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93  评论-78  文章-11  trackbacks-0
  2008年10月28日

载抄:
  1:VMware tools真是个好东西,,特别是98系统中,没了他系统就像老牛拉破车一样,哈哈,装了他一加速,马上好多了.
    将CD-ROM指向主机的虚拟光驱中,然后加载tools,一般默认的路径都是C:\program files\VMware\VMware Workstation\windows就可以了啊
   然后在客户机中打开我的电脑就可以看到了.(源自:http://www.xuniji.com/forum/view.asp?id=7597

  2:实现VMware虚拟机下安装Red Hat Linux后上网功能。
           参考网络资料:<<vmware 网络配置实例二 windows xp host + linux >>
 
  3:  在Linux操作系统下,与Windows分区显示方式不同,一般对应为:
           Windows                         Linux
             C:\                                 hda1
             D:\                                 hda5
             E:\                                 hda6
            .....
      hd表示IDE硬盘,a表示第一块硬盘(主盘),b表示第二块硬盘(从盘),c表示第一个光驱。后面的数字1,5,6分别表示第一个主分区(C:\),第一个扩展分区(D:\),第二个扩展分区(E:\)……注,Linux下1,2,3,4是预留给四个主分区的,不过通常,我们在Windows下只安排有一个主分区。
加载前需要在Linux系统的/mnt目录下新建几个子目录/mnt/winc、/mnt/wind、/mnt/wine……
  命令: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hda1 /mnt/winc

  4:  vmnet1,vmnet0, vmnet8都是预设的网络接口,分别是指hostonly, bridge和nat. 他们几个同时存在,以适应不同的虚拟机的配置。例如,如果虚拟机的网络被设置成使用NAT,那么虚拟机内的eth0实际上是连接到vmnet8。
  使用NAT的方式我没有试验,不能多说什么,从资料上看,可能要要将vmnet8桥接到外网的网卡上,并且要修改一下注册表(因为默认的情况下vmware的网络接口不允许桥接,以防止它的dhcp包的泄漏)。

posted @ 2008-11-19 13:25 wahaha 阅读(29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1:vi的使用: i:在光标前插入字符。
                             a:在光标后插入字符。

 2:进入某一文件:cd
 3:在终端下使用vi操作/etc/inittab文件,可以修改登录方式。
 4:us命令
        功能说明:变更用户身份。
  语  法:su [-flmp][--help][--version][-][-c <指令>][-s ][用户帐号]
  补充说明:su可让用户暂时变更登入的身份。变更时须输入所要变更的用户帐号与密码
  参  数:
   -c<指令>或--command=<指令>  执行完指定的指令后,即恢复原来的身份。
   -f或--fast  适用于csh与tsch,使shell不用去读取启动文件
   -.-l或--login  改变身份时,也同时变更工作目录,以及HOME,SHELL,USER,LOGNAME。此外,也会变更PATH变量。
   -m,-p或--preserve-environment  变更身份时,不要变更环境变量。
   -s或--shell=  指定要执行的shell。
   --help  显示帮助。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用户帐号]  指定要变更的用户。若不指定此参数,则预设变更为root

         简单起见,它的用法还是贴了上来.进入正题:
       切换用户身份的两种情况: su username  和  su - username.下面就来说说它们的区别
假设现在以一般用户身份登陆系统,但此又想要查看一下系统网络配置信息,需要切换到root用户.
第一种情况:
            $ su root      切换到root用户,系统会提示输入口令,正确后切换成功
            $ ifconfig      查看网络配置信息
       但会发现,运行完 ifconfig命令后提示: bash: ifconfig: command not found
第二种情况:
            $ su - root      切换到root用户,系统会提示输入口令,正确后切换成功(比上面多了一条横线)
            $ ifconfig        查看网络配置信息
        这时就能达到用户真正的目的,查看到网络配置信息.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有些命令是只有管理员才能使用的,一般用户没有权限.就像本例中的 ifconfig.用第二种方法切换身份,相当于重新登陆,此时用户的家目录和PATH等信息会发生改变,和直接用root登陆一致;但第一种情况,切换到root身份后用户的家目录和PATH仍然是原先一般用户的家目录和PATH,我们知道,PATH里设置的是一些路径,指向一些目录,这些目录包含着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果你的PATH没有设置相应的路径,那么直接运行ifconfig系统肯定会找不到ifconfig工具在哪里.所以会提示:没有这个命令.
       
5:Liunx下图形界面和文本模式的互相切换。
          在vmware中要使用:ctrl+alt+shift+f1可以实现从图形界面切换到文本模式。
           如果要回到图形界面,使用alt+F7就可以回到图形界面。
 1.开机进入文本模式

如果想让开机自动进纯文本模式,
修改/etc/inittab
找到其中的
id:5:initdefault:
这行指示启动时的运行级是5,也就是图形模式
改成3就是文本模式了
id:3:initdefault:

这是因为Linux操作系统有六种不同的运行级(run level),在不同的运行级下,系统有着不同的状态,这六种运行级分别为:
0:停机(记住不要把initdefault 设置为0,因为这样会使Linux无法启动 )
1:单用户模式,就像Win9X下的安全模式。
2:多用户,但是没有 NFS 。
3:完全多用户模式,标准的运行级。
4:一般不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它来做一些事情。
5:X11,即进到 X-Window 系统。
6:重新启动 (记住不要把initdefault 设置为6,因为这样会使Linux不断地重新启动)。
其中运行级3就是我们要进入的标准Console字符界面模式。

2.强行退出X-Window进入文本模式

打开一个终端
输入init 3
(注意init后面有一个空格)
等一会就进入了图形界面

以上方法切换后,窗口模式完全关闭.如果窗口中有文件未保存,将丢失.
(用init 5可以回到图形界面,但原来的进程已死)

3.不退出X-Window进入文本模式

在X-Window图形操作界面中按"Alt+Ctrl+功能键Fn"(n=1~6),就可以进入文本模式界面。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同时拥有X-Window加上6个文本模式界面,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啊!

按“Alt+Ctrl+F7”即可从文本模式界面回到X-Window图形操作界面。这时Linux默认打开7个屏幕,编号为tty1~tty7。X-Window启动后,占用的是tty7号屏幕,tty1~tty6仍为字符界面屏幕。也就是说,用“Alt+Ctrl +Fn”组合键即可实现字符界面与X Window界面的快速切换。

当X-Window由于自身或应用程序而失去响应或崩溃时,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退出X-Window进入Console进行故障处理,要做的只是按“Alt+Ctrl+Backspace”键.






posted @ 2008-11-14 12:23 wahaha 阅读(31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局域网就是将单独的微机或终端,利用网络相互连接起来,遵循一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网线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双绞线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属网丝套的屏蔽层而区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从性价比和可维护性出发,大多数局域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 作为布线的传输介质来组网。
UTP网线由一定长度的双绞线和RJ45水晶头组成
双绞线由8根不同颜色的线分成4对绞合在一起,成对扭绞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与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在EIA/TIA-568标准中,将双绞线按电气特性区分为:
三类、四类、五类线。网络中最常用的是三类线和五类线,目前已有六类以上的。
做好的网线要将RJ45水晶头接入网卡或HUB等网络设备的RJ45插座内。相应地RJ45插头座也区分为三类或五类电气特性。RJ45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制作网线所需要的RJ一45水晶接头前端有8个凹僧,简称“SE”(Position,位置)。
凹槽内的金属触点共有 8个,简称“8C”( Contact,触点),因此业界对此有“8P8C”的别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RJ45水晶头引脚序号,当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序号对于网络连线菲常重要,不能搞错。
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A与568B。
568A标准:
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568B标准:
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 绿——6,棕白——7,棕——8
("橙白"是指浅橙色,或者白线上有橙色的色点或色条的线缆,绿白、棕白、蓝白亦同)。
双绞线的顺序与RJ45头的引脚序号要—一对应。
为了保持最佳的兼容性,普遍采用EIA/TIA 568B标准来制作网线。注意:在整个网络布线中应该只采用一种网线标准。如果标准不统一,几个人共同工作时准会乱套;更严重的是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线缆差错,在成捆的线缆中是很难查找和剔除的。笔者强烈建议统一采用568B标准。
事实上10M以太网的网线只使用 1、2、3、6编号的芯线传递数据,即1、2用于发送,3、6用于接收,按颜色来说:橙白、橙两条用于发送;绿白、绿两条用于接收;4、5,7、8是双向线。
100M和1000M网卡需要使用四对线,即8根芯线全部用于传递数据。由于10M网卡能够使用按 100M方式制作的网线;而且双绞线又提供有四对线,所以日常生活中不再区分,10M网卡一般也按 100M方式制作网线。
另外,根据网线两端连接网络设备的不同,网线又分为直通线(平行线)和交叉线两种。直通线(平行线)就是按前面介绍的568A标准或568B标准制作的网线。而交叉线的线序在直通线的基础上做了一点改变:就是在线缆的一端把1和3对调,2和6对调。即交叉线的一端保持原样(直通线序)不变,在另一端把1和3对调,2和6对调。
交叉线两端的线序如下:
一端(不变) 另一端(对调两根)
橙白 1 3 绿白
橙 2 6 绿
绿白 3 1 橙白
蓝 4 4 蓝
蓝白 5 5 蓝白
绿 6 2 橙
棕白 7 7 棕白
棕 8 8 棕


直通线用于连接:
1.主机和switch/hub;
2.router和switch/hub

交叉线用于连接:
1.switch和switch;
2.主机和主机;
3.hub和hub;
4.hub和switch;
5.主机和router直连

在实践中,一般可以这么理解:
1、同种类型设备之间使用交叉线连接,不同类型设备之间使用直通线连接;
2、路由器和PC属于DTE类型设备,交换机和HUB属于DCE类型设备;
3、RJ45网络接头做法一般有568A和568B两种标准做法,按同一标准即直通线,不同标准即交叉线。
不管如何接线,最后完成后用RJ-45测线仪测试时,8个指示灯都应依次闪烁。
posted @ 2008-10-28 17:27 wahaha 阅读(1105) | 评论 (0)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