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189,comments - 115,trackbacks - 0
投入产出不划算 34.7%的受访者后悔上了大学(图)
2006-08-16 07:15:13
  
 
一方面,大学自身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公众对于大学的期待,
已经渐渐超出了“接受教育”本身,出现了功利化倾向——
 
民调显示34.7%的受访者后悔上大学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上大学就是把父母的血汗钱给糟蹋了!他们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上学,可我念出来之后,不但养活不了他们,连自己都养不了。”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小赵沉默了好一会儿。

    “那你后悔上大学吗?”

    “后悔!”回答很干脆。

    一个月前,小赵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工作——保安,每月800元。小赵说什么也不甘心,他和其他三个准备考研的同学一起,租了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民房,白天忙着复习考研,晚上去麦当劳打工挣点儿钱。

    “上了高中就要考大学,考了大学还得考研,但是实际没学到什么东西,就是拿了个文凭。”他无奈地笑了笑,“虽说后悔,但也是身不由己,像是一种惯性。我现在发现,要想有出头之日只能接着考研。”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8777人参与),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

    上大学——投入产出不划算

    现在有种流行的说法叫做“经营人生”。作为“经营者”,不少大学生对上大学的投入产出比表示了不满。他们认为自己投入了过多的时间与金钱——四年的学习时间与高昂的学费,可收获的是“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

    之所以会“后悔”,调查显示,51.5%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几年前,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西拉教授,在两校大四年级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中进行的一次调查也发现,2/3的学生对大学前三年的课程“不满意”,觉得“没什么收获”。

    “所谓的专业其实并不专,公共课要求很多,而且这几年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占了一大半。我真不知道为什么古汉语专业对英语有这么高的要求。”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大三学生说起这些,还是觉得“很郁闷”。

    对此,高等教育研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的熊丙奇教授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本身确实需要改革。“现在50%以上的大学生将经历主要用在外语学习上,考四六级、考GRE、考托福、考雅思等等。相反,他们对专业课投入的精力却很少。另外,现在大学开设的很多课,都不是学生想学的专业知识,而是规定学、要求学的课程。”

    调查发现,让一些人觉得“后悔”的原因,还有“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39.2%)。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人数超过212万。到了2005年和200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增长到330万与413万。

    伴随着数倍于以往的毕业生数量,近年来,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期望也越来越低。据介绍,扩招之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目标月薪普遍在2500~3000元,而到了2005年,求职毕业生主动将月薪要求降至1000元、800元、500元,一些人甚至不惜“零工资就业”。

    与此同时,大学的学费却一路看涨。自1994年至今,国内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飙升至每年5000~8000元不等,10年间学费猛涨20倍。大学四年,学生的花费在4万~8万元。“大学质量和收费不符,特别是二类大学。”一名参与调查者留言说。和他一样,19.0%的人因为觉得“学费太高,得不偿失”而后悔上大学。

    不上大学——没文凭后悔一辈子

    有意思的是,尽管调查中只有47.6%的人明确表示“不后悔”,但被问到“如果重新选择会怎样”时,60.1%的人都说,自己仍然会选择上大学。

    “因为现在找工作要看文凭啊!”小赵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对当今大学价值的认可与判定,“网上有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上大学后悔四年,不上大学后悔一辈子。”

    对此,熊丙奇解释说,“上大学=好的工作单位=有保障的生活”,这在中国几乎成了一条人人认可的社会定律。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考上某大学,就意味着获得这所学校的学历文凭,也就意味着推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换句话说,不上大学就意味着没出路。而另一方面,长久以来,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招高学历的员工才是硬道理,在高学历的基础上再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这就导致更多的学生一味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浪费。

    调查发现,尽管67.2%的人赞成“扩招后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的说法,但也有44.7%的人承认“上大学找不到工作,不上更找不到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2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重新选择,自己会“上个高职,学门手艺”。有网友留言说:“当初我一心想上大学,可现在想起来,真应该听父亲的话,中学毕业去读个高职。那样的话两三年就能出来工作了,有门手艺工作也好找。”

    北京某技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小陈,在北京经济开发区一家合资企业实习一年后,顺利留下了。和他一样,大部分技校生都能找到实习单位并顺利签约。踏实肯干、操作技能熟练、可塑性较强,愿意从基层做起,且便于管理、稳定性强是技校生就业优势所在。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北京市技校毕业生签约率均在95%以上。

    根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至少缺口8万名高级技能人才。也有数据表明,当下社会急需的、月薪超过5000元的“十大职位”中,高级技术工人占了4个。

    对大学的期待越来越功利化了

    另一种论调也在蔓延——“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工作=白读书”。

    为了上一个好大学,1999年,上海457名上线考生放弃高考志愿,此后几年,放弃大学入学机会的学生有增无减,高考复读班的“录取分”越来越高。对此,熊丙奇教授曾分析说,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上大学是投资。现在上不同层次、不同质量的大学,投资的时间和金钱几乎没有差别,可今后的就业前景、发展空间却有天壤之别。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越是非重点学校毕业的学生,“后悔”者的比例也越高。

    对于“后悔上大学”的问题,一方面,大学自身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方面,公众对于大学的期待,已经渐渐超出了“接受教育”本身,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调查中,24.6%的人认为“拿到大学毕业证书才是最关键的”,20.6%的人赞成“不上大学多没‘面子’”的说法。

    熊丙奇说,我们有一种思维定势:上大学是农村、贫困地区孩子的惟一出路。在这样一种逻辑中,接受教育的目的是“跳出农门”,如果这个目标达不到,上学就没有多少价值了。如果把这种逻辑再继续下去,“新读书无用论”——上大学学费太高,毕业了还是一样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儿打工去——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对此,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曾谈到,我们把过多的希望都与念大学联系起来,比如说离开农村、改变身份、提高社会地位等等。他认为,对一个人能力的评价,不能只看一张文凭。

出处:中国青年报 2006年8月14日

评论(3)引用阅读(204)打印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2006-08-16 11:58:52
圈友你好,你的文章出现在本圈的首页了。祝贺! 常回圈看看!!! 东方文明之光博客圈,http://circle.blog.sina.com.cn/g/dongfangwm 我们有一个漂亮的图标,请你把它链接在你博客上(源代码及安装方法在“本圈公告”栏)、并请你在朋友间多多宣传,今后推荐文章要看这个标识的。我所入的圈子我都链接着呢,我几乎每天都去看看。
2006-08-16 12:51:36
大学是一个培养高素质废物的地方。!!!!!!!!!!!!!!!
[匿名] 水果糖
2006-08-17 16:56:16
上大学是孩子的辛苦,亦是家长的辛苦.与其埋怨,不如带着枷锁跳舞吧.毕竟当代大学生还是太骄傲了
名校海归求职月薪不过2千(图)
2006-08-16 06:43:51
  

  

 
在安徽省首届百强名企专场招聘会上,从世界名校、英国伦敦大学毕业的硕士生小董前来应聘。然而,令他颇感意外的是,手持着世界名牌高校毕业生证书,并没有占求职优势,多家用人单位均以“无工作经验”为理由,仅愿向他提供一份月薪为2000元甚至1500元的工作。
  
  昨天上午9点多,小董在母亲的陪伴下,到省人才市场举办的安徽省首届百强民企专场招聘会应聘。小董说,他在国外本科学习的是国际贸易和英语,硕士读的是商业信息系统,所以他认为自己就业前景比较广,电子商务、计算机、翻译、市场营销、大学讲师等职业都可以。然而,他在场内转了近一个小时,先后和4家用人单位进行面谈,应聘情况并不理想。
 
  小董介绍,虽然用人单位认为他的理论知识非常不错,但是工作经验不足。最后,用人单位只愿意提供月薪1500元至2000元的岗位。
  
  面对这个情况,陪他前来应聘的妈妈说:“用人单位提供的薪水太低了,和我们的期望悬殊比较大。”据介绍,小董在国外读书四年,花费了近百万元,家人认为小董的身价应该在4000元/月以上。
  
  省人才市场市场部部长熊建勋分析,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用人单位的观念也在改变,真正体现了“不唯学历唯能力”。他们在招聘时,首先询问求职者对该岗位是否有工作经验,然后才是学历等条件。如果没有工作经验,用人单位还需要对该人才进行培训等。为了节省成本,所以用人单位特别重视工作经验这一点。
  
  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前途,小董说,他不排除回到英国继续求学。在学习之余打工积累经验,然后回国创业。
 
出处:瑞丽网 2006-8-14
评论(9)引用阅读(361)打印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2006-08-16 11:29:48
为此郁闷!!!
2006-08-16 11:59:26
圈友你好,你的文章出现在本圈的首页了。祝贺! 常回圈看看!!! 东方文明之光博客圈,http://circle.blog.sina.com.cn/g/dongfangwm 我们有一个漂亮的图标,请你把它链接在你博客上(源代码及安装方法在“本圈公告”栏)、并请你在朋友间多多宣传,今后推荐文章要看这个标识的。我所入的圈子我都链接着呢,我几乎每天都去看看。
2006-08-16 14:07:42
呵呵,所以咱不出国,呵呵````
2006-08-16 18:48:59
我没有机会出国,但想出国,又怕出国,不知如何是好……我想,平平淡淡的过一生最好,偶尔来点刺激更好……呵呵
希望你看看我的,可能不符合你的胃口,呵呵
2006-08-16 22:19:59
呵呵`~  一切 尽在不言中咯 ~~
2006-08-17 07:51:53
现在大学生就业太难了。看一粉要有一技之长呀
2006-08-17 10:16:31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觉得国外教育在科研方面可能比我们好

但是还是国内的大学更适应国内的就业形势吧

与其拿百万去外国上学

还不如在国内发展

一百万能做多少事啊

非要让外国人赚去

要是想出国,

感觉拿着奖学金出去还比较舒服

而且那样出来的才是真正的人才

看现在有名的海龟

有几个是自费的啊
2006-08-17 22:57:31
一个人一种活法,保送统招也好,自考出国也罢,只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就不会虚度青春。想想辛苦赚钱的父母和人山人海的招聘会,是该长大了。
60 70 80年代职场人心态
2006-08-16 06:38:39
  
     60、70、80年代,三代人构成了现今职场最美丽的风景。

    “6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压力;

    “8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承受了太多的误解;

    “70年代”呢?要在“60年代”和“80年代”的夹缝中寻求发展,他们也很无奈。

    六十年代人自语:我们是辛苦的一代

    60年代职场人常用“辛苦”、“压力巨大”来形容自己的生活。他们成长于计划经济之下,吃过不少苦,肩扛各种责任,也正因如此,他们少了很多自我。“圆滑”、“胆小谨慎”,60年代职场人认为,这就是他们给后辈的印象。

    关键词:压力

    解读者:晋先生企业管理者

    60年代的职场人,大都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教育、老人健康……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肩上的负担很重。工作中,老板的期望、新人的追赶也让人不得喘息。重压之下,有的人的健康亮起红灯。60年代的人不常将“老了”挂在嘴边,但工作压力、生活负担、健康状况又让人感叹:“岁月不饶人!”

    关键词:困惑

    解读者:李先生公司老板

    60年代职场人常会感到疲惫和力不从心,如何应对中年危机?如何坚定事业的方向?如何让生活更有品质?许多同龄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有时你会对现在拥有的一切厌倦,有时你会为错过和失去感到遗憾,有时你期待在生活的转弯处能有另一片新奇的风景,而机会真的来到时你又瞻前顾后。

   关键词:学习

   解读者:马小姐财务总监

    他们大多是在90年代以前进入高校读书的。经过多年的职场生涯,他们的阅历不断增加,知识技能却未必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但他们从不讳言自己的不足。虽然笑言“三岁一个代沟,我们之间已是千沟万壑”,但他们也毫不介意向后辈学习。看看那些EMBA班,里面有不少学员都出生于60年代。

    70年代旁观:他们是幸福的一代

提起“60年代”的哥哥姐姐,70年代职场人的脸上顿现羡慕的神情。有蒸蒸日上的事业,有美满幸福的家庭,有难得一遇的学习机会,这成了大多数出生于70年代的职场人对“60年代”的评价。在他们眼中,压力与困惑与“60年代”并不沾边。

    80年代旁观:他们是令人信服的一代

    提起“60年代”的叔叔阿姨,80年代职场人的脸上浮现出的是信服的神情。没有不屑,没有过多强调“代沟”,“敬业”、“踏实”这样的词汇从这些被称为“新新人类”的群体口中说出,也让人有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七十年代人自语:尴尬的一代


    一个生于70年代的人这样说过:“我们有着太多的双重,在时尚和传统、进取和保守、张扬和稳重之间徘徊,在工作和生活中既勇于尝试新鲜的东西,又始终恪守着一些规矩。”

    关键词:尴尬

    解读者:汤小姐广告策划

    在喜欢稳扎稳打的60年代人眼里,70年代人是叛逆的一代;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80年代人眼里,70年代是落伍的一代。70年代人苦干实干加蛮干挤进大学后,却发现高考录取率已由10:1变成2:1;好不容易毕业了,却发现国家不包分配了;费尽周折捧了个铁饭碗,却发现在激情创业的时代,工薪族实在太可怜。“70年代”大锅饭的滋味没尝过,福利分房的好事没赶上,八九十年代经济热潮时个人奋斗的大好机会也错过了。职场上前有“60年代”坐镇,后有“80年代”追赶。

    关键词:白骨精

    解读者:胡先生大学教师

    似乎是不经意间,这群年龄在“三张”上下晃悠的人成了人们常说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分子。看看他们,我和身边的朋友总会觉得羡慕。有时提起他们,我们的语气中还有那么点“醋味儿”。他们大都有着不错的职业,工作中备受器重,这也让他们有足够的money担当起“消费的中流砥柱”的称号。于是,衣服是给“70年代”设计的,房子是给“70年代”盖的,车子是给“70年代”开的,“中产”、“BOBO”、“小资”、“新富”等称号也是给“70年代”准备的……

    关键词:牛人

    解读者:加加自由职业者

  和朋友聊天,发现大家有一个共识,如果“60年代”在工作中没做出什么成绩,人们会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赶上好时候,而要是换成“70年代”,人们一准儿认为是他们不够努力。也许是生于70年代的牛人太多,以至于人们对他们这个整体都寄予厚望。随便数一数,一群“大牛”的名字奔涌而出,中国最年轻的富翁丁磊、盛大网络陈天桥、易趣网创始人邵亦波、国美老总黄光裕……

    60年代旁观:后生可畏

    对“60年代”而言,80年代的新新人类离自己远了些,真正的“威胁”还是来自这群70年代的职场人。对着他们,“60年代”沉吟半晌,只一句“后生可畏”,却不乏羡慕与欣赏。

    80年代旁观:榜样力量

    在新新人类眼中,“70年代”可谓牛人辈出。提起“60年代”,新新人类言语尊敬,却透着一种距离感。而说到“70年代”,新新人类言语轻快,更有不少人将其中的佼佼者作为自己的“偶像”。

    八十年代人自语:崇尚自我的一代

    80年代职场人,他们玩着电子宠物,听着小虎队、张信哲和周杰伦的歌,看着《流星花园》,一路走来。他们出生时碰到独生子女生育高峰,上学时赶上高校改革,工作时遭遇大学生就业难。他们初涉职场,甚至还带着稚气。对于这样的群体,无论是职场前辈,还是他们自己,都有话要说。

    眼高手低VS志向远大

    非80年代发言:Joe部门主管

    他们自视甚高,有时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他们有向上冲的劲头,却找不到实现的途径。他们每个人都觉得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却忽略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们认为只有进入大企业、做领导者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却丝毫不理解从基层做起才是真正的锻炼。

    80年代自辩:Mona公司职员

    这不是80年代人特有的问题,而是所有年轻人都可能经历的阶段。每个人都有梦想,而梦想总有超出实际的地方,也因此才更有诱惑力。我们敢于直言梦想,寒窗苦读,谁不希望梦想早日实现?

    不安分VS自由

    非80年代发言:李先生老板

    很多80年代的人现在所找的只是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要做出成就的事业。他们三天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便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单位;6个月没有提升,便怀疑自己受了亏待;一年没有致富,便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没有前途。

    80年代自辩:Susan媒体人

    如果说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在选择工作时更渴求稳定,那么,我们则更喜欢接受挑战,有更强的自主择业意识。“我们期冀着真正的自由,去我们想去的地方,做我们想做的工作,拥有我们想要的朋友。”这就是我们的宣言。有人说不安分、频繁跳槽的我们缺乏责任感,其实,正是因为有了责任感,我们才不会在一份没有热情和激情的工作上害人害己。

     脆弱VS敏感

     非80年代发言:张女士教师

     这是脆弱的一代。工作中,他们稍有不满就走人,稍遇挫折就放弃。他们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往往遇到打击后就陷在失落、迷茫中难以自拔。他们自我标榜不追风流俗,却掀起哈韩、哈日风潮。他们追求个性,但有时分不清个性与耍酷的界限。

     80年代自辩:Philip公司职员25岁

    从小到大的孤独感、如影随形的压力感,让我们更加敏感。对于80年代的职场新人来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求职大军抢企业的就业、职场前辈的“另眼”看待,都让我们练就了很好的心理承受力和适应力。我们年轻,不怕犯错,因为我们有输得起的资本。 

出处: 世界经理人 2006-8-15

评论(5)引用阅读(289)打印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2006-08-16 11:59:55
圈友你好,你的文章出现在本圈的首页了。祝贺! 常回圈看看!!! 东方文明之光博客圈,http://circle.blog.sina.com.cn/g/dongfangwm 我们有一个漂亮的图标,请你把它链接在你博客上(源代码及安装方法在“本圈公告”栏)、并请你在朋友间多多宣传,今后推荐文章要看这个标识的。我所入的圈子我都链接着呢,我几乎每天都去看看。
2006-08-16 12:03:07
说的蛮有道理
2006-08-17 09:10:17
确实是这样.
2006-08-17 21:09:47
说的还是满真的,我是 八十年代人自语:崇尚自我的一代
压力大啊
posted on 2006-08-28 14:42 MEYE 阅读(628)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JAVA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