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达

可爱的儿子--阳阳坨

  BlogJava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
  43 随笔 :: 14 文章 :: 55 评论 :: 0 Trackbacks

1 、物料编码的分类通俗地说可分为流水码(编码无任何分类意义,单一的顺序号码)、分类码、分类码 + 流水码的编码方式,如果编码中有分类码,则要求编入编码的分类码分类要求“稳定”、且各类界线分明、分类完整(最好不要有“其它”类),并且建议尽量少的使用分类码,纳入编码的分类码都必须有经常使用的价值分类,否则,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规则过于复杂失去实际使用意义。
2
、物料编码字段不宜过长, 20 左右为宜,但在实际使用时一般都低于 10 位,特别是大型企业,增加一位给业务操作人员将带来看得见的键入工作量。举个例:在某大型企业某个物流方案中要求库工多输入一个字段,结果引起物资部门的强烈搞议,原因是这个字段的键入的工作量预估将增加现有录入人员一个小时的工作量,后来解决方法是为这个字段而增加库工。
3
、建议编码都用数字,因为现在台式电脑有专用的数字键盘区,操作人员方便操作,如果夹杂了字母,维护的工作量将剧增,特别是业务量大的大型企业这一点特别明显。
4
、物料编码中非忌讳将一些可能变化的信息编码其中,常见的如企业机构、物资细分类别、供应商、客户等,这些信息如果在编码中设计,首先会出现因规则而造成一物多码或多物一码现象,其次是一旦这些信息发生变化将无法处理。因此,除极特殊情况,即便想要在编码中体现分类信息码,这些分类也必须是物资本身的属性,举个例:把这个东西拿到月球或火星上的话,我们的编码规则都是适用的。
5
、强烈建议编码中的字母不区分大小写(可自动将录入的小写转为大写后进行识别),不便于操作,而且非常容易出错。
6
、国内很多企业在编码时都喜欢将所有的信息都设计到编码中去体现,这种做法是愚蠢的,应该通过多字段来解决不同的信息存放,这时我们不需要对其做特别的分类处理,这样有利于将我们的需求分散实现,这样不用去考虑各种分类相互间交叉时的取舍问题,能更有效地利用起各种分类的优势。举个例:计划员希望从编码上能区别自己所管物资,采购员也希望这样,但是计划与采购的物资正好有错位现象,有时计划员强势一些可能就忽略了采购员的需求,把两种岗位需求在物料编码上来实现了。我们换种方式,我们在系统中增强两个字段,在物料编码上不去考虑这两种岗位的需求,而是通过计划员 / 组、采购员 / 组的字段来实现。如果用了前者方案,除了会增强编码长度外,将来计划员或采购员职责变化后,其分类意义也会消失,因为有点业务常识的人都知道物料号是不能随意改的,但计划员 / 组、采购员 / 组是可以根据岗位变动去改变的。
实际案例(非最终稿):

编码与分类

基于前期的需求和问题调研、对实地库存备件、工具的查看,将设备备件的分类与编码的关系和分类的实现作出初步的分析:

1.        可以用于分类的物料主数据的字段有编码、物料组、外部物料组、基本物料。

2.        由于编码要求其“唯一性”,且一旦编码不能修改,修改编码则还将涉及物料帐与财务帐的调整,对系统与业务应用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        物料编码的分类通俗地说可分为流水码(编码无任何分类意义,单一的顺序号码)、分类码、分类码 + 流水码的编码方式,如果编码中有分类码,据以上分析,则要求编入编码的分类码分类要求“稳定”、且各类界线分明、分类完整(最好不要有“其它”类),并且建议尽量少的使用分类码,纳入编码的分类码都必须有经常使用的价值分类。

4.        对于较明细且经常作为数据统计归类的分类码可纳入“物料组”进行管理,物料组这个字段将在很多标准报表中作为选择条件出现,因此该字段设计方案应当引起库房管理者的一定重视,并在将来的系统报表中充分使用该字段分类统计数据。物料组如果将来需要改动非常方便,一旦使用了新的物料分组方法,可以更改原物料组,且对系统和业务均特别的影响。

5.        对于不常用,但又不可缺少的分类,在编码和物料组中难以实现的分类可以使用外部物料组和基本物料字段来实现,但此部份分类的统计将来需要开发报表,这里适合将一些专门用于某种特殊分类统的信息维护到该字段中。这两种分类在将来也可以进行修改而不会对系统和业务有特别的影响。

6.        对于很多分类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达到管理的需要,这时我们不需要对其做特别的分类处理,这样有利于将我们的需求分散实现,这样不用去考虑各种分类相互间交叉时的取舍问题,能更有效地利用起各种分类的优势。

据此,我们建议:

1.        对于按专业性质分类方法可以纳入 编码 管理。

2.        对于主流程中的备件,以及其它用途的备件可以编入 编码 ,该部份分类是否可以纳入编码需要进一步确认:这种分类是否稳定,编入编码是否有较大的意义等。如果纳入编码不妥将考虑纳入物料组、外部物料组、基本物料分类管理。

3.        对于按应用条件分类方法可直接通过是否有 图号 存在则可看出是否为通非标件。

4.        对于按使用寿命分类方法可以通过 库存周转率 来达到统计需要。

5.        对于按资金来源分类方法可以根据 采购收货入库 来进行统计。

6.        对于按供应渠道分类方法可以通过对集团内外 供应商供货 情况来进行统计满足需求。

7.        对于表 2 的分类可以通过 物料组 来实现分类(参考备件分类表 1 、表 2 )。

8.        对于甲类物资的分类通过 关键组件 标志标明,需要开发报表进行统计分析,以达到查询哪些甲类物资为订货状态。

备注:对于备件用于何种设备,即按功能位置的分类将在二期 PM 模块中得以实现。或者在物料主数据中的采购文本中录入,如需要统计可通过外部程序开发进行统计,需要注意的是规范设备描述以便分类查询准确。
2007-02-02版本(以SAP编码为例):

物料编码基本原则:

  • 唯一性。一种物料只能有一个物料编码;不同的物料类型可能有不同的唯一性概念。需要灵活掌握。如对于成品来说:生产工艺、配方表(金属平衡表),标准成本值就是区分是否一个新的成品的标准。但是对于某些公司的产品,还需要考虑用途、检验标准、销售价格等因素。
  • 单纯性。编码只是一个编号,并不能代表该物料所有的属性。物料的属性有很多种,有功能属性、统计属性、工艺属性等。这些属性一般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的发展、行业标准的变迁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这些信息都需要反映在编码中,编码的确定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编码将成为各种属性信息的直接承载体。但是SAP将物料编码从属性信息的直接承载体中解放出来,将各种属性放之于物料的内容中,放之于与物料有关的其它数据中(如物料清单,工艺路线,检验计划,销售订价)。因此在SAP系统中编码方案的优劣并不是影响项目实施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 灵活性。SAP对于物料编码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特定的要求,基本上各个企业可以灵活处理;
  • 易用性。SAP系统可以满足18位的物料编码,但考虑到编码位数过长会增加存储空间和手工录入时间,且易出差错,难以维护。所以需要很好地平衡易用性与编码长度的关系。
  • 开放性。 今后将有新的物料加入进来要留有发展余地;
  • 物料编码的分类通俗地说可分为流水码(编码无任何分类意义,单一的顺序号码)、分类码、分类码+流水码的编码方式,如果编码中有分类码,据以上分析,则要求编入编码的分类码分类要求“稳定”、且各类界线分明、分类完整(最好不要有“其它”类),并且建议尽量少的使用分类码,纳入编码的分类码都必须有经常使用的价值分类。
    对于很多分类信息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达到管理的需要,而不要一味地通过物料号来实现,这样有利于将我们的需求分散实现,这样不用去考虑各种分类相互间交叉时的取舍问题,能更有效地利用起各种分类的优势。

如果您对ERP有兴趣,请进入 http://www.blogjava.net/zhy-enda 了解更多本人原创随笔,共同探讨!

(特别说明: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人不对此方案负任何责任!—ERP Senior Consultant Vilion)

posted on 2006-05-31 13:19 恩达 阅读(950)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IT技术与业务管理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