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leilove

blog已经转移至github,大家请访问 http://qaseven.github.io/

软件项目“免坑”指南

 “谁也无法改变现状,唯有无数程序员血洒大地,才能使项目重建天日。”这一点也不夸张,软件项目做烂了就是个坑,参与者也不过是填坑的。就像是在魔兽世界战场遇到国家队一样,你赢也赢不了,出也出不去。

  一、坑有多深?

  当我们进入一个项目时,通过不断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项目到底是不是一个坑。造坑的项目,往往具有某些“臭味”,以下是我的一些认识,这些“臭味”即是项目健康状态不佳的明显标志:

  ● 编码规范形同废纸,代码质量低下。每个项目都有编码规范,但真正严格实施却是另一回事。太多的项目把编码规范作为形式的存在,没人在乎让开发人员写出“人能读懂的程序”,注释和命名也成了开发人员的随心所欲。project上永远只有开发任务,而几乎找不到单元测试的时间和代码审查的时间。在高压进度之下的项目,显得如此山寨。当我们还在抱怨自己工资低的时候,就先看看我们的程序还能称作OOP吗。

  ● 缺乏文档或文档质量低下。前 期文档很重要,不论是框架的API使用手册,还是需求或设计文档,以及各种既定流程的规范,不同种类的模板及核对表,等等这些文档,对于项目来说都是非常 重要的资源。而往往有些项目,这类文档就是交由非软件行业的人员来编写,或者前期根本不打算在文档上浪费时间。这就导致了,缺少相关文档或文档质量低下, 在软件构建过程中,开发者和团队,不得不为这种“表面工程”的产物而纠结。甚至会退回到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所需的文档。有些文档可以在后期补,但有些必须在前期进行准备,以保住团队降低风险,减少缺陷引人的几率并提高编码质量,如果前期这类文档没有做好,那么就会像考前不复习一样,自食恶果。

  ● 无尽的需求变更,永远追不上的进度。这 是最常见也是最可怕的,因为无论怎样,我们都无法完成它。客户可能认为改个程序,就像改个Excel一样简单省事,甚至会使用可动用的一切权利和资源来推 行变更。好吧,我承认这样的客户我遇到过很多。当我向客户解释过变更的代价并提供备选方案后,也就只能等待客户的选择了,这多少有些运数的成分,但也是无 奈之举。

  ● 仅仅靠加班应对进度落后。进度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仅靠加班来追赶进度。这是问题的 关键,长时间的赶工仍然无法赶上进度,这只意味着项目有某种更深层次的问题,已经不是单开赶工可以解决的了。留意那些长时间加班的项目,他们往往在管理上 存在很大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在你成为PM时,不要犯类似错误。

  ● 沟通无门。如果你在一个“叫天 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项目里,那你最好省心吧。项目中沟通很重要,但总有些项目,领导的工作太忙,人就是找不到,发出去的邮件就是没人回,遇到问题就是 自己扛。在这样的项目里也有一些好处,比如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磨练意志与根性。不过这些,也都是我的自嘲。低效的沟通将导致不必要的返工,这才是我 所痛恨之处。我最为恼火的一段经历是,甲方要进行变更,开了一周的会没人通知我,我的小组在这一周里完成了原计划的数个需求并进入到测试阶段, 但这些需求均被砍掉 。本来只有甲方告知是可以调整进度开发其它模块的,但最终演变为资源的浪费。可见,沟通是多么的重要。

  ● 没人关心质量。因 为软件构建属于专业领域,客户并不具备相应领域的知识,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助长了软件的质量低下。我们开发的软件可以是“低等级高质量”的,但不能够是 “高等级低质量”的。但是,太多的项目不在注重编码质量,这与软件构建的复杂度有关,也与整个行业的风气有关。但不管何种原因,提高代码质量仍然应该作为 团队的努力方向。团队应该奖励那些,编写高质量代码的程序员。如果你的团队奖励的是那些,“BUG杀手”(每天修改上百个BUG),而冷落那些缺陷检出数 量很低的程序员,那么,你的PM是个不懂技术的,至少我本人认为,任何有技术背景的PM都应该奖励那些正在保持职业操守,认真对待需求,保证代码质量的程 序员。他们为项目付出了更多,更多的异常处理, 更多的测试调试,更多的检查,更多的重构,虽然他们的进度并不快,但他们引人的缺陷数量很少。每个做过开发的人都会在质量和进度上做出取舍,而我敬佩那些 选择质量程序员,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拿开发当事业的人。在此,向所有努力提高代码质量的程序员致敬!

  ● 没人为缺陷买单,没人为自己的成果负责。需 求产出了低质量的文档,设计没有进行充分的迭代,开发可以怎么简单怎么写,测试可以随意测测,没人为自己的成果中的缺陷买单,除了项目经理,他为项目承担 唯一责任。当项目组所有人员都在混时,就是在给自己挖坑。这种缺陷的堆积,会像放射性元素在食物链中的堆积一样,早晚项目会因此而崩溃。

  ● 过高的离职率。这 个是最明显的“臭味”,这说明我们的同行已经在这里无法忍受了。它所带来的恶略影响不光体现在可用资源的减少,还体现在对成员士气的极大影响。如果不及时 改善,这将是一个非常恶性的循环,当往一个进度落后的项目中添加资源只会使进度进一步落后,而非正离职导致必须补充新的资源,资源从入职到培训都会对对团 队产生震荡,并降低现行团队的生产力。一个频繁处于形成阶段的团队,很难要求其有什么凝聚力,团队问题将会凸显,尤其是在沟通上,在项目忙的时候很少能照 顾到新人。花费在对新人进行培训,和与其沟通上的时间,很可能得不偿失。

  ● 团队中的不良情绪。不 同团队开始扎堆并相互敌视,例如开发组认为设计组是一帮搞业务的白痴,根本不懂编程;测试组认为开发组的人就是垃圾,BUG提交了多少便还是无法关 闭;PM开始抱怨,自己的成员不配合;成员开始抱怨,PM是个纯管理没资格指挥内行做事。等等,诸如此类的怨念会在团队中积累,并以某个导火索为契机爆 发。面对现实吧,至少,我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高尚。我承认我曾经会和别的程序员说:“你看XX他们写的代码...什么呀...”,这样的话。在过去我也 吐槽过别人代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为此表示歉意。现在,如果有必要,我会说代码有缺陷,但绝不会说他的代码不好。我希望,我们能彼此尊重。对于技术人 来说,不尊重他的成果就是不尊重他的人,所以我还是建议PM在管理工作中,多用“缺陷”,少用“不行”、“不对”。但是,项目中也总是有些人,靠鄙视别人 的成果来彰显自己的实力。这些人,有,但很少。至少我遇到的很少,遇到过几个,让他们的话语成为你学习的动力吧。我曾经被人讽刺UI做的太丑,之后我学会了SL和FLEX;被人鄙视基础太差,之后开始阅读《CLR Via C#》;我朋友被人嘲笑过数据库设计,现在人家也开始买书深造。团队中就是这样,我们无法管住别人的嘴,但我们可以管住自己的。少说多听,一鸣惊人,乃上上之策。不要受情绪的影响,保持一个平静的心。

  ● 没有项目或阶段的后评价。不 对项目的阶段进行后评价,也意味着没人在乎你到底干了些什么,所有人都只是进度是否完成,而没有对完成的好坏进行评价。这也意味了,仅靠做好你的工作,你 是无法得到领导的重视的。最终只有那些加班时间最长的程序员被领导认可。而能力强,口碑好的成员也只能在团队和客户中间留下传说。

  二、谁在造坑?

  软件项目涉众众多,造坑的多为项目实施团队内部,而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始终离不了项目的四个维度——时间、范围、成本、质量。很多时候 客户并不具备软件项目的实施经验,而实施团队为了迎合客户意愿,也会多多少少的在这四了维度上做文章。资源、时间不足,轻质量重功能,往往成为造坑的契 机。所以,不用怀疑,造坑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很难理解,真正挖出大坑的人,最后也是填坑的人。一个人很容易被外部事务所左右,就如“同假的多了,真的到成 假的了一样”,多数人不愿意在一个新环境中表现得特立独行。但也有老的程序员对我说过:“当别人做错了,你就不要跟着去做!”所以,我认为工作就是工作, 不需要我们在其中融合多少兴趣,也不要求我们有过多的付出,但对于工作的成果则要求我们认真的对待。俗话说:“拿多少钱,办多少事!”如果多少有些团队意 识,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那至少在意识上,我们能给自己少造些坑。

  三、如何免坑?

  (一)清除盲区

  以下观点,仅是我对软件项目中一些错误认识的归纳:

  ● 写出能用的程序就行啦!我们应该首先清楚我们做的是什么,一个成熟的团队产出的可交付成果应该包括软件 编程产品,相关文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已经其它一些非形式的成果(培训)。这里,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所开发是是编程产品,而不是我们个人 的技术实践或大学的毕设。对于编程产品,我们必须认识到,其是产品级别的,必须保证质量,必须提高用户体验,必须考虑系统的诸多特性或维度。这一过程远比 我们自己写个程序要复杂的多。设计需要不断地进行迭代;开发人员需要遵守严苛的规范,编写大量的注释和大量的异常处理;测试人员需要不断地进行各种重复测 试,但是正是这种全局的规范,全体团队的不懈努力,才保证了我们的编程产物可以称之为产品。所以,一定要明确,我们要完成的是一个产品,而不是一个毕业设 计,它不是一个人的技术实践,而是整个团队倾注精力去完成的最佳成果。我们可以轻松的实现客户的某些需求,但需求背后的某些东西,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比如 安全性和性能等。实现功能的程序谁都会写,而写出高质量的程序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 尽快开始编码吧!软件构件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过程,其前期准备十分重要。在后期修复缺陷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前期。因此,在项目执行前,前期的规化十分必要。在前期每发现一个缺陷,都会为后期节省大量的成本。

  ● 需求怎么变了!没有不变的需求。

  ● 进度落后了就招人呗!这是种典型的错误认识,《人月神话》中已经说明的很清楚了——往一个进度落后的项 目中注入资源,只会使进度进一步落后。虽然,这本著作成为PM必读之作,其思想也被业界所广泛认可,但是,还是会有很多管理者单纯的认为,通过注入资源能 解决问题。对于这些人,只能让实践来检验真理了。

  ● 软件质量保证是测试的工作!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说辞。如果把代码质量比喻为减肥,那么测试无疑是一个磅秤,减肥工作还是要有开发人员来完成。所以,不要将代码质量都寄希望于测试工作上。即使是大规模的用户测试,其错误检出率也不足五成。而真正挑起代码质量重担的是代码审查。

  ● 程序员你8小时就写了这么点代码?让开发人员将全部时间都花在编码上是不可能的。开发人员需要时间预读 文档,需要与相关干系人进行沟通,需要花时间来搜索资源。此外,可能还需要编写文档,参加会议,培训以及处理个人事务等等。这些时间都会无情的夺走编码的 时间。程序员大约有近似20%的时间甚至更多会用在与编码无关的事情上(不算上班或聊QQ),所以不要错误的以为每个程序员每天能写8小时的程序。

  ● 你今天写了这么多行代码真有效率!编码不是在扫地,比谁扫的面积大。不能单纯用行数来评价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评判的标准应该结合模块的复杂度,编码的缺陷检出量以及最终交付时可用代码的比例(实践表明,我们报废了大量的无用代码)。

  ● 他今天把自己100多个BUG都改了,我们得在组里表扬下他!在我看来这样的领导不跟也罢,这就是让人 相当无语的行为。好的开发者在提交测试前,觉得会对自己的代码进行走查和调试,甚至使用单元测试工具,因此其代码的缺陷检出量很小。这样的程序员,才值得 被表扬。而那个一天改了自己100多个BUG的人,作为管理者应该想想,流程哪里错了,需要进行改进。

  ● 设计我来定,开发你闭嘴!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这种做法有一种听起来非常合理的理由——保证项目架构的概 念完整性。其解释为,如果将设计人员从开发人员剥离,那么就可以将架构的概念完整性统一,因为设计人员的数量比开发人员是数量要少的多,更容易统一认识。 而这样做的项目组,也默认地认为设计组的技术实力要明显高于开发组。他们往往从开发组中选择优秀的设计人员到设计组,但也会有走眼的时候。其一,硬手没有 被提拔。这时候多半是硬手对设计不满,并对团队管理层产生质疑,并想法设法进行沟通。如果处理的好,可能硬手会被重视,如果沟通无门,那之后,可能会充斥 着抱怨和不满,以及人际关系的恶化。有些强硬些的可能会选择拒绝不合理的设计或更为极端的是离职。走眼的另一种情况是,挑的人干不了设计。这样往往就是让 他锻炼,而不是撤换(彼得原理——每个人都会被晋升到他不适合的岗位)。这就郁闷到极点了,设计者将会与相应的数名开发人员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暗战。其 中,已经不只是个人的抱怨,甚至会演变成成员集体的士气低落,并最终促成小组的重组。我认为,有必要将开发人员纳入设计活动。应该参考开发人员的意见,其 原因有三:其一,开发人员对实现相当熟悉,往往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其二,通过授权开发者参与设计,能让其感受到认同感,提升其参与项目的欲望,和责任心; 其三,让开发参与设计,可以对设计人员进行储备,在需要时作为备选资源使用。

  ● 客户(领导)说必须完成,我也没办法!这就是“领导一句话,劳动人民跑断腿!”这是非常典型的加班借 口。软件构建过程如同耕种,你每次只处理它的一小部分,一点一点的加到整个系统,使系统一点一点的“生长”。这也暗示了,工作应该按部就班,正如春种秋收 一样,各个环节有强硬的逻辑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这里并不是说要拒绝客户的需求,而是指应该向客户说明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备选 方案以供参考。例如通过通过削减范围来达到按时完工的目的。PM需要向客户说明情况,并向其提供几套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促成项目向良性发展。

  ● 我是领导我来排进度!工作进度的安排不能是领导的单方决策,而应该参考做了解这项工作的人的意见。

  ● 系统上线了,项目就算结束了!只有当可交付成果成功移交,项目进行的相应的收尾工作,项目的经验教训文档被总结和归纳,一个项目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完成。

  (二)参考建议

  ● 做好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很重要,如果在开始构建之前认真的地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那么项目会运作的良 好。充足的准备防止我们制造一个错误的产品。前期工作的好坏,多少会为这个项目的成功和失败打下基础。即使进入构建阶段,如果我们发现前期工作做的不好, 也完全有理由退回去。前期准备工作和核心目标就是降低风险——一个好的项目规划者能够尽可能早地将主要的风险清除掉,以使项目的大部分工作能够尽可平稳地 进行。目前,对后期影响最严重的风险是糟糕的需求分析和项目规划,因此准备工作就倾向于集中改进需求分析和项目规划。

  ● 预先行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软件武装团队提高生产效率,例如:版本控制,错误跟踪,信息发布,自动发布,CASE工具,调试工具,测试工具,文档管理,代码生成工具等等。

  ● 分析项目类型,在管理和构建之间找寻平衡。商业系统、使命攸关的系统、性命攸关的系统在整个项目阶段具备不同的控制粒度。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类型来确定管理的严谨程度,避免“过度控制”或“控制不足”。

  ● 需求必须被冻结。需求必须被冻结,如果需求不能冻结,那么谁来了都没有用。再强的团队也无法完成一个无尽的任务。

  ● 变更必须走流程。正确应对变更,变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控的变更。以下建议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在构建期间处理需求变更

  1、核对需求,评估质量:如果需求不够好,停下来,把它做好再开始。

  2、确保每一个人都知道需求变更的代价:让客户知道需求办更并不像在Excel上进行几个修改那样容易,“进度”和“成本”是你最有力的武器。

  3、建立一套变更控制程序:固定的变更控制程序让你知道在什么时候处理变更,让客户知道你会处理他们的提议。

  4、使用能适应变更的开发方法:迭代与增量。

  5、放弃这个项目:如果以上提议没有一条奏效,需求变更极其频繁,那么,评估你的项目,考虑放弃它吧,继续下去你只会越陷越深。

  6、注意项目的商业案例:性价比,没必要满足超出项目成本的需求。

  ● 关于加班。做IT的加班是很正常的,但加班要加的有意义,而且不应该长期加班。必须针对关键路径上的工 作进行赶工,而不是做些无法加快整体进度的工作。而且,应当安排调休,而不是支付加班费。其主要原因也是我不赞成加班的原因——疲劳更容易引人缺陷。加班 无疑会使人疲劳,每个人都想尽快结束手上的工作后回家休息。在长期疲惫的情况下,人员的工作效率会下降,士气会低落,非正常离职率增加,最重要的是疲惫的 团队很难保证软件的质量,缺陷在不知不觉中引人,在后期无疑会为此付出代价。项目的总成本和周期,都会随着引人缺陷的数量的增加而倍增,而且发现的越晚越 严重。

  ● 做好版本控制和配置管理。版本控制和配置管理是必须有的,即便是再小的项目也不能忽视,必须加以重视,一旦版本混乱,多多少少会对构活动造成影响。所以,平时不要偷懒,管理好每个基线。

posted on 2012-04-26 09:22 顺其自然EVO 阅读(186)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管理方向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2012年4月>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导航

统计

常用链接

留言簿(55)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