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64  文章 - 9  trackbacks - 0
<2010年11月>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常用链接

留言簿(6)

我参与的团队

随笔分类(88)

随笔档案(92)

文章分类(142)

文章档案(182)

天基成员

学习园

我的海角

搜索

  •  

积分与排名

  • 积分 - 178541
  • 排名 - 320

最新评论

电脑现在几乎家家都有,人人都会用。很多资料文件也都存贮在电脑中,很多电脑都是多人共用的,那么如何给文件夹加密,让其他人无法浏览你不想让别人知道的资料内容呢?本文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方法,首先就是最绿色的,无需安装什么软件,操作系统自带的文件夹加密方法。

方法1:将你的文件或文件夹隐藏,(右键点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将属性改为“隐藏”,再在控制面板里打开“文件夹选项”点“查看”按钮在下面的框里选择“不显示隐藏的文件或文件夹”这样文件就不见了);
方法2:将文件的扩展名(也就是文件名最后的几个字母)随便改一下就打不开了,文件夹需压缩后更改,别人也不知道是啥格式的,自己要知道哦。可以和方法1同时使用。
方法3:把文件或文件夹压缩成winrar的加密压缩文件夹,步骤是,右键点击要压缩的文件->添加到压缩文件->高级->设置密码->然后输入密码后确定(其他选项为默认)
方法4:用记事本锁住你的文件夹
* 认定一个你想锁定的的文件夹例如D:\pics
* 现在新建一个记事本输入下面的内容:
ren pics pics.{21EC2020-3AEA-1069-A2DD-08002B30309D}
* 这里的pics是你的文件夹的名字。另存文本文件为“loc.bat” 在同一目录内(重要哦!)。
* 打开另一个新的记事本文件输入类似下面的内容:
ren pics.{21EC2020-3AEA-1069-A2DD-08002B30309D} pics
* 另存文本文件为“key.bat ”在同一目录内。(其实文本的文件名可随意的,但扩展名必须是“.bat”)

用法:
* 锁住文件夹:只要点击loc.bat,它就会转换到控制面板的图标而无法使用。
* 解锁文件夹:点击key.bat文件,文件夹就会解锁并可以操作啦。
 

如果你用的是XP系统,恰好磁盘的格式又是NTFS的,那就可以用更高级的EFS加密,来保护你的资料。

1、NTFS分区才能使用EFS加密;

2、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取消简单文件共享;

3、右键点击要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夹--属性--高级--加密内容以保护数据。

(单击“确定”按钮,回到文件属性再单击“应用”按钮,会弹出“确认属性更改”窗口,在“将该应用用于该文件夹、子文件夹和文件”打上“√”,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开始加密文件。这样这个文件夹里的原来有的以及新建的所有文件和子文件夹都被自动加密了。)

4、如果想取消加密,只需要右击文件夹,取消“加密内容以便保护数据”的勾选,确定即可。

二、用上述方法加密文件须确认多次,非常麻烦,其实只要修改一下注册表,就可以给鼠标的右键菜单中增添“加密”和“解密”选项,以后在需要时用右击即可完成相关操作。单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后回车,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定位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orer/Advanced],在“编辑”菜单上单击“新建→DWORD值”,然后输入EncryptionContextMenu作为键名,并设置键值为“1”。退出注册表编辑器,打开资源管理器,任意选中一个NTFS分区上的文件或者文件夹,右击就可以在右键菜单中找到相应的“加密”和“解密”选项,直接单击就可以完成加密/解密的操作

注意:使用EFS加密后,在重装系统前要导出密钥,否则在新系统中便不能访问加密过的文件。

使用Windows 2000/XP的EFS加密后,如果重装系统,那么原来被加密的文件就无法打开了!如果你没有事先做好密钥的备份,那么数据是永远打不开的。由此可见,做好密钥的被备份就很重要。

第一步:首先以本地帐号登录,最好是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然后单击“开始→运行”,输入“MMC”后回车,打开控制面板界面。

第二步:单击控制面板的“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管理单元”,在弹出的“添加/删除管理单元”对话框中单击“添加”按钮,在“添加独立管理单元”对话框中选择“证书”后,单击“添加”按钮添加该单元。

如果是管理员,会要求选择证书方式,选择“我的用户证书”,然后单击“关闭”按钮,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控制面板。

第三步:依次展开左边的“控制面板根节点→证书→个人→证书→选择右边窗口中的账户”,右击选择“所有任务→导出”,弹出“证书导出向导”

第四步: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是,导出私钥”,单击“下一步”按钮,勾选“私人信息交换”下面的“如果可能,将所有证书包括到证书路径中”和“启用加强保护”项,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设置密码界面。

第五步:输入设置密码,这个密码非常重要,一旦遗忘,将永远无法获得,以后也就无法导入证书。输入完成以后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保存私钥的位置和文件名。

第六步:单击“完成”按钮,弹出“导出成功”对话框,表示你的证书和密钥已经导出成功了,打开保存密钥的路径,会看到一个“信封+钥匙”的图标,这就是你宝贵的密钥!丢失了它,不仅仅意味着你再也打不开你的数据,也意味着别人可以轻易打开你的数据。

实战六:导入EFS密钥

由于重装系统后,对于被EFS加密的文件我们是不能够打开的,所以重装系统以前,一定记住导出密钥,然后在新系统中将备份的密钥导入,从而获得权限。

★确保你导入的密钥有查看的权利,否则就是导入了也没有用的。这一点要求在导出时就要做到

★记住导出时设置的密码,最好使用和导出是相同的用户名。

第一步:双击导出的密钥(就是那个“信封+钥匙”图标的文件),会看到“证书导入向导”欢迎界面,单击“下一步”按钮,确认路径和密钥证书,然后单击“下一步”继续。

第二步:在“密码”后面输入导出时设置的密码,把密码输入后勾选“启用强密钥保护”和“标志此密钥可导出”(以确保下次能够导出),然后单击“下一步”继续。

第三步:根据提示,依次单击“下一步”按钮,OK了,单击完成按钮,看到“导入成功”就表示你已经成功导入密钥了。

试试看,原来打不开的文件,现在是不是全部都能打开了呢?

小提示

★EFS加密的文件打不开了,把NTFS分区转换成FAT32分区或者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甚至重新Ghost回原系统都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备份和导入EFS密钥就显得非常重要。

★Windows XP家庭版并不支持EFS功能。

 怎么给文件夹加密呢?

[1]
从Windows 2000开始,在NTFS文件系统的分区上,Windows就可以帮助你加密文件了。方法是,在你想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夹上点击鼠标右键,点击“属性”,在属性的“常规”选项卡上点击“高级”按钮,会弹出一个窗口,选中窗口中的“加密内容以便保护数据”就可以实现在NTFS卷上对文件的加密。

这被称作为EFS(Encrypting File System,加密文件系统)。这种加密的好处是,加密的过程是完全透明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加密了这些文件,你对这些文件的访问将完全允许(并不需要你输入密码,因为验证过程在你登录Windows的时候就进行了),而其它人则不能访问或者移动这些数据。

现在问题来了,昨天,你的Windows突然崩溃,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你只能选择重装系统,接下来一切进行的很顺利,可是你突然发现原来被加密过的数据已经打不开了。你可能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再建立一个跟原来加密时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用那个新建的用户就可以打开。可是遗憾的是,你想错了。如果你的电脑是单机环境或者在工作组中,你的数据就已经永远打不开了。只有在域环境下,你才可以得到域管理员的帮助,解密这些文件。

原因是这样的,当你使用EFS加密后,系统会根据你的SID(Security Identifier,安全标示符)自动生成一个密钥,而你如果要解密这些文件就需要使用到这个密钥。对于系统而言,并不是根据用户名来区别不同的用户,而是根据SID,这个SID是唯一的。SID和用户名的关系跟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的关系是一样的。虽然有同名同姓的人,但是他们的身份证号码绝对不会相同;虽然有相同的用户名(指网络上的,因为本地用户不能有相同的用户名),但是他们的SID是绝对不同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重装系统后即使使用之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也不能打开以前的加密文件。

所以在重装系统之前最好能把加密的数据全部解密。然而,为了应付突发的系统崩溃,就需要你备份好你的密钥,这样系统崩溃后只要重装系统,并导入你的密钥,就可以继续使用之前的加密文件了。

备份密钥的方法是这样的:

在运行中输入“certmgr.msc”并回车,打开证书管理器,在 “当前用户”-“个人”-“证书”目录下,用鼠标右键点击颁发给你的证书,在“所有任务”中点击“导出”,并选择“Export The Private Key”(导出私钥),其它选项按照默认设置。输入该用户的密码和保存路径就可以了。

在重装了系统之后,照旧运行certmgr.msc,并在“所有任务”中选择导入,选择好之的证书,然后按照向导,就可以完成对密钥的导入。或者直接在导出的pfx文件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安装PFX”。这时,你的加密数据已经可以访问了。

需要注意的是,EFS加密可以在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 Professional中使用,Windows XP Home不支持EFS加密。

[2]
脚本给文件夹加密
给Windows 9x/2000文件夹加密。通过给一个文件夹加密就可使该文件夹里的所有文件得到保护。其工作效果,就是在您双击进入该文件夹时系统提示您输入密码,正确则进入,错误则自动退回到硬盘根目录下--非常好用!
  1、进入您要进行加密保护的文件夹中,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自定义文件夹…”选项;
  2、单击“下一步”选择“自定义”并在副选框中选择“选择或编辑该文件夹的Html模板”,单击“下一步”;
  3、在选择模板类型中选择“标准”,并将“编辑该模板”选项选中,单击“下一步”;
  4、在弹出的“Folder”文件中找到〈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在其下方顶头输入以下内容:
  var pass = prompt("请输入密码")
  该处的“请输入密码”为系统提示语
  if(pass != "123")
  “123”处换成您自己设定的密码
  {window.location="c:"}
  5、保存“Folder”文件之后,选择完成,文件夹加密就可以了

因为刚才的诸多步骤就是Windows的脚本编程,所以经验证,该方法适用于所有Windows系统。如果需要去掉保护,只需要把“Folder”文件修改回原样就好啦!
取消密码还有一种方法  那就是自定义文件夹=下一步=删除自定义设置
在Windows Me中,“Folder”文件中就没有〈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字段,而只有〈script〉,放到它后面也同样起作用。

[3]
利用回收站给文件夹加密

如要加密“d:MyData”文件夹,步骤如下:

1、用记事本编辑初始化文件desktop.ini;

[.ShellClassInfo]
  CLSID={645FF040-5081-101B-9F08-00AA002F954E}

2、将文件desktop.ini拷入要加密的“d:MyData”文件夹中;

3、修改文件desktop.ini的属性,将其设置为“只读”;

4、右击“d:MyData”文件夹,选择“属性”,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确保“只读”属性被选中,然后在“启用缩略图查看方式”复选框前打上勾,“确定”即可。

怎么样?你的“MyData”的图标已经与“回收站”一样了。打开它的时候,也确实是“回收站”的内容。那如何恢复正常呢?也不难,进入DOS,执行“attrib -r d:Mydatadesktop.ini”,最后删除desktop.ini即可,“MyData”文件夹又和从前一样了。加密其他目录也可参照此法进行。

此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密文件夹呢? 那就需要一些额外的软件,有业余的加密软件,也有专业的加密软件,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使用压缩软件进行加密,压缩的时候,弹出压缩对话框,利用其中的高级设置密码即可。
  1、Winzip
  Winzip是最流行的压缩和解压缩软件,当然它也提供了非常简单的加密功能。
  首选新建一个空白的压缩文件,在压缩文件里添加需压缩的文件。点击“Option”菜单中的“Password....”命令,弹出密码设置窗口,在文本框中输入设置的密码。当你输入时,希望文本框的密码不可见,请选上“Mask Password”复选框。

  2、Winrar
  现在Winrar大有取代Winzip之势,因此学习Winrar加密的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用Winrar加密可在图形界面和命令行方式下进行。   
  在图形界面下,你可以按下 Ctrl+P 或者在 文件菜单 选择“密码”命令,弹出“输入默认密码”对话框,输入即可。
  说明:
  A、如果“显示密码”选项被禁用,你将被要求输入两次密码来确保正确性。
  B、如果你设置了“加密文件名选项”,WinRAR
不只加密数据,而且加密象文件名、大小、属性、注释和其它数据块等所有的压缩包敏感区域,这样它提供了更高的安全等级。在使用这个命令加密的压缩包中,没有密码甚至连文件列表都不能查看。这个选项只有在把数据压缩成RAR 压缩包时才有意义,在使用默认密码解压缩数据或压缩成 ZIP 格式时,它将被忽略。
  
  3、在命令行方式下,你可按以下格式操作:
  WinRAR <命令> -<参数1> -<参数N> <压缩包> <文件...> <@列表文件...> <解压缩路径\\>        或者直接使用 文件夹加密超级大师 ,这个是专业的文件夹加密软件,具有超快和最强的文件夹,文件加密功能、数据保护功能,文件夹、文件的粉碎删除以及文件夹伪装等功能。

 

posted on 2010-11-24 03:10 鹏凌 阅读(409)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Windows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