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leilove

blog已经转移至github,大家请访问 http://qaseven.github.io/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习作质量管理

  概述:2012年8月,我参与了某市某某集团ERP业务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工作,该信息系统项目为该集团公司旗下的的几个分公司实现企业业务信息资源整合,统一调配,合理优化,加速分公司之间的业务处理流程,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该系统信息项目分为6个子系统和一个系统集成硬件设备的安装和线缆的铺设工程。6个子系统分别是:原料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系统,半成品生产制造信息系统,成品生产制造信息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市场销售业务信息系统,企业业务资源调配和决策系统。该信息系统项目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工期为12个月。
  由于系统建设项目牵扯的单位多,业务大,是对集团公司的整个生产链进行统一管理,系统能否可靠,稳定的运行,直接关系到该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广大员工的业务效率,要求系统必须有很强的质量保障,基于这些原因,我把质量管理作为本系统建设项目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经验,以质量管理为例,分别从制定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系统集成硬件设备及安装施工现场的质量保障,项目软件系统阶段性评审和审计,项目软件系统测试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管理的论述。由于采用了有效的质量管理,该项目于2013年8月,成功上线,达到了客户的满意,得到了公司的认可。
  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业务联系越来越紧密,原有的分散独立的企业资源分配方式已无法适应企业集团化的需要,为此如何整合企业资源优化,统一调配,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摆在企业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开发一个ERP企业资源信息系统平台就应运而生。2012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某市某集团ERP企业资源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工作,并出任项目经理,该系统实现集团公司旗下的几个分公司的资源整合,统一分配,达到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的功能。该系统信息项目分为6个子系统和一个系统集成硬件设备的安装和线缆的铺设工程。6个子系统分别是:原料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系统,半成品生产制造信息系统,成品生产制造信息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市场销售业务信息系统,企业业务资源调配和决策系统。该系统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工期为12个月。该系统采用C/S架构,后台数据库采用sel service 2012,中间件技术采用CORBA,用java语言开发。由于系统建设项目牵扯的单位多,业务大,是对集团公司的整个生产链进行统一管理,系统能否可靠,稳定的运行,直接关系到该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广大员工的业务效率,要求系统必须有很强的质量保障,基于这些原因,我把项目的质量管理作为本系统项目建设的重点之一。我从硬件设备的安装施工及各种线缆的铺设,制定项目质量管理计划,进行阶段性评审和审计,进行软件测试这四个方面加强了质量管理工作。
  一,制定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实践证明,质量出自于计划,而非出自于检查。鉴于此,在项目初期,我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质量管理计划。质量计划包括识别与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以及质量保证过程中实施的方法,策略,步骤。我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分析出质量成本与效益的平衡点,得出为做质量管理工作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为此我向公司申请质量管理专业人员,成立了专门负责质量监督控制的负责小组,并对该小组的工作职责具体分工。我加大该质量小组的职权力度,决不允许不听从质量小组意见的现象发生。小组对项目质量负责,我又对小组负责。遇有重大特殊的质量问题,我将召开全体项目组成员和质量管理小组会议,大家集体讨论,共同解决。对于所需的质量检测仪器,我根据项目需要,尽可能地使用成熟,稳定的测试设备,对于没有的设备,与甲方协商,争取从甲方处获得。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我把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作为本次项目的质量的评定准则。另外我与质量监控小组共同确定质量保证工作实施的细则计划,就是到什么时期,采用什么标准,何时做质量监控以及质量监控的工作流程,本次项目质量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硬件设备和各种线缆的检测。第二阶段:硬件设备安装及管线铺设的现场监控。第三阶段:软件系统的质量保障。在本次项目中我把软件系统的质量保障做为重中之重。
  二,系统集成硬件设备及安装施工现场的质量保障。
  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质量的优劣以及施工现场的规范施工是信息系统项目的成功上线的物理基础。为此,我对照设备采购清单,采购合同,产品出厂合格证,检查是否有不合格的产品,对于设备的性能指标,我采取同类设备抽样的办法,进行检测。对于核心数据库服务器的设备,我搭载模拟真实系统运行环境,试运行,实时记录运转时的各种数据,性能指标。对于不合格的产品,我依照采购合同,与供方联系,以求尽快解决。对于硬件施工现场的隐秘工程,我设立旁站,派遣质量检测人员驻扎在工地,实时跟踪,依据国家施工规范,随时进行检测记载,并拍摄现场照片。
  三,针对软件开发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利用阶段性评审和质量审计技术,对软件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
  软件开发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段,编码,测试等几个阶段。因为需求分析定义阶段是软件质量的基础,为此我全程参与,实时跟踪需求定义的整个过程,在需求分析阶段完成时,我邀请软件质量的评定专家组,进行评审验证,对于提出的建议,积极修改需求规格说明书。在软件结构设计阶段,我把软件的复用性,健壮性,稳定性,计,编码,测试,试运行,交付质量使用等几个阶段。我们要求在每个阶段的过程和结束时,依据国家标准《软件质量评定准则》,组织公司人员,邀请客户代表,进行阶段性评审,对于不能达到阶段性的指标产品,开发决不能进行到下一个开发阶段中去。我重点实时监测需求分析阶作为软件结构的评定标准,我采用类比法,以同行业的优秀软件的结构做样板,寻找差距,弥补不足,马上整改。在详细设计和编码阶段,我要求采用成熟,通用,易懂的算法,在编码风格上采用规范书写,不能凭借个人兴趣和爱好,随意发挥扩展功能模块,排除了无效劳动。
 四.加强软件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符合设计和产品规格说明书,以期达到客户的满意。
  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通常软件测试包括单元测试,系统测试,集成测的试三个步骤。我们在软件需求阶段就把测试计划考虑进去,并邀请重要客户参与到测试工作当中来,对于软件测试过程严格按照测试计划的程序具体实施,对于测试结果不但要满足设计要求,更要达到的用户的满意,得到他们的认可。对于测试结果达不到要求的,我运用趋势图分析法,分析错误出现的频率,找出错误多的测试结果,再组织人力运用鱼骨图技术查找原因,确定造成错误的地方,错误找到后,对照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软件设计结构图,积极整改。这种方法,在一个测试点上反复运用多次,就能使错误率迅速降低到零,保障了软件质量,并能快速进行到下一个开发阶段中去。其次,我组织项目组进行模拟适应性环境测试,适应性环境测试就是软件在不同应用环境和平台上的测试,它可以增加软件应用的通用性和易操作性。在得到用户的操作环境后,我搭建了windows和linux两种操作系统平台,该系统在这两种操作平台下都能正常运行,才算是适应性环境测试通过。最后是软件的界面设计测试,这种测试结果的好差直接影响终端用户的业务效率和操作习惯,是用户最为关心的,为此,我邀请重要客户参与到该项测试中来,让用户多提供一些日常操作党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操作,我们对这些错误操作总结,提炼,并最终形成测试用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效的减少了错误发生的概率。
  结束语:通过近一年的全体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该项目于2013年8月成功上线,在得到甲方认可和公司领导赞誉的同时,我深刻的体会到,质量是一个信息系统项目的基石,项目的任何其他目标都是在它的基础之上建设的,没有强有力的质量做保障,项目的其他目标实现终究是空中楼阁。

posted on 2013-10-29 10:47 顺其自然EVO 阅读(217)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测试学习专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2013年10月>
2930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导航

统计

常用链接

留言簿(55)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