天中天来此,如象绝羇靽,

解脱众生苦,处生老病死,以慈悲心故,为说四真谛,

开演法句义,令众奉至尊。

偈颂和散文的次序有些不同(语译省略)

「善住柔软足,不蹈地迹现」。1.足安平相:善住安隐的脚,是很柔软轻安,虽踏地面,也不会留存足迹。「千辐相庄严,光色靡不具」。2.千辐轮相:足下有千辐轮之形象,很庄严,光明色相都具足。「如尼俱类树,纵广正平等。」3.身纵广相:身长如尼拘卢树(纵广树)那样的纵广都正均等──身高和手伸宜时的长度相等。「如来未曾有,秘密马阴藏。」4.马阴藏相:此相特殊,是从来很难见到的马阴藏相,也就是男根密藏于体内如马阴。「金宝庄严身,众相互相暎」。5.身金色相:好像以黄金庄严的身体,众相互相映照光润。「虽顺俗流行,尘土亦不污」。6.皮肤细滑相:虽然顺入于俗世而流行转身于世,但是其皮肤乃因细软而滑,故虽为人身,而尘土也不能着污了它。

以下几句,只是赞颂,而不一定都列在大人相之内:

「天色极柔软,天盖自然覆。梵音身紫金,如华始出池」。太子出世时,祥瑞百出。太空中,一看起来,已呈现一片令人觉得很和顺柔软的气象。彷佛有宝盖自然的盖覆。有如频伽鸟鸣叫的美音令你听到。这位太子的身体是紫金色的,有如莲华刚出池面一样的美丽庄严。因此,「王以问相师,相师敬报王」。有这些灵瑞和太子的出生具时而现。故盘头大王就邀诸位占卜的相师,垂问其将来的命运。相师们就依据古来的相传,而老老实实,恭恭敬敬的禀报了大王。「称赞菩萨相,举身光明具。手足诸支节,中外尘不现」。相师们称赞这位毘婆尸菩萨的降生,全身都是光明润泽(同13.)。无论是手是足,或者是身体的每一肢节,都是美好脱俗,身体内外都没有些许的尘垢之气(同14.)。

「食味尽具足」。7.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咽喉中常有津液,凡食物因之而得上味,故谓食物入口时,都能具足美味无遗。「身正不倾斜」。8.身端直相:身形平正,威仪严肃,无倾斜偃曲。「足下轮相现」。脚底下现出轮形(同2.)。「其音如哀鸾」。鸾的形状像凤,同为瑞鸟,其音偕和,故形容具有三十二相之人的声音有如鸾鸟之哀鸣(同28.)。「臃 形相具,宿业之所成」。9.足趺高好相:趺和 同为足背,足背高起而圆,其圆满的形相都具备,是宿世善福所形成的。「臂肘圆满好」。10.锱骨相:上下胳臂骨节相连如连锁相而圆腴丰满。「眉目甚端严」。11.眉间白毫相:眉与目都清秀而端正庄严,尤其是两眉中间有白毫,常有慈光的样子。

「人中师子尊,威力最第一」。狮子为百兽之王,其威力无比,众兽畏服,未敢与之一较长短,故常以佛陀出世度化众生喻为兽中狮子。相师们虽由占卜毘婆尸太

子之相,而说此子将来会趋向二条路,也就是在家为轮王,出家为法王。但是依文里以推,已预卜其将来会成就大觉无疑,故有如是的赞颂。门其颊车方整」。12.颊车如师子相:两颊隆满,大方整齐。「卧胁如师子」。13.狮子臆相:胁为胸旁有肋骨的部分,心胸方而正,有如狮子。「齿方整四十」。14.四十齿相:牙齿大方整齐,具有四十齿。「齐密中无间」。15.齿齐密相:牙齿皆整齐坚密。「梵音未曾有,违近随缘到」。16.梵音深远相:音声清彻,不论远近,均能随缘而听到。「平立不倾身,二手摩扪膝」17.手过膝相:站立时身不倾斜(如第8.),两手垂直时可以摸到膝。「手齐整柔软,人尊美相具」。18.手足柔软相:手足端整而柔软得有如天衣。人中尊的大人相,实在是无微不具。「一孔一毛生」。19.毛孔生青色相:由每一毛孔生出一枝青色的毛,其毛都向右旋。「手足网缦相」。20.手足缦网相:手足指与指间有缦网的纤纬交互连络如鹅鸭。「肉髻、目绀青」。21.顶成肉髻相:头的顶上有肉,隆起为髻形。22.眼色如绀青相:眼睛的颜色如绀色。「眼上下俱眴」。23.眼睫七牛王相:眼的上下均鲜明。「两肩圆充满,三十二相具」。24.肩圆满相:两肩圆满而丰腴,三十二种大人之相都具备。「足跟无高下」。25.足跟满足相:足跟没有凹凸处,都很圆满。「鹿膊(腨)肠纤臃」。26.腨如鹿王相:腨肉纤圆如鹿王。

偈颂因有一定的字数,自会在一句或偈当中表示出一相或二相以上。有的重复的叙述,有的只是赞颂,虽不一一将三十二大人相统统列举来,可是其多数与大体,已尽在文字间!以下几句均为结颂这位太子将来解脱而成正觉的使命!

「天中天来此,如象绝羇靽,解脱众生苦,处生老病死」。天中天形容佛陀。佛陀降生娑婆,好像大象断离羁绊,能自由自在的行走自如。佛陀是为了解脱众生的

苦恼,才降生此世,才和众生同样的生存在有生老病死的人生当中,去过着和人类同样的生活。

「以慈悲心故,为说四真谛」。四种真理是地道的大真理,是佛教的根本道理,成就佛陀后,会有大慈大悲的心,也就是会积极的去开导众生,救度众生,使众生早日解脱生老病死的病苦。四真谛之前二谛──苦与集,是说明人类的种种苦痛,以及其原因,是道出人类轮回于三界,得不到解脱的理由与感受。所谓苦,虽为大家日常生活中常会尝到,不能忘怀之事,只因人生的过程当中,也有短暂的快乐的感受之故,遇苦时才会知道苦,而苦痛暂去时又不肯去回想它,好像苦痛之事已完全遗弃似的,好像没有苦痛这回事。也许回忆苦痛就是悲观,也就是厌世,所以人们都不想去谈它。其实任你怎么的想抹煞,怎样的想把它遗忘,也不是就此能够一乾二净的罢休。因为人生苦痛一事,是具生以来就有的现象,随着肉体的发达,而苦恼就会随之而起,是怎样也不能想把它消灭就能消灭。不管是快乐的后面,或快乐的当体,都具有了苦恼!所以想将苦恼抹煞,不但是不可能之事,也不是对治苦恼的办法。佛陀知此,首先说明苦与集是轮回性,是谁都不能离脱。如想解脱苦集的枷锁,则唯艰消灭其根本原因,想消灭其根本原因,须研修真理(道谛),唯有研习真理,才有可能将吾人久来的坏习慢慢的改观,而至于达到解脱涅盘(寂灭)的境地。苦集灭道四真谛之道,就是趋予解脱的唯一要道,向此道(八正道)迈进,才是趋向涅盘之大道!所以说,苦集是世间的因果,而灭道才是出世间,也就是解脱苦集的因果!「法句义」为妙法的偈颂。佛陀因慈悲而讲说四真谛,也以偈颂开示演说宇宙人生的妙法,便众生彻知妙法真理,而了解「至尊」之用心良苦,而能肃然起敬奉养效法,直趋解脱之道。

posted on 2010-09-02 10:49 哼哼 阅读(377)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如是我闻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