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并未使软件生产率和生产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软件生产商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基本问题在于对软件的生产过程管理不力,主要体现在:软件产品不能按时完成、超出预算的成本、以及采用新的技术和工具后其好处难以体现。 
企业要通过选择最关键的目标来进行过程改进,应该搞清成熟的软件过程和不成熟的过程之间的差异。 
不成熟的企业有如下标志:
- 缺乏确定的软件过程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 即使给出了软件过程,也不严格的遵循和强制执行; 
- 管理是完全被动的,管理者采用的策略是救火式的,即出了事才去解决,解决的时候也难以纵观全局,往往只顾眼前; 
- 由于缺乏有依据的估算,制订软件预算和生产计划时往往跟着感觉走,实际生产时则常常超标; 
- 如果强制在预定期限内完成,那么软件的功能和质量肯定是得不到保证; 
- 缺乏评价软件产品质量和解决产品缺陷和过程问题的客观基础。 
成熟的企业则有如下标志:
- 具有在企业范围内管理、控制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的能力; 
- 现有人员和新进人员均了解所遵循的软件过程,且工作活动均按照事先的计划完成; 
- 在定义好的软件过程中,所有项目和机构中的角色和责任分明; 
- 制定的计划是有效的且与实际的工作进展一致; 
- 软件过程在必要时可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加以修改; 
- 软件产品和过程的具有一定的可控性。这主要体现在: 
- 管理者能够监督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 
- 具有客观的和定量化的措施来判断产品质量并分析产品与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 计划和预算有章可循,它是基于历史数据的,从而是实际可行的; 
- 预算的结果,包括成本、时间表、产品功能和质量等,通常能够达到; 
- 有关的参与者完全理解遵循软件过程的价值并认真地遵循之; 
- 具有支撑软件过程的基础设施,如标准过程库、历史数据库等。 
 
如果公司要通过CMM2,那么公司的管理成本又有多大?公司其它管理层是否意识到制定标准的好处?新事物会带来多少人的抵制?
	posted on 2006-01-02 10:12 
nake 阅读(447) 
评论(0)  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