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

换位思考·····
posts - 19, comments - 53, trackbacks - 0, articles - 283
  BlogJava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POST && GET区别

Posted on 2009-05-23 11:24 Gavin.lee 阅读(392)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web 积累(前端 + 后台)

既然这里都叫 WEB相关了,这两个肯定是要谈的,话不多说了,下面是我以前写的一点总结,给转到这里。
在说get && post前,就要引入request response。

请求消息:request

GET /myweb/login.do?username=brady&password=1111 HTTP/1.1

Host: localhost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zh-CN; rv:1.8.1.6) Gecko/20070725 Firefox/2.0.0.6

Accept: text/html;image/png,*/*

Accept-Language: zh-cn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

Accept-Charset: gb2312

Keep-Alive: 300

Connection: keep-alive

Cookie: who=brady.zh


POST /myweb/login.do HTTP/1.1

Host: localhost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zh-CN; rv:1.8.1.6) Gecko/20070725 Firefox/2.0.0.6

Accept: text/html;image/png,*/*

Accept-Language: zh-cn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

Accept-Charset: gb2312

Keep-Alive: 300

Connection: keep-alive

Cookie: who=brady.z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ontent-Length: 28

 

username=brady&password=1111


响应信息:response

HTTP/1.1 200 OK

Server: Apache-Coyote/1.1

Set-Cookie: JSESSIONID=38034AF1E97054BE745275ADC90DB5C4; Path=/myweb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Content-Length: 189

Date: Sun, 23 Nov 2008 14:28:04 GMT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html>

<head>

    <title>test</title>

</head>


<body>

    This is my test page. <br>

</body>

</html>

 

GET/POST 都是发送请求的方法

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区别:

GET:

1.       用于直接从SERVER端检索信息(如文档、图像或数据库请求结果)

2.       请求信息作为查询字符串发送

3.       安全性不高

4.       发送的内容长度有限(content < 512 bit)

POST:

1.       用户发送敏感信息(如信用卡号)或要保存到数据库中的信息

2.       发送长度在请求头下空一行

3.       安全性好

4.       发送的长度不高
 

csdn上看到这个文章,觉得放在这里非常合适。2009年7月10日23:13:38
HTTP请求头概述 (HttpServletRequest)
   HTTP客户程序(例如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时候必须指明请求类型(一般是GET或者POST)。如有必要,客户程序还可以选择发送其他的请求头。大多数请求头并不是必需的,但Content-Length除外。对于POST请求来说Content-Length必须出现。
 下面是一些最常见的请求头

   Accept:浏览器可接受的MIME类型。

   Accept-Charset:浏览器可接受的字符集。

   Accept-Encoding:浏览器能够进行解码的数据编码方式,比如gzip。Servlet能够向支持gzip的浏览器返回经gzip编码的HTML页面。许多情形下这可以减少5到10倍的下载时间。

   Accept-Language:浏览器所希望的语言种类,当服务器能够提供一种以上的语言版本时要用到。

   Authorization:授权信息,通常出现在对服务器发送的WWW-Authenticate头的应答中。

   Connection:表示是否需要持久连接。如果Servlet看到这里的值为“Keep-Alive”,或者看到请求使用的是HTTP 1.1(HTTP 1.1默认进行持久连接),它就可以利用持久连接的优点,当页面包含多个元素时(例如Applet,图片),显著地减少下载所需要的时间。要实现这一点,Servlet需要在应答中发送一个Content-Length头,最简单的实现方法是:先把内容写入 ByteArrayOutputStream,然后在正式写出内容之前计算它的大小。

   Content-Length:表示请求消息正文的长度。

   Cookie:这是最重要的请求头信息之一

   From:请求发送者的email地址,由一些特殊的Web客户程序使用,浏览器不会用到它。

   Host:初始URL中的主机和端口。

   If-Modified-Since:只有当所请求的内容在指定的日期之后又经过修改才返回它,否则返回304“Not Modified”应答。

   Pragma:指定“no-cache”值表示服务器必须返回一个刷新后的文档,即使它是代理服务器而且已经有了页面的本地拷贝。

   Referer:包含一个URL,用户从该URL代表的页面出发访问当前请求的页面。

   User-Agent:浏览器类型,如果Servlet返回的内容与浏览器类型有关则该值非常有用。

   UA-Pixels,UA-Color,UA-OS,UA-CPU:由某些版本的IE浏览器所发送的非标准的请求头,表示屏幕大小、颜色深度、操作系统和CPU类型。

  有关HTTP头完整、详细的说明,请参见http://www.w3.org/Protocols/的HTTP规范。

HTTP应答头概述(HttpServletResponse)
   Web服务器的HTTP应答一般由以下几项构成:一个状态行,一个或多个应答头,一个空行,内容文档。设置HTTP应答头往往和设置状态行中的状态代码结合起来。例如,有好几个表示“文档位置已经改变”的状态代码都伴随着一个Location头,而401(Unauthorized)状态代码则必须伴随一个WWW-Authenticate头。

   然而,即使在没有设置特殊含义的状态代码时,指定应答头也是很有用的。应答头可以用来完成:设置Cookie,指定修改日期,指示浏览器按照指定的间隔刷新页面,声明文档的长度以便利用持久HTTP连接,……等等许多其他任务。

   设置应答头最常用的方法是HttpServletResponse的setHeader,该方法有两个参数,分别表示应答头的名字和值。和设置状态代码相似,设置应答头应该在发送任何文档内容之前进行。

   setDateHeader方法和setIntHeadr方法专门用来设置包含日期和整数值的应答头,前者避免了把Java时间转换为GMT时间字符串的麻烦,后者则避免了把整数转换为字符串的麻烦。

   HttpServletResponse还提供了许多设置

setContentType:设置Content-Type头。大多数Servlet都要用到这个方法。
setContentLength:设置Content-Length头。对于支持持久HTTP连接的浏览器来说,这个函数是很有用的。
addCookie:设置一个Cookie(Servlet API中没有setCookie方法,因为应答往往包含多个Set-Cookie头)。
另外,如上节介绍,sendRedirect方法设置状态代码302时也会设置Location头。

   有关HTTP头详细和完整的说明,请参见http://www.w3.org/Protocols/规范。

HTTP应答头 说明
Allow 服务器支持哪些请求方法(如GET、POST等)。

Content-Encoding 文档的编码(Encode)方法。只有在解码之后才可以得到Content-Type头指定的内容类型。利用gzip压缩文档能够显著地减少HTML文档的下载时间。Java的GZIPOutputStream可以很方便地进行gzip压缩,但只有Unix上的Netscape和Windows上的IE 4、IE 5才支持它。因此,Servlet应该通过查看Accept-Encoding头(即request.getHeader("Accept- Encoding"))检查浏览器是否支持gzip,为支持gzip的浏览器返回经gzip压缩的HTML页面,为其他浏览器返回普通页面。

Content-Length 表示内容长度。只有当浏览器使用持久HTTP连接时才需要这个数据。如果你想要利用持久连接的优势,可以把输出文档写入 ByteArrayOutputStram,完成后查看其大小,然后把该值放入Content-Length头,最后通过 byteArrayStream.writeTo(response.getOutputStream()发送内容。

Content-Type 表示后面的文档属于什么MIME类型。Servlet默认为text/plain,但通常需要显式地指定为text/html。由于经常要设置 Content-Type,因此HttpServletResponse提供了一个专用的方法setContentTyep。

Date 当前的GMT时间。你可以用setDateHeader来设置这个头以避免转换时间格式的麻烦。

Expires 应该在什么时候认为文档已经过期,从而不再缓存它?

Last-Modified 文档的最后改动时间。客户可以通过If-Modified-Since请求头提供一个日期,该请求将被视为一个条件GET,只有改动时间迟于指定时间的文档才会返回,否则返回一个304(Not Modified)状态。Last-Modified也可用setDateHeader方法来设置。
Location 表示客户应当到哪里去提取文档。Location通常不是直接设置的,而是通过HttpServletResponse的sendRedirect方法,该方法同时设置状态代码为302。

Refresh 表示浏览器应该在多少时间之后刷新文档,以秒计。除了刷新当前文档之外,你还可以通过setHeader("Refresh", "5; URL=http://host/path")让浏览器读取指定的页面。注意这种功能通常是通过设置HTML页面HEAD区的<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5;URL=http://host/path">实现,这是因为,自动刷新或重定向对于那些不能使用CGI或Servlet的 HTML编写者十分重要。但是,对于Servlet来说,直接设置Refresh头更加方便。注意Refresh的意义是“N秒之后刷新本页面或访问指定页面”,而不是“每隔N秒刷新本页面或访问指定页面”。因此,连续刷新要求每次都发送一个Refresh头,而发送204状态代码则可以阻止浏览器继续刷新,不管是使用Refresh头还是<META HTTP-EQUIV="Refresh" ...>。注意Refresh头不属于HTTP 1.1正式规范的一部分,而是一个扩展,但Netscape和IE都支持它。

Server 服务器名字。Servlet一般不设置这个值,而是由Web服务器自己设置。

Set-Cookie 设置和页面关联的Cookie。Servlet不应使用response.setHeader("Set-Cookie", ...),而是应使用HttpServletResponse提供的专用方法addCookie。参见下文有关Cookie设置的讨论。

WWW-Authenticate 客户应该在Authorization头中提供什么类型的授权信息?在包含401(Unauthorized)状态行的应答中这个头是必需的。例如,response.setHeader("WWW-Authenticate", "BASIC realm=\"executives\"")。注意Servlet一般不进行这方面的处理,而是让Web服务器的专门机制来控制受密码保护页面的访问(例如.htaccess)。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gideal_wang/archive/2009/07/10/4338646.aspx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