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内的学校教育
				,
				都是明目张胆的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子
				,
				卖的是应试教育的臭豆腐
				,
				这是一种欺骗
				.
      
				中国的经济实际上一直是供过于求
				,
				即使所有报刊杂志上都在以
				"
				极快
				"
				、
				"
				腾飞
				"
				等来大肆渲染着中国的经济如何的神奇的在发展
				,
				甚至在当世界不少国家的经济发展发生
				"
				减速
				",
				有的国家还发生了
				"
				经济衰退
				"
				的时候
				,
				只有我们中国的经济
				"
				风景这边独好
				",
				仍在
				"
				健康、稳定、持续
				"
				的高速发展着
				,
				并且可以一直持续到本世纪中叶
				,
				直到超过当今世界经济的
				"
				龙头老大
				"----
				美国
				!
				而据数据显示
				:2003
				年的国内
				"
				库存积压商品总值
				"
				已经高达
				4
				万亿元之巨
				!
				这个数字在
				1996
				年约为
				1.33
				亿元
				,
				经过
				5
				年
				,2002
				年达到
				3
				万亿元库存
				.
				而仅只
				1
				年
				,
				就飞速胀大到了
				4
				亿元
				,
				它与
				GDP
				的比例约为
				41%,
				而在西方国家
				,
				这个比率通常不会超过
				1%!
				中国经济的
				"
				总供给
				"
				已经大大超过了
				"
				总需求
				".
				主流经济学界和电视报刊又给了我们一种欺骗
				.
      
				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生变量
				.
				在知识经济时代
				,
				一国经济发展潜力更是完全取决于教育
				.
				体制改革能保持整个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
				这是必不可少的
				.
     
				邓小平同志在
				1983
				年曾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这
				"
				三个面向
				"
				明确的表明了应试教育的不可行
				,
				而基础教育就已经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偏离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
				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迅速现代化
				,
				人的主体意识已与现实物质及其规律有些许不一致
				,
				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较严重的滞后状况
				,
				因此
				,
				应该以
				"
				三个面向
				"
				的高度更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
				,
				而不是无所顾的拉着巨大横幅
				,
				张扬着
				"
				我们是素质教育
				,
				让您的孩子读得轻松
				,
				考得优秀
				".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
				:
				小学生的认识已经定格为
				"
				他成绩好
				,
				老师喜欢他
				,
				他才是好学生
				;
				你成绩差
				,
				老师经常罚你
				,
				你是坏学生
				,
				我就只跟他玩
				,
				不理你
				";
				中学生择友则是由谈得来谈不来为标准
				,
				再多的也不在乎
				,
				而中学老师常常见到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在一起时
				,
				便会教育成绩好的学生别跟成绩差的学生来往
				,
				要抓紧学习
				,
				不能让他耽误了你
				,
				然后告诫成绩差的学生
				,
				不许打扰成绩好的学生学习
				;
				高中生也许才开始明白
				,
				他也许不会用笔
				,
				可他会用手
				;
				而大学生则每日描绘未来蓝图
				,
				向着某公司的职工标准迈步
				,
				已经无所谓
				"
				素质
				"
				或者
				"
				应试
				"
				了
				.
				我们的叛逆起始于中学
				,
				因为老师和家长的这样反对、那样制止
				,
				我们把原本有限的思想空间缩略得只存有一句话
				:"
				学生就要以学为主
				",
				等到我们高中了
				,
				父母和学校的教育放松了
				,
				压抑才得以解脱
				,"
				不在沉默中爆发
				,
				就在沉默中灭亡
				",
				所以有那么多社会上的浪荡青少年
				,
				还有那么多留下写满
				"
				读书累
				"
				的日记为遗书的柔弱心灵
				.
      
				为什么不听听他们所回答的为什么
				.
      
				为什么上课睡觉
				----
				初中升高中要分文理、高中升大学要择系、大学踏上工作岗位就只做一种技术
				,
				那为什么还每科都学那么精
				?
				历史、政治背得滚瓜烂熟的时候却要开始研究
				PH
				值
				;
				或者刚看明白怎么给你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
				,
				你就能撑起地球
				,
				却要辨析唯物和唯心
				.
				计算机结业了
				,
				过两年就只会熟练几个汉字
				;
				地理结业了
				,
				高中毕业就差不多不记得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
				生物结业了
				,
				上大学也准忘
				.
				他们说
				:"
				我只会钻我喜欢去做的
				."
      
				为什么逃学
				----
				同学嫌我成绩差
				,
				没出息
				,
				老师说既然不想听课
				,
				干嘛还去学校
				.
				在学校外面的世界
				,
				至少我和喜欢钻书本的孩子一样
				,
				做的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
      
				为什么不念书
				----
				学校的围栏像一圈边界上拉着手的哨兵
				,
				如果我们站在栏里
				,
				不排好队的就像南京大屠杀一样把你枪毙
				;
				如果我们站在栏外
				,
				也许我们拿不到智慧的钥匙去打开光辉前程的大门
				,
				可我们依然行进在另一条通往罗马的道路上
				,
				即使路程会远一点
				,
				至少我们不用绑住想飞的翅膀
				,
				不用被勒死在
				"
				白纸黑字红分定一生
				"
				的巨石上
				.
      
				叛逆不代表坏
				,
				也许叛逆也是一种与时俱进
				,
				叛逆走的是一条孤寂的路
				,
				路上的坎坷更多于围栏里的人生
				,
				叛逆是在无尽的黑暗里找一丁点儿的烛光
				,
				甚至你喝出的一口热气
				,
				对叛逆的孩子也是一种莫大的素质教育
				.
      
				人之初
				,
				性本善
				,
				教育弄人
				.
      
				曾子曰:
				“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广为传播
				,
				当你在答应给孩子一样东西后
				,
				却又失信于他时
				,
				孩子最难过的不是没得到应得的东西
				,
				而是你欺骗了他
				.
      
				叛逆的孩子明白
				,
				中国目前的经济不支持放荡的素质教育
				,
				叛逆的孩子不奢求感化整个世界
				,
				他们在应试教育以外的世界存活已经是一种奇迹
				,
				身上跌打滚爬的伤痕永远超过了围栏里为分数掉下的眼泪
				.
				他们心里挂着比尔
				·
				盖茨
				,
				就像围栏里的白墙上贴着爱迪生
				;
				他们背熟了
				"
				条条道路通罗马
				"
				、
				"
				七十二行
				,
				行行出状元
				"
				就像围栏里的桌子上写着
				"
				书中自有黄金屋
				,
				书中自有颜如玉
				".
				叛逆的孩子不怜悯的找你施舍同情
				,
				他们只会讨要一份坦白
				.
				素质教育的欺骗使他们淌上另外一条生命之泉
				,
				他们一样在急流里扬帆航行
				.
				因欺骗而叛逆
				,
				便更讨厌欺骗
				,
				给他们一支写着诚信的羽毛
				,
				他们就能飞得更高更远
				.
				
						
						
						
				
		
	posted on 2006-12-06 13:06 
 心。 阅读(311) 
评论(3)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随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