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101,  comments - 29,  trackbacks - 0
     人年纪大了,就难免经常要回忆过去,就好比现在我还经常用PSP玩玩魂斗罗、赤色要塞之类的游戏,甚至远比现在很多的大作玩的时间要多得多,也许这说明真的老了。昨夜忽然想起了这些年使用计算机的很多事情,忽然便冒出一个想法,把这些年与计算机相关的事情写下来。留下点纪念,也算没白爱好计算机这么多年。
  如果任天堂红白机算计算机的话,那我接触计算机倒是挺早的。第一次见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还是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开了计算机课,而实际上这门计算机课一共就只上了两堂课,高中大家也都知道,高考压力很重,这种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必然无法生存,都被语数化政史地的正课所占用。但就这三堂计算机课,让我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电脑——APPLE II,第一堂课,老师讲了电脑的一些历史以及电脑的配件,比如显示器、键盘,然后讲了一下BASIC程序。第二堂课,有一个同学小时候学过APPLE II,所以第二堂课时这个同学拿着自己编的程序录入了电脑,运行后是在屏幕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字——他的姓——“周”。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发了一本BASIC的教材,我当天就全部看完了,觉得挺有意思,不过没机会实践。总体来说,这算是我学过的第一门语言,不过没有实践过。
  我那时候很喜欢电子游戏,各种类型的,同学中也有不少电子游戏爱好者,当时就想以后学计算机,然后做一个跟VR战士一样的格斗游戏。应该说高中的这两堂计算机课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直接导致我在第一次填写高考报考志愿的时候所填的学校中专业都是只填写了计算机专业,并且在是否服从调配到其它专业那一项里面都填写了不服从。我那时候高考是先填志愿后考试,为了防止填写错误以及为了全市进行平衡,所以先要预填一次志愿。现在想想这也是有道理的,一个地方的好学生很多,如果这些好学生都填写了清华大学,而整个辽宁省当年也就招几十个清华的,那么如果你这个学校或者城市中填清华的人太多必然有很多人要被挤掉,所以第一次预填后会统计志愿的情况,方便大家进行调整。
  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所以第一批录取的院校我没填写,因为第一批录取的是并轨院校,学费都比较贵。不过正式填写志愿前,父亲跟我说还是把第一批录取的院校填上吧,毕竟并轨的院校更好一些,至于学费问题,不用太多考虑。所以,正式填写志愿的时候,报了大连理工,在志愿里面,第一志愿仍然填了计算机,但自己也知道,计算机系分数很高,估计考不上,第二志愿是动力与汽车工程。说到这,提一下当年的CCTV2,在报考志愿前,CCTV2搞了一专题节目,连续几期,关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报告,当时看完之后觉得中国汽车肯定大有发展,所以第二志愿毅然选择了汽车。如果没记错的话,主持人应该是方静。上了大学后跟同学聊天,居然我班的大部分人都看过这个节目……
  高考的结果就是在我的预料中,去了动力与汽车工程系。别人问我是否很失望,我说没有啊,学汽车不是很好吗?当时心里还真的没觉得没有进入计算机系有什么可失望的,虽然我当初所有的学校都只填了计算机系。不过进入动力与汽车工程系后才知道,这个系原来叫动力系,研究内燃机、汽轮机、热能工程等,汽车专业是上一年才新创办的。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学内燃机也不错,不热门,但也不愁将来的工作。心里唯一不满的就是感觉学校有点骗人的嫌疑。不过所有的大连理工学生应该都会感到学校骗了他们吧,至少那一句“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凌水河畔……”就被无数人鄙视过。无论如何,我一直都没有遗憾过没有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爱好者这个名头似乎更符合我,爱好如果成为工作有时候也许是很悲催的。
  新鲜的大学生活开始了,一年级好像就有计算机课了,DOS是很主要的内容。为了学习和上机,得买磁盘,那时候学校都是5吋软驱,所以得买5吋软盘。那时候比较普遍的5吋软盘是万盛的,英文Maxell,当时我买了好多软盘,一百多张肯定是有了,后来又买了一盒sony的,看起来质量比万盛的要好,也许是因为价格比万盛的贵所以导致的心理作用吧。当时万盛的盘2块钱一张?这个有点记不住了,不过从专门提供拷盘服务的人那里拷贝一张盘是五毛钱,这个倒是记得很清楚。毕业的时候,大部分都扔掉了,但还是拿回了一盒自己当时比较珍视的软盘,但最后还是都扔掉了。
  第一次上机,用的是286电脑,当时按照老师的要求启动系统,然后练习dir、copy等DOS命令。这时我们寝室老八过来了,说他从他老乡那里拷来了足球游戏,玩不玩?我说玩啊,于是把那张软盘中的所有内容拷贝到了我的电脑上,但是却不知道怎么玩,不知道运行啥,好像只有一个arj.exe文件,运行后出现一堆提示,也不知道怎么就能玩上足球。这时候老八又拿出一张纸,上面写了好几条命令,照着敲了进去,屏幕上一顿刷屏后,目录中出现了很多文件(当年DOS下面称为目录,现在称为文件夹),特别是多了一个football.exe可执行文件,运行football.exe文件,哈,足球游戏出现了。第一次上机,尝试了DOS命令后,我玩上了游戏。不过比玩游戏更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arj软件,这个软件当年的流行程度就相当于现在的winrar或者windows95出现后的winzip。很快就知道了arj的使用方法,当初直接运行arj也给了提示,但是看不懂提示,但当你真正使用了一次arj之后,你就知道了,这个东西是一个压缩软件,当然刚开始并不知道压缩软件这个词,但是知道这个东西是用来把一个文件分解成很多文件,也可以把很多文件合成一个文件。然后就能看明白提示了,arj -a是添加文件进压缩包,-e是从压缩包中解出,还有许多参数也都很容就可以看明白了。来回压缩解压缩还玩了半天呢,觉得挺有意思。
  这次上机老八还有一个得意的地方,有一个大二的计算机系的学生看到老八在玩游戏,然后就借了老八的磁盘,但是拷贝过去后也是不会用arj软件,所以去请教老八,老八回去后跟我们得意的说他教了计算机系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当时没觉得如何,不过现在想想,当年一个大二的计算机系的学生不会用arj软件确实有些意外,也许是这位同学不玩游戏,因为当年为了节省磁盘,几乎所有的游戏及非系统软件都是以压缩包的形式提供的。
  既然说到压缩软件了,那么再提一个我后来一直用的压缩软件——ain.exe。当时有四五个压缩软件,arj最流行,但是压缩比貌似最差,我自己曾经测试过,ain压缩速度最快,并且压缩比也几乎是最高的,非常优秀。后来《大众软件》也做了这样的测试,比我自己测的肯定更权威,里面提到了ain更牛叉的一点,就是压缩大量相同的软件的时候压缩比高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应该是其他软件都是遇到一个文件就把这个文件压缩了放进压缩包,而ain则是把所有文件统一采样然后压缩的吧,所以相同文件只压缩一次。 
posted on 2012-05-30 00:34 mixer-a 阅读(1309) 评论(1)  编辑  收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