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feng_wang

G-G-S,D-D-U!

BlogJava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聚合 管理
  400 Posts :: 0 Stories :: 296 Comments :: 0 Trackbacks
https://taozj.org/201701/learn-note-of-distributed-system-%286%29-application.html


 至此,Paxos、Raft、ZAB代表着分布式系统中最常见的一致性协议都有所了解,但是除了PaxSql之外,对于分布式系统一致性原理的实际应用还处于一脸懵逼的状态中。此处于是主要借着《从Paxos到Zookeeper:分布式一致性原理与实践》中的案例,依靠ZooKeeper分布式系统组建,对分布式系统的使用情境做一个简单的了解。毕竟嘛,我又不是做学术的,了解原理后不知道现实有什么用处又有啥意义…
  ZooKeeper扮演者分布式系统的管理和协调框架的作用,通过前面对ZAB和ZooKeeper的了解,ZooKeeper通过ZNode数据模型和序列号、持久和临时节点分类,以及Watcher事件通知机制,可以快速构建分布式应用的核心功能,看看Apache旗下那么多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项目就可晓而知了。ZooKeeper的集群达到3台就可以正常工作了,但是工业上通常认为至少达到5台才是合适的,一方面机器增多集群的可靠性增加了,再次集群工作过程中常常会有机器下线维护的情况,这样在一台机器下线的时候集群还可以容易一台机器宕机而不停止服务。
zookeeper
  再次说明,个人没什么分布式系统的经验,这些都是查阅资料摘抄得来,如果错误尽请指正,被我误导概不负责!

一、数据发布/订阅(配置中心) - Publish/Subscribe
  发布/订阅模式不仅仅会出现在这里,通常消息队列的设计中会更加常用到这种模式。发布/订阅模式功能可以分为这几种模式:
  (1). Push模式是服务器主动将数据更新发送给所有订阅的客户端,优点是实时性好,但是服务端的工作比较繁重,常常需要记录各个客户端的状态信息,甚至要考虑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实现流量控制工作;
  (2). Pull模式则是由客户端主动发起请求来获取最新数据,通常采用定时机制轮训拉取的方式进行,所以实时性较差,但好处是实现简单;
  (3). 还有就是结合两者进行推拉相结合的方式,客户端向服务端注册自己关心的主题,一旦主题数据有所更新,服务端会向对应订阅的客户端发送事件通知,客户端接收到事件通知后主动向服务器拉取最新的数据。
  在系统开发中通常会遇到机器列表信息、运行时开关配置、数据库配置等信息,这些数据的特点是数据规模比较小数据内容在运行时候常常发生动态变更相同的数据在多个机器中共享。在单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共享内存,或者统一配置文件(可以使用文件系统的特性监测文件变更iNotify)来满足这个需求,但是如果配置需要跨主机,尤其机器规模大且成员会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共享这些动态信息就较为困难。
  基于ZooKeeper的配置中心方案可以这样设计:首先运行一个ZooKeeper服务器集群,然后在其上面创建周知路径的ZNode;专用的配置管理程序可以修改ZNode上的配置信息,作为用户更新配置的操作接口;关心这些配置的分布式应用启动时候主动获取配置信息一次,然后对ZNode注册Watcher监听,那么当ZNode的数据内容发生变化后,ZooKeeper就可以将这个变更通知发送给所有的客户端,客户端得知这个变更通知后就可以请求获取最新数据。通过这种手段,就可以实现配置信息的集中式管理和动态更新部署的功能了。

二、负载均衡 - Load Balance
  负载均衡在前面的Nginx中也介绍过了,Nginx支持3层和7层软件负载均衡,对用户看来这实际上是实现的基于服务端的负载均衡操作。其实负载均衡还可以在客户端实现,之前介绍的memcached的负载均衡基本都是在客户端通过一致性hash原理实现的。
  通过ZooKeeper实现的负载均衡也是通过客户端来实现的:ZooKeeper创建一个周知路径的ZNode,其数据内容包含了可以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地址信息,接收服务的客户端在该ZNode上注册Watcher以侦听它的改变。在工作的时候客户端获取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列表,在接收到修改事前之前可以缓存该列表提高性能,然后服务调用者可以采用自己某种特定负载均衡算法(比如Round Robin、HASH、响应时间、最少连接等算法)选取机器获取服务。
  为了使用方便,服务机器列表的配置可以采用全自动的方式,这也涉及到机器健康度检测问题。可以设计一个健康度探测服务端,并负责更新ZNode中的机器列表:健康度探测服务端可以同机器中的列表建立TCP长连接,健康度探测服务端采用Ping-Pong心跳监测的方式进行健康度监测;也可以机器每隔一定的时间向这个健康度探测服务端发送数据包,如果健康度探测在某个超时时间后仍未收到某机器的数据包,就认定其不可用而将其从机器列表中进行删除。(呃,后面想想,每个服务端机器把自己作为临时ZNode创建在某个路径下,这样的侦测操作不是更加的方便?和集群管理重了)

三、命名服务 - Name Service
  命名服务其实是指明了一种映射关系,在分布式开发中有很多的资源需要命名,比如主机地址,RPC服务列表等,客户端根据名字可以获取资源的实体、服务地址和提供者等信息。
  ZooKeeper提供了方便的API,可以轻松的创建全局唯一的path,这个path就可以作为名称使用,所以ZooKeeper的Name Service是开箱即用的。而且ZNode支持SEQUENTIAL属性,通过创建顺序节点的手法就可以创建具有相同名字但带顺序后缀的这样很具有规则性的名字,这样的命名服务显然在保证命名唯一性的同时更具有解释意义。

四、分布式协调/通知 - Coordinator
  得益于ZooKeeper特有的Watcher注册和异步通知的机制,可以实现分布式环境下不同机器,甚至是不同系统之间的通知和协调工作,以应对于数据变更的实时快速处理,这是和观察者类似的工作模式。而且通过ZooKeepr作为一个事件的中介者,也起到了业务之间解除耦合的效果。

五、集群管理 - Management
  用于对集群中的机器进行监控的情况,主要包括对集群运行状态的收集,以及对集群和集群成员进行操作和控制。
  传统的运维都是基于Agent的分布式集群管理模式,通过在集群成员上部署该类服务软件,该软件负责主动向集群控制中心汇报机器的状态信息。这种方式虽然直接,但是具有着固有的缺陷:很难实现跟业务相关的细化监控,通常都是对CPU、负载等通用信息进行监测;如果整个集群环境一致还可以,否则就必须面对集群中的异构成员进行兼容和适配的问题。
  如果运行一个ZooKeeper集群,不仅通过临时节点在会话结束后会自动消失的特性,可以快速侦测机器的上下线,而且可以通过创建特定的ZNode,集群中的机器就可以向控制中心报告更多主机相关甚至业务相关的信息,而且这一切操作都极为便利,只需要在业务端和控制中心进行适配就可以了。

六、Master选举 - Election
  可以应用于那些只需要一个主节点做特殊的工作,其他节点做普通的工作或者候命作为冗余节点的情况,比如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可以让Master处理所有的写任务,而剩余的读请求由其他机器负载均衡完成,借此提供整个数据库性能;类似的Master可以单独处理一些复杂的逻辑或者计算,而将计算结果同步共享给集群中的其他主机使用,以此减少重复劳动提高资源利用率。
  传统情况下的选主可以使用数据库唯一性索引简单实现,在此约束下所有的机器创建同一条记录时候只能有一个机器成功,那么可以让这个独一无二的机器作为Master,但是这种方法只是解决了竞争冲突问题,无法解决Master单点故障后整个系统不可用的问题,即不能实现高效快速的动态Master选举功能。
  对此,ZooKeeper的强一致性可以天然解决Master选举的问题(注意这里的选主是客户端的Master,和ZAB协议中的Leader没有关系):首先ZooKeeper保证在多个客户端请求创建同一路径描述的ZNode的情况下,只会有一个客户端的请求成功;其次创建ZNode可以是临时ZNode,那么一旦创建这个临时ZNode的Master挂掉后会导致会话结束,这个临时ZNode就会自动消失;在之前竞争Master失败的客户端,可以注册该ZNode的Watcher侦听,一旦接收到节点的变更事件,就表示Master不可用了,此时大家就可以即刻再次发起Master选举操作了,以实现了一种高可用的automatic fail-over机制,满足了机器在线率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景。
  除了上面的方式,各个主机还可以通过创建临时顺序ZNode的方式,每个主机会具有不同的后缀,一旦当前的Master宕机之后自动轮训下一个可用机器,而下线的机器也可以随时再次上线创建新序列号的临时顺序节点。

七、分布式锁 - Lock
  主要用来进行分布式系统之间的访问资源的同步手段。在使用中分布式锁可以支持这些服务:保持独占、共享使用和时序访问。虽然关系数据库在更新的时候,数据库系统会根据隔离等级自动使用行锁、表锁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但是数据库通常都是大型系统的性能瓶颈之所在,所以如果使用分布式锁可以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那么可以期待增加系统的运行效率。
  保持独占,就是当多个客户端试图获取这把锁的时候,只能有一个可以成功获得该锁,跟上面的Master选举比较类似,当多个竞争者同时尝试创建某个path(例如”_locknode_/guid-lock-“)的ZNode时候,ZooKeeper的一致性能够保证只有一个客户端成功,创建成功的客户端也就拥有了这把互斥锁,此时其他客户端可以在这个ZNode上面注册Watcher侦听,以便得到锁变更(如持锁客户端宕机、主动解锁)的情况采取接下来的操作。
  共享使用类似于读写锁的功能,多个读锁可以同时对一个事务可见,但是读锁和写锁以及写锁和写锁之间是互斥的。锁的名字按照类似”/share_lock/[Host]-R/W-SN”的形式创建临时顺序节点,在创建锁的同时读取/share_lock节点下的所有子节点,并注册对/share_lock/节点的Watcher侦听,然后依据读写所的兼容法则检查比自己序号小的节点看是否可以满足当前操作请求,如果不满足就执行等待。当持有锁的节点崩溃或者释放锁之后,所有处于等待状态的节点就都得到了通知,实际中这会产生一个“惊群效应”,所以可以在上面注册/share_lock/的Watcher事件进行细化,只注册比自己小的那个子节点的Watcher侦听就可以了,以避免不必要的唤醒。
  时序访问的方式,则是在这个时候每个请求锁的客户端都可以创建临时顺序ZNode的子节点,他们维系着一个带有序列号的后缀,同时添加对锁节点(或者像上面类似优化,只注册序列号比自己小的那个子节点)的Watcher侦听,这样前面的客户端释放锁之后,后面的客户端会得到事件通知,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接下来的一个客户端获得锁。该模式能够保证每个客户端都具有访问的机会,但是其是按照创建临时顺序子节点的顺序按次序依次访问的。

八、分布式队列 - Queue
  说到分布式队列,目前已有相当多的成熟消息中间件了。在ZooKeeper的基础上,可以方便地创建先进先出队列,以及对数据进行聚集之后再统一安排处理的Barrier的工作模式。
  先入先出之FIFO队列算是最常见使用的数据模型了,类似于一个生产者-消费者的工作模型。生产者会创建顺序ZNode,这些顺序ZNode的后缀表明了创建的顺序,消费者获得这些顺序ZNode后挑出序列号最小的进行消费,就简单的实现了FIFO的数据类型。
  对于另外一种Barrier(叫做屏障)工作模式,是需要把数据集聚之后再做统一处理,通常在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场景上会使用到。这种队列实现也很简单,就是在创建顺序ZNode的时候记录队列当前已经拥有的事务数目,如果达到了Barrier的数目,就表示条件就绪了于是创建类似“/synchronizing/start”的ZNode,而等待处理的消费者之前就侦听该ZNode是否被创建,如果侦测到一旦创建了就表明事务的数目满足需求了,于是可以启动处理工作。

小结
  其实,通过上面的查看,基于ZooKeeper实现特定需要的分布式应用是比较方便的,而且更可贵的是,上面的应用都是反反复复基于ZooKeeper的那几条性质实现的!ZooKeeper真是个好东西!

本文完!

参考

posted on 2017-02-03 16:33 jinfeng_wang 阅读(278)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2016-zookeeper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