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leilove

blog已经转移至github,大家请访问 http://qaseven.github.io/

质量管理漫谈(一)质量管理人员的尴尬

质量管理是一种组织行为,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需要一个群体去努力实现的。去末追本,他的实质和我们个体去实现一件事情没有本质的区别。

  简单的说,我们要去做一件事情必须有以下要素:目标,动力,行动和达到目标以后的收获。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却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被抛弃的问题。我们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产品质量;动力是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动力就是质量管理;而收获当然是利润了。

  老板的利润=市场的收益-研发的成本

  研发的成本=人力成本+资源投入成本

  所以老板的利润=市场收益-(人力成本+资源投入成本)

  假设,市场收益一定,那么增加利润的手段是有减少人力成本和资源投入。人力成本通过减少雇佣人数,压低个人的薪资待遇,尽量不支付除基本工资以外的任何费用等。表现为加班严重,一个人做两个人的活,平时一切都好商量除了涨工资,员工得不到正常的奖金福利待遇,得不到任何培训机会等等。而资源投入一般不会被消减,因为这是保证赚钱的工具。那么众位打工的,自己为什么幸苦的工作却得到那么少的报酬,就是这样造成的。

  我们不要怪罪老板,因为他也迫不得已。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唯一的途径就是成本的优势。

  我不是社会学家,但我知道根源所在,不知道别人是否认可。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经济主要为手工制造和原始材料加工,这些初级产品没有任何质量优势,而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这也是中国获得世界工厂“美誉”的前提,他所利用的就是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成本。举了例子:一双美国某一品牌的运动鞋材料成本为三美元,各种税务成本1美元,但在美国生产地人力成本却需要10美元以上,那么这双鞋的成本为14美元。如果生产线在中国大陆呢?材料成本不变3美元,税务成本肯定少于1美元,而在中国的人力成本最多不过2美元,那么这双鞋的成本就是不足6美元。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中国的经济就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发展起来的。我绝对没有说错。

  言归正传,在我们软件的质量管理中,所最可能压缩成本的也就是人力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公司只招会干实活的人,而不愿意招质量管理人员的原因。在老板看来,多个会干活的人可以多赚钱,而多个质量管理的人,只会给公司增加额外的投入,所以只要目前的管理能够维持下去,那么就没有必要改变它。另外,质量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这也是公司缺少动力的原因之一。

  所谓质量管理人员的尴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继续持续下去,而想走质量管理这条路得人,必须慎重,因为现在还没有它生存的土壤----公司没有做它的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出自 kuailederen 的51Testing软件测试博客:http://www.51testing.com/?117068

原创作品,为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posted on 2013-04-10 09:50 顺其自然EVO 阅读(431)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管理方向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2013年4月>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导航

统计

常用链接

留言簿(55)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