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一个朋友的blog文章


这是一个73年出生,33岁男人写的博客,这个大我10岁的男人.他有老婆,有3岁的儿子.他的生活极有可能是我
10年后的翻版.对比别人,对照自己.
January 26
老婆,生日快乐

老婆,生日快乐,感谢你过去一年在我背后默默的支持。

从我到上海后,你总是给我不断的惊喜,呵呵,从夏天的“安居工程”,到冬天的“送温暖”,都让我在上海感到非常的贴心,当然还有元旦后的惊喜,虽然我开始并不接受,但是为了你,我会尽力做好工作,来支持你,感谢你。

你说我到上海后,很少主动联系你,可能主要是工作比较忙,有的时候累得不想说话;也可能是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生活中,所以会让你感觉不适应,我向你道歉。

我们的家需要双方的努力,更需要彼此的信任,我在上海学会了很多东西,认识了很多朋友,但我最想的还是你和儿子,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你们过得幸福一些。请相信我,我在上海很努力,希望能做成一些事情,人的一生总要体验一次,尽管我还“在路上”,但和这么多有能力的朋友在一起,总会有收获的。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2007年了,明年期望带着儿子去看奥运会,也期望和你们团圆,祝你生日快乐,有个好心情!
5:19 PM | Add a comment | Read comments (1) | Permalink | Trackbacks (0) | Blog it
January 17
一颗感恩的心

2006年一转眼就过去了,今年很特别,在年终的时候,回顾一下自己一年的收获和经历,觉得06年虽然辛苦,但和自己的辛苦相比,最值得纪录的词是“感恩”。

06年的上半年,在忙碌中度过,感谢与自己一起奋斗过的同事,包括自己的领导,给自己一个舞台,把想法能够曲折的实现,虽然结果不算好,但自己尽心了,值得了。

06年的下半年,得到朋友的帮助,来到上海这个更大的舞台,做一份自己的事情,尽管我们在工作中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我仍然要感谢你们,没有你们,我也不会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学会思考,学会体谅,学会更多的东西。

要感谢自己的家人,你们的平安和健康是我最大的福分,让我可以专心的投入工作,感谢老婆,又要工作,又要学习,更要照顾我可爱的儿子,感谢儿子,是你让我有更多的责任心去成熟地对待出现的问题,去尽心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感谢原来的老朋友,是你们让我在上海能有一份家的感觉,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可能在家里都无法上网,也更无法有心情写下这个BLOG。

感谢在上海认识的新朋友,是你们的帮助,让我感觉在这个舞台上,不觉得孤单,有更多的动力,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感谢合作伙伴,有了你们,让我觉得自己不象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一个团队在积极向上,没有你们的鼎力帮助,我可能什么都做不了。

感谢北京的朋友,你们经常在MSN上的问寒问暖,对我象家人一样的牵挂,让我始终觉得你们就在我身边。
感谢所有的朋友、同事、伙伴,我待人处事虽然仍然有着不成熟,但我始终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和你们交往的,如果我的力量,能帮助你们,我会竭尽全力的回报你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对我从事的工作的帮助,以及对我生活的帮助...
5:25 PM | Add a comment | Permalink | Trackbacks (0) | Blog it
December 07
真实与虚拟
   今天晚上看了一部电影,号称赛过《疯狂的石头》,抱着很大的希望去看,反而感觉很生涩,很失望。我对电影,始终觉得是导演在讲故事,把对生活的理解,用镜头、演员表现出来,我喜欢看中国的电影,原来以为是很真实,现在发现错了,仅仅是喜欢看自己熟悉文化背景的故事而已。
   对于电影、小说、游戏和音乐等文化作品,我发现真实并不能说是特点,反而是缺陷。太真实了,反而容易让观众陷入现实,观众本来就是想通过这些文化作品让自己离开现实一段时间,而太过真实的东西,反而把观众拖了回来。与其让观众体验真实,不如让观众体验现实,而现实又太残酷了...
   说起真实,拿游戏做为例子,难道真要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还原,用户就会接受吗?文化类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跟电影一样,导演对生活理解的越深,那么他就能把很残酷的现实用故事性串联起来,毕竟故事讲得好,才有人愿意买帐。
   再说网络,虚拟和现实是互补的,现实中忙碌的人根本没时间在网络上挥洒自己的时间,反而是现实中不如意的人,在网络上激扬文字,到处扬名立腕...
   还是这句话,无论导演也好,制作人也罢,对生活多一分理解,他们的作品才有人买账,否则谁愿意仅仅是体验现实而去花钱呢?
 
November 30
33岁了
    33岁了,晚上和哥们喝酒回来,做在电脑前,想起原来过的一次次生日。
    05年的生日记得很清楚,头天晚上加班到11点55分,坐在回家路上的“的士”上,头发来短信息,祝我生日快乐,真是感谢,尽管加班很辛苦,领导还挺懂得管理艺术...
    03年的生日,好像是在童童的诞生,忙碌中度过,记不得怎么过的生日...
    02年的生日,老婆给我织了一件毛衣,很漂亮,现在穿起来有点小,但让我感动的是老婆在病床上背着我织的,让我至今记忆尤新...
    小时候生日,父母总能让自己开心一天,无论是那简单的小蛋糕,还是家里饭桌上比平常更丰盛的菜,以及平时提及想要的礼物,都能在这一天得到满足,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老婆,感谢我的朋友,能让我在这一天开心,快乐。
    生日里回头看看这一年走过的路,然后许下下一年的愿望,希望能在下一岁里,做出点成绩让自己的亲人,朋友分享。
    happy birthday!
 
4:19 PM |
Add a comment | Read comments (1) | Permalink | Trackbacks (0) | Blog it
November 28
不要和我谈做人
       再过两天就33岁了,也许是天意,产品的一拖再拖,也放在这一天发布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有的时候总会回头望望,看看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确.感谢这十年,其中接触了很多人,形形色色,光怪陆离,但始终自己有做人和做事的分寸,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体谅...
       尽管自己到现在还没有稳定的事业,到现在也没有成为成功人士,但我知足,我知道什么是我能做的,什么是我不能做的,这是我父母教会我的做人道理,也在我几十年的生命中贯穿着,我不会改变,也不愿意改变,请原谅.
      初为人父,有了一丝责任,更有了一丝榜样,我更想将来给他讲自己的故事,丰富他的阅历,而不想让自己的儿子...
     我一直希望所服务的公司也好,自己开创的事业也好,都能成为一个值得延续的企业,借用知名公司的一句话:"我们的目标是,当我们从历史舞台上卸妆的时候,我们还能看到事业有后来者承续——这就是我们今天值得努力为之奋斗的东西"
     我不想踩着谁向上,因为那样让自己惭愧,让自己迷失了方向,尽管我们生活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尽管我们那么渴望成功,尽管我们带着梦想,但如果梦想因为这个而成真了,我宁愿梦醒,我不愿意用这个换取我做人的原则.
     我仅仅和自己谈做人...
2:38 PM | Add a comment | Read comments (3) | Permalink | Trackbacks (0) | Blog it
November 24
转一篇文章,深有感触,而且自己还在犯同样的错误(来自赛迪网)
    美国网站在中国的发展乏善可陈,在中国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典型,可以说其中国竞争对手的网站的发展是完全抛弃这些美国网站的经验做法才成功的,甚至要和这些美国网站“倒着做”才成功的。

虽然现在中国的报刊杂志开始质疑这些美国网站在中国发展的普遍的不成功,但究竟是因为什么背后的原因导致这些美国网站发展不成功,这些记者的分析也只是泛泛的、隔靴搔痒的、不到位的。我因为一些互联网聚会和美国网站的推广人员有一些接触,加上自己的观察,觉得美国网站在中国失败的主要是做事观念上的,他们在中国有好的策略、最聪明的人、最多的钱,最好的技术,但不改变做事的观念、方式,以后也还不能在中国产生哪怕是一个成功的网站。

一、宁可要白领小资的草,也不要普通大众的苗!VS既要白领小资的苗,也要普通大众的草!

这是美国网站在中国发展的致命伤,这些美国网站的人,至今还没有人领悟到这点;因为操作这些美国网站的人,高层是港台人士,员工都是上海高级写字楼的白领,他们知道的中国永远只有上海写字楼这块地方,所以他们的一切做法包括产品设计、网站风格、推广目标对象都是以上海写字楼高级白领及500强企业为参照对象,永远不会考虑大众需求与中小企业。

他们的教养、志趣、眼界,导致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排斥大众的,那些网吧的小孩、那些全中国成千上万的小城镇的上网人群(注意这2个人群就已经占了中国互联网人群的一半以上),这些美国网站的人是深深的瞧不上的,包括这些人的兴趣所在“超级女生”等,美国网站的高级白领们不仅不喜欢,而且从内心是深深厌恶的。

他们只知道gmail,不知道163邮箱,只用msn,决不用QQ,以宣示自己的高雅。从内心深处,他们觉得我们的网站宁可倒闭,也不要做一个没有品位的、迎合大众需求的网站。

要做中国主流的互联网网站,不迎合大众需求注定是失败的。

二、宁可被人忘 绝不被人恨 VS 宁肯被人恨,不可被人忘

前者是美国网站的哲学,后者是以马云、周鸿一的哲学。

美国网站生怕有一点点的负面消息、而中国网站生怕没有负面消息,被成千上万的人“恨”是互联网推广的至高境界之一。

美国网站的人拿着比竞争对手中国网站员工高上10倍的工资,他们生怕丢了饭碗,宁可没有什么业绩,最好不要犯什么错误,冒什么风险。他们低调、保守,谨小慎微,每个人都客气礼貌,有教养,但永远没有打仗的心态,结果被那些鲜活的、一针见血的中国竞争对手网站打的落花流水。

看马云欺负ebay的人,外人都看的难受:马云的淘宝还在离ebay中国还有很大距离时,动用易观国际宣布taobao超过ebay中国成为老大,ebay 中国的公关女总监弱弱的说:我们只重视用户体验云云。马云最近又针对ebay中国欺负说“我用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Ebay的人怕犯错,以美国上市公司不能随便说话为接口,怕说错话,活生生的被人欺负、挑衅到底。

三、持久战思路VS短平快思路

美国网站总是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总是化很多钱进行各种各样的无用的纸上市场调查后,规划几年内如何做,做策略、做预算,做了还不能轻易调整。反正他们一开始有的是钱、有的是高级人才,慢慢做规划、慢慢发展,但网站不比其他行业,人们津津乐道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做好10年亏损的策略在互联网行业是行不通的,发展不到10年ebay 及yahoo已经承认在中国的彻底失败。与其慢慢来,还不如一开始就放手一搏。

而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永远急功近利,做网站的思路是“短平快”的,马云做淘宝可以组织敢死队封闭办公,一切以快为目的,强调小步快跑,边犯错边调整。而美国网站一开始做很多完美的规划与预算,美国公司即使批一个垃圾篓如果不在预算内要批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够批下来,这种变任何东西要经美国总部批准的做事思路注定是要失败的。

四、手段是有所谓的、目的不是一切VS手段是无所谓的,目的是一切

据说马云的管理方式就是江湖式,制定一个指标,如今年追求流量、明年追求注册量,无论这个团队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打仗式的大家朝着目标奋斗,完成目标大家就“大块吃肉”与“分赃”,所以团队什么流氓手段都敢使用:什么插件、捆绑、黄赌毒网站推广等。中国式的网站信奉“手段是无所谓的,目的就是一切”,唯一的前提是不犯罪。

而美国网站考核指标多的很,规矩也多的很,要维持高端品牌“虚”的形象,要维护跨国公司的面子、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等等,在这些前提下才追求几十个很多不同的长期的短期的生意指标。

五、做用户的救世主VS 顺着用户需求做

可能美国网站在中国唯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他们比较重视用户体验,但这个用户体验往往做过了头,替网民想的太多,太人性化反而束缚了自己的发展。中国用户很多时候不需要你对他们太好,也不需要你替他们想的太多,他们自己会选择,而不是你们替他们选择。

知道美国ICQ退出中国市场、发展失败的致命伤吗,美国人非常注意保护用户隐私,他们在中国推出的即时通讯产品,你用在一台电脑上用ICQ,另外一台电脑再用时不能记忆保留先前的资料,这就这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即只能在自己家里一台电脑上使用最安全,结果根本就不合适中国网民使用,他们撤退出中国时也没有搞清是为什么。马化腾作为ICQ在中国合作伙伴公司的技术对口接洽人,偷师学艺即时通讯技术、知道中国网民网吧(美国网站的员工永远不懂网吧是怎么回事)习惯后,仅仅改进了这一点,即不考虑只有高级白领才会在乎的所谓隐私问题,就将ICQ赶出了中国.

六、叫好不叫座VS 叫座不叫好

美国式的网站在中国推广永远是叫好不叫座的,他们做市场推广思路惊人的相同:就是请4A公司设计一套优美的平面广告,然后到地铁、候车亭投放,再设计一套符合白领口味的小众的网络广告,化大价钱在3大门户网站投放,化很贵的价钱买google关键字(注意他们是不买baidu的,美国网站的人眼里只有 google及msn的)。他们的广告人人叫好,但就是没有人上网站,即使有人上,投入产出成本也太高,基本上是投入1000元才让一个人上网,他们还找自我借口说,虽然没有增长流量,但我们树立了品牌形象,总是拿品牌知名度或美誉度做挡箭牌。

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永远先追求流量,信奉我只要化一分钱推广就必须带来一个人的标准来推广网站上,不管这个人是谁,先让他来我的网站的再说。真的流量大就是务实的品牌推广,那些空洞的、无用的、虚的品牌形象并不能当饭吃。推广的唯一目的就是带人进来,好不好是产品的事,所以推广都是“四两拨千斤”的。

七、被动的君子宣传 vs 主动强行拉动

美国式市场行为总是局限于宣传知名度为主(如户外广告),难以拉动市场。务实的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绝不做仅仅为了树立所谓形象的品牌广告,只做拉动式的炒作式活动宣传,既产生了直接效益,也扩大了知名度,还要强迫人看。

中国品牌先生龚文祥曾经观察淘宝的广告与易趣的互联网广告,说记得他们都采用产品资料库的展示排列框式广告banner,同样的广告费,前者的广告效果是后者的10倍以上:

因为ebay易趣的拿出的产品都是ipod,zippo,这些针对高雅人士的产品大众既不懂英文不会看,而且有多少人买的起这些洋玩意?

而淘宝的广告都是性感内衣呀、印度神水等吸引眼球的东西,而且在黄赌毒网站强行弹出,不看不行。

美国网站的人也许不是不知道这些,当他们的所受的“海龟”教养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我宁可做投入一个亿带来1千万人浏览的高雅时尚潮流的广告,也决不做投入1千万带来一亿人浏览的“土的掉渣”低俗的广告。

所以一个美国网站的广告效果是中国网站10分之一的网站,只能以失败为伍.

八、邮件、msn的沟通方式VS 电话、面对面的沟通方式

美国网站的人90%的沟通时间与方式是邮件与沟通,而且沾沾自喜于全部用英文沟通,一个电话可以解决的事情,需要10个邮件传来传去才能解决,所以很多时候邮件与msn往往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

周鸿一接管yahoo中国时就是这2种沟通文化冲突的很厉害,所有原yahoo的员工对客户和合作伙伴永远采用邮件沟通方式,永远不去和客户见面喝酒,觉得那很低俗,自从辞退了那些只知道邮件沟通的员工后,业务就有了起色。

美国网站据说如果有20、30中国本土员工开会,但只要有一个老外在,就全体讲英语,虚荣和不务实到极点,他们永远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中国人的生意,必须采用中国的语言与沟通方式。

九、冷清美观第一VS 热闹丰富为王

看一眼一个网站,如果你先不知道他的美国背景也知道是美国人做的网站:清爽、简洁、冷清、高高在上的美丽,好的东西永远藏在网站里面,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觉得这样才符合一个跨国公司网站的品位。20%小众小资很喜欢,但80%的大众一来看这么网页冷冰冰的就走了。

而他们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总是热热闹闹的banner飘来飘去,把好的东西在首页展示推挤很多给人看,而设计的漂漂亮亮不是考虑的重点。

直到现在原来做yahoo中国的人还瞧不起hao123:那个白痴做的网站丑的惨不忍睹,一大堆链接堆集在一起。

可就是几年前同样做网址导航yahoo,在中国投入了10个亿,一大堆MBA、海龟、港台精英,被广东初中毕业的一个人建设维护的、推广费用为0的网址导航网站hao123彻底打败,几年前流量与用户数、广告效果均远远落后于hao123.com。

十、招一样背景的管理的人 VS 招不一样的创业精神的人

美国网站招聘时过分强调共同的沟通方式、默契的潜规则:那些忙忙碌碌的员工、那些小心翼翼的员工、那些面面俱到的员工、那些英语邮件标点符号永远不错的员工、那些ppt做的无懈可击的彬彬有礼的员工,永远优先的招那些港台人士、海龟员工。他们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人,外面的人进入不了他们这个圈子,所以网站的风格、产品看法、推广等大家就是无须争论的高雅一致,也就理所当然的失败。他们招人的过多从管理角度来看、喜欢四平八稳。

但他们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的招的人有决断力、冒险精神、也有老黄牛式的默默无闻的人等,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创业精神、做事非常极端、具有攻击性,反而能够建设出能打败美国网站的中国网站。

除了以上一些大的美国网站例子,很多小的一点的美国网站在中国发展也是如此,他们在中国每年投入几千万元,其每天上网人数不过1万人左右,而他们竞争对手中国网站每年投入几十万就可以做到。美国网站的人一定要彻底改变自己做事的以上十大错误思路,那么他们在中国的发展将突飞猛进。
7:16 AM | Add a comment | Read comments (2) | Permalink | Trackbacks (0) | Blog it
November 22
笨小孩
     刚从北京回来,陪童童过完生日,刚进家门的时候,儿子竟然对我很羞涩,但仅仅过了一个小时又开始拉着我的手一起玩起来了。儿子的羞涩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自己,也不愿意和陌生人说话,也不愿意去幼儿园,宁肯是大院里挂钥匙的孩子,宁愿看着工地上的马车...
     这次见到儿子,发现一个多月没见,又长大了,话开始多起来了,对于数字,5是他认为的MAX,凡是好玩的,好吃的,他都嚷嚷着要买五个,玩五次...
     三岁的童童很可爱,早上醒来先是问妈妈呢?我说“妈妈上课去了,你等一下,爸爸再睡一会,给你穿衣服;过了一会,我再次被玩具砸醒,一看儿子冲我乐呢,手里拿着他要穿的衣服...
     笨小孩,是童童,还是我?看着电视里的经典回顾--《笨小孩》MV(竟然看见当年三个人中一个是吴宗宪),想起了大一刚到上海的时候,每当太阳落山,开始吃饭的时候,校园里都响起的“一起走过的日子”。刘天王还是很让我佩服的,不是他的外型,而是他的勤奋,凡事都有回报,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得必有失。十年后的我,回到上海,需要继续奋斗,笨小孩是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称谓。
      我是个凡人,不想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想给老婆和孩子以及父母幸福的生活。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对于付出,我会尽力,不让自己后悔。
      每次回北京,都能让脑子清楚一下,轻松一下,可以离开网络,思路清楚比什么都重要,心态调整比什么都关键...
      看到报纸,找到了最笨的小孩--姚明,2米26的他让1米75的土豆冒了,然后接受采访,死抗着不承认土豆是帽他最矮的球员,说他以前还被一个更矮的帽过,国家队队友老范,笨小孩也有聪明的时候,连纪录也要留给自己人;)
 
       继续在上海努力工作中...    
November 30
33岁了
    33岁了,晚上和哥们喝酒回来,做在电脑前,想起原来过的一次次生日。
    05年的生日记得很清楚,头天晚上加班到11点55分,坐在回家路上的“的士”上,头发来短信息,祝我生日快乐,真是感谢,尽管加班很辛苦,领导还挺懂得管理艺术...
    03年的生日,好像是在童童的诞生,忙碌中度过,记不得怎么过的生日...
    02年的生日,老婆给我织了一件毛衣,很漂亮,现在穿起来有点小,但让我感动的是老婆在病床上背着我织的,让我至今记忆尤新...
    小时候生日,父母总能让自己开心一天,无论是那简单的小蛋糕,还是家里饭桌上比平常更丰盛的菜,以及平时提及想要的礼物,都能在这一天得到满足,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老婆,感谢我的朋友,能让我在这一天开心,快乐。
    生日里回头看看这一年走过的路,然后许下下一年的愿望,希望能在下一岁里,做出点成绩让自己的亲人,朋友分享。
    happy birthday!
 
4:19 PM | Add a comment | Read comments (1) | Permalink | Trackbacks (0) | Blog it
November 28
不要和我谈做人
       再过两天就33岁了,也许是天意,产品的一拖再拖,也放在这一天发布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有的时候总会回头望望,看看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确.感谢这十年,其中接触了很多人,形形色色,光怪陆离,但始终自己有做人和做事的分寸,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体谅...
       尽管自己到现在还没有稳定的事业,到现在也没有成为成功人士,但我知足,我知道什么是我能做的,什么是我不能做的,这是我父母教会我的做人道理,也在我几十年的生命中贯穿着,我不会改变,也不愿意改变,请原谅.
      初为人父,有了一丝责任,更有了一丝榜样,我更想将来给他讲自己的故事,丰富他的阅历,而不想让自己的儿子...
     我一直希望所服务的公司也好,自己开创的事业也好,都能成为一个值得延续的企业,借用知名公司的一句话:"我们的目标是,当我们从历史舞台上卸妆的时候,我们还能看到事业有后来者承续——这就是我们今天值得努力为之奋斗的东西"
     我不想踩着谁向上,因为那样让自己惭愧,让自己迷失了方向,尽管我们生活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尽管我们那么渴望成功,尽管我们带着梦想,但如果梦想因为这个而成真了,我宁愿梦醒,我不愿意用这个换取我做人的原则.
     我仅仅和自己谈做人...
2:38 PM | Add a comment | Read comments (3) | Permalink | Trackbacks (0) | Blog it
November 24
转一篇文章,深有感触,而且自己还在犯同样的错误(来自赛迪网)
    美国网站在中国的发展乏善可陈,在中国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典型,可以说其中国竞争对手的网站的发展是完全抛弃这些美国网站的经验做法才成功的,甚至要和这些美国网站“倒着做”才成功的。

虽然现在中国的报刊杂志开始质疑这些美国网站在中国发展的普遍的不成功,但究竟是因为什么背后的原因导致这些美国网站发展不成功,这些记者的分析也只是泛泛的、隔靴搔痒的、不到位的。我因为一些互联网聚会和美国网站的推广人员有一些接触,加上自己的观察,觉得美国网站在中国失败的主要是做事观念上的,他们在中国有好的策略、最聪明的人、最多的钱,最好的技术,但不改变做事的观念、方式,以后也还不能在中国产生哪怕是一个成功的网站。

一、宁可要白领小资的草,也不要普通大众的苗!VS既要白领小资的苗,也要普通大众的草!

这是美国网站在中国发展的致命伤,这些美国网站的人,至今还没有人领悟到这点;因为操作这些美国网站的人,高层是港台人士,员工都是上海高级写字楼的白领,他们知道的中国永远只有上海写字楼这块地方,所以他们的一切做法包括产品设计、网站风格、推广目标对象都是以上海写字楼高级白领及500强企业为参照对象,永远不会考虑大众需求与中小企业。

他们的教养、志趣、眼界,导致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排斥大众的,那些网吧的小孩、那些全中国成千上万的小城镇的上网人群(注意这2个人群就已经占了中国互联网人群的一半以上),这些美国网站的人是深深的瞧不上的,包括这些人的兴趣所在“超级女生”等,美国网站的高级白领们不仅不喜欢,而且从内心是深深厌恶的。

他们只知道gmail,不知道163邮箱,只用msn,决不用QQ,以宣示自己的高雅。从内心深处,他们觉得我们的网站宁可倒闭,也不要做一个没有品位的、迎合大众需求的网站。

要做中国主流的互联网网站,不迎合大众需求注定是失败的。

二、宁可被人忘 绝不被人恨 VS 宁肯被人恨,不可被人忘

前者是美国网站的哲学,后者是以马云、周鸿一的哲学。

美国网站生怕有一点点的负面消息、而中国网站生怕没有负面消息,被成千上万的人“恨”是互联网推广的至高境界之一。

美国网站的人拿着比竞争对手中国网站员工高上10倍的工资,他们生怕丢了饭碗,宁可没有什么业绩,最好不要犯什么错误,冒什么风险。他们低调、保守,谨小慎微,每个人都客气礼貌,有教养,但永远没有打仗的心态,结果被那些鲜活的、一针见血的中国竞争对手网站打的落花流水。

看马云欺负ebay的人,外人都看的难受:马云的淘宝还在离ebay中国还有很大距离时,动用易观国际宣布taobao超过ebay中国成为老大,ebay 中国的公关女总监弱弱的说:我们只重视用户体验云云。马云最近又针对ebay中国欺负说“我用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Ebay的人怕犯错,以美国上市公司不能随便说话为接口,怕说错话,活生生的被人欺负、挑衅到底。

三、持久战思路VS短平快思路

美国网站总是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总是化很多钱进行各种各样的无用的纸上市场调查后,规划几年内如何做,做策略、做预算,做了还不能轻易调整。反正他们一开始有的是钱、有的是高级人才,慢慢做规划、慢慢发展,但网站不比其他行业,人们津津乐道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做好10年亏损的策略在互联网行业是行不通的,发展不到10年ebay 及yahoo已经承认在中国的彻底失败。与其慢慢来,还不如一开始就放手一搏。

而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永远急功近利,做网站的思路是“短平快”的,马云做淘宝可以组织敢死队封闭办公,一切以快为目的,强调小步快跑,边犯错边调整。而美国网站一开始做很多完美的规划与预算,美国公司即使批一个垃圾篓如果不在预算内要批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够批下来,这种变任何东西要经美国总部批准的做事思路注定是要失败的。

四、手段是有所谓的、目的不是一切VS手段是无所谓的,目的是一切

据说马云的管理方式就是江湖式,制定一个指标,如今年追求流量、明年追求注册量,无论这个团队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打仗式的大家朝着目标奋斗,完成目标大家就“大块吃肉”与“分赃”,所以团队什么流氓手段都敢使用:什么插件、捆绑、黄赌毒网站推广等。中国式的网站信奉“手段是无所谓的,目的就是一切”,唯一的前提是不犯罪。

而美国网站考核指标多的很,规矩也多的很,要维持高端品牌“虚”的形象,要维护跨国公司的面子、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等等,在这些前提下才追求几十个很多不同的长期的短期的生意指标。

五、做用户的救世主VS 顺着用户需求做

可能美国网站在中国唯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他们比较重视用户体验,但这个用户体验往往做过了头,替网民想的太多,太人性化反而束缚了自己的发展。中国用户很多时候不需要你对他们太好,也不需要你替他们想的太多,他们自己会选择,而不是你们替他们选择。

知道美国ICQ退出中国市场、发展失败的致命伤吗,美国人非常注意保护用户隐私,他们在中国推出的即时通讯产品,你用在一台电脑上用ICQ,另外一台电脑再用时不能记忆保留先前的资料,这就这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即只能在自己家里一台电脑上使用最安全,结果根本就不合适中国网民使用,他们撤退出中国时也没有搞清是为什么。马化腾作为ICQ在中国合作伙伴公司的技术对口接洽人,偷师学艺即时通讯技术、知道中国网民网吧(美国网站的员工永远不懂网吧是怎么回事)习惯后,仅仅改进了这一点,即不考虑只有高级白领才会在乎的所谓隐私问题,就将ICQ赶出了中国.

六、叫好不叫座VS 叫座不叫好

美国式的网站在中国推广永远是叫好不叫座的,他们做市场推广思路惊人的相同:就是请4A公司设计一套优美的平面广告,然后到地铁、候车亭投放,再设计一套符合白领口味的小众的网络广告,化大价钱在3大门户网站投放,化很贵的价钱买google关键字(注意他们是不买baidu的,美国网站的人眼里只有 google及msn的)。他们的广告人人叫好,但就是没有人上网站,即使有人上,投入产出成本也太高,基本上是投入1000元才让一个人上网,他们还找自我借口说,虽然没有增长流量,但我们树立了品牌形象,总是拿品牌知名度或美誉度做挡箭牌。

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永远先追求流量,信奉我只要化一分钱推广就必须带来一个人的标准来推广网站上,不管这个人是谁,先让他来我的网站的再说。真的流量大就是务实的品牌推广,那些空洞的、无用的、虚的品牌形象并不能当饭吃。推广的唯一目的就是带人进来,好不好是产品的事,所以推广都是“四两拨千斤”的。

七、被动的君子宣传 vs 主动强行拉动

美国式市场行为总是局限于宣传知名度为主(如户外广告),难以拉动市场。务实的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绝不做仅仅为了树立所谓形象的品牌广告,只做拉动式的炒作式活动宣传,既产生了直接效益,也扩大了知名度,还要强迫人看。

中国品牌先生龚文祥曾经观察淘宝的广告与易趣的互联网广告,说记得他们都采用产品资料库的展示排列框式广告banner,同样的广告费,前者的广告效果是后者的10倍以上:

因为ebay易趣的拿出的产品都是ipod,zippo,这些针对高雅人士的产品大众既不懂英文不会看,而且有多少人买的起这些洋玩意?

而淘宝的广告都是性感内衣呀、印度神水等吸引眼球的东西,而且在黄赌毒网站强行弹出,不看不行。

美国网站的人也许不是不知道这些,当他们的所受的“海龟”教养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我宁可做投入一个亿带来1千万人浏览的高雅时尚潮流的广告,也决不做投入1千万带来一亿人浏览的“土的掉渣”低俗的广告。

所以一个美国网站的广告效果是中国网站10分之一的网站,只能以失败为伍.

八、邮件、msn的沟通方式VS 电话、面对面的沟通方式

美国网站的人90%的沟通时间与方式是邮件与沟通,而且沾沾自喜于全部用英文沟通,一个电话可以解决的事情,需要10个邮件传来传去才能解决,所以很多时候邮件与msn往往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

周鸿一接管yahoo中国时就是这2种沟通文化冲突的很厉害,所有原yahoo的员工对客户和合作伙伴永远采用邮件沟通方式,永远不去和客户见面喝酒,觉得那很低俗,自从辞退了那些只知道邮件沟通的员工后,业务就有了起色。

美国网站据说如果有20、30中国本土员工开会,但只要有一个老外在,就全体讲英语,虚荣和不务实到极点,他们永远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中国人的生意,必须采用中国的语言与沟通方式。

九、冷清美观第一VS 热闹丰富为王

看一眼一个网站,如果你先不知道他的美国背景也知道是美国人做的网站:清爽、简洁、冷清、高高在上的美丽,好的东西永远藏在网站里面,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觉得这样才符合一个跨国公司网站的品位。20%小众小资很喜欢,但80%的大众一来看这么网页冷冰冰的就走了。

而他们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总是热热闹闹的banner飘来飘去,把好的东西在首页展示推挤很多给人看,而设计的漂漂亮亮不是考虑的重点。

直到现在原来做yahoo中国的人还瞧不起hao123:那个白痴做的网站丑的惨不忍睹,一大堆链接堆集在一起。

可就是几年前同样做网址导航yahoo,在中国投入了10个亿,一大堆MBA、海龟、港台精英,被广东初中毕业的一个人建设维护的、推广费用为0的网址导航网站hao123彻底打败,几年前流量与用户数、广告效果均远远落后于hao123.com。

十、招一样背景的管理的人 VS 招不一样的创业精神的人

美国网站招聘时过分强调共同的沟通方式、默契的潜规则:那些忙忙碌碌的员工、那些小心翼翼的员工、那些面面俱到的员工、那些英语邮件标点符号永远不错的员工、那些ppt做的无懈可击的彬彬有礼的员工,永远优先的招那些港台人士、海龟员工。他们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人,外面的人进入不了他们这个圈子,所以网站的风格、产品看法、推广等大家就是无须争论的高雅一致,也就理所当然的失败。他们招人的过多从管理角度来看、喜欢四平八稳。

但他们竞争对手的中国网站的招的人有决断力、冒险精神、也有老黄牛式的默默无闻的人等,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创业精神、做事非常极端、具有攻击性,反而能够建设出能打败美国网站的中国网站。

除了以上一些大的美国网站例子,很多小的一点的美国网站在中国发展也是如此,他们在中国每年投入几千万元,其每天上网人数不过1万人左右,而他们竞争对手中国网站每年投入几十万就可以做到。美国网站的人一定要彻底改变自己做事的以上十大错误思路,那么他们在中国的发展将突飞猛进。
7:16 AM | Add a comment | Read comments (2) | Permalink | Trackbacks (0) | Blog it
November 22
笨小孩
     刚从北京回来,陪童童过完生日,刚进家门的时候,儿子竟然对我很羞涩,但仅仅过了一个小时又开始拉着我的手一起玩起来了。儿子的羞涩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自己,也不愿意和陌生人说话,也不愿意去幼儿园,宁肯是大院里挂钥匙的孩子,宁愿看着工地上的马车...
     这次见到儿子,发现一个多月没见,又长大了,话开始多起来了,对于数字,5是他认为的MAX,凡是好玩的,好吃的,他都嚷嚷着要买五个,玩五次...
     三岁的童童很可爱,早上醒来先是问妈妈呢?我说“妈妈上课去了,你等一下,爸爸再睡一会,给你穿衣服;过了一会,我再次被玩具砸醒,一看儿子冲我乐呢,手里拿着他要穿的衣服...
     笨小孩,是童童,还是我?看着电视里的经典回顾--《笨小孩》MV(竟然看见当年三个人中一个是吴宗宪),想起了大一刚到上海的时候,每当太阳落山,开始吃饭的时候,校园里都响起的“一起走过的日子”。刘天王还是很让我佩服的,不是他的外型,而是他的勤奋,凡事都有回报,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得必有失。十年后的我,回到上海,需要继续奋斗,笨小孩是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称谓。
      我是个凡人,不想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想给老婆和孩子以及父母幸福的生活。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对于付出,我会尽力,不让自己后悔。
      每次回北京,都能让脑子清楚一下,轻松一下,可以离开网络,思路清楚比什么都重要,心态调整比什么都关键...
      看到报纸,找到了最笨的小孩--姚明,2米26的他让1米75的土豆冒了,然后接受采访,死抗着不承认土豆是帽他最矮的球员,说他以前还被一个更矮的帽过,国家队队友老范,笨小孩也有聪明的时候,连纪录也要留给自己人;)
 
       继续在上海努力工作中...   

 
September 26
快乐不快乐?
     快乐的时候会想家,会拿起电话和亲人分享;不快乐的时候也很想家,但是会把不快乐找个地方埋起来.
     我觉得一个人结婚的时候,应该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或者说知道自己是谁了.至少我结婚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所以我结婚了,和我的贤惠而美丽的老婆在一起了,并且有了可爱的童童.
     听老婆说,可爱的童童最近并不快乐,初去幼儿园的日子让他觉得很陌生,每天噙着眼泪和妈妈再见,每天背着小书包等着姥姥来接...
     很想儿子,很想告诉儿子,快乐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学会适应是他接触外界环境的第一堂课,很想亲自送儿子去幼儿园,告诉他找到第一个快乐的方法...
    也很想老婆,感谢她的辛勤付出,总觉得很亏待她,结婚后也没有一起出去旅游过...
    也想感谢自己,感谢自己能坚持住;来上海是带着梦想的,所以能坦然面对困难与挫折,所以能有较好的心态面对质疑。
    快乐不快乐?  如果快乐了,要与家人,朋友分享;如果不快乐了,就放慢脚步,找个地方,把不快乐丢弃...
 
5:56 PM | Add a comment | Read comments (1) | Permalink | Trackbacks (0) | Blog it
September 18
仅仅作为自己的回应
   来上海两个多月了,很想写一些东西,作为工作十年的纪念,更想写一些东西,作为在上海的工作经历;但始终没有决心去动笔纪录.然而上周末买的一本杂志钩起了自己去年直到今年年初的一段经历,实在是不得不说.本来离开了,就不大想说过去的事情,人也好,事也好,都让它过去好了.但是看着杂志上小孩的文章,让我哭笑不得,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理解的,而且还能在一个业界评论的专栏发这样的文章,是不是这样的刊物也让我失望呢?
   可能这个公司在中国的铁血玩家心目中太神圣了,不容得他们揉半点沙子,作者以一个QA的角色进入公司,也许想在这个公司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让他失望了,产品失败了.确实失败了,我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成功的产品可能只有一个原因,但失败的产品,原因确是多多.我不想去评判谁做的对,谁做的错,时间会证明的.但我想说的是失败是以下因素构成的.
   公司的组成,谁都以为该公司的人员结构对于运营来说,是经验丰富和强力配备的,但从我的角度,完全不是,太多的人没有经验,没有磨合,他们需要这样的失败经历去学习,但大家都是眼高手低,给我的感觉是"总算该我做网络游戏了,该我说了算了",这样的后果就是盲目乐观,恨不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从对产品最早估计的5W,到最后的20W...
   再说选择产品,这样的产品选择从根上就埋下了失利的苦果,日本公司一流的制作人是这么看市场的,本国第一,欧美第二,其他第三,所以他们的人力倾向是做 TV大作,这也难怪,只有中国,才认MMO,知名制作人象导演一样,他们都想去争奥斯卡,没人想来中国争金鸡奖.所以在日本做MMO的制作人都是过弃的, 他们的思路是,我做不好TV game,做个MMO总行了吧,行吗?事实证明不行,没有对产品和市场的深刻理解,完全凭创新和侥幸,能成吗?
    接下来说本地化,公司的本地化团队有那些是熟手呢?找三个翻译,加北大的几个日本学中文的人,这样的团队做汉化,出来的对白,连自己都看不明白,本地化的服务器架设,工程师连开几台服务器做server,几台做billing,几台做login都不知道,买是买了一组16台,开的时候只开8台,能不宕吗? 本地出现的问题,日本人从海外通过网络需要重现后,才确认是问题,才提上日程,这样的反馈谁能受得了?
    游戏难?好把权利下放,你们自己改,游戏平衡调不好,你们自己改,随你们怎么改都可以.但公司里有能改的人吗?游戏经济系统,有几个人能算得清楚货币总量和一般等价物?等玩家给你算清楚,贴出来,平衡早就破坏了.给新手做导引,在架空的世界观里面,放上几个不伦不类的新手指导员,然后通过冗长的类似 office的help提供给玩家,把人家当傻子?人家是来游戏的,不是来学习和找罪受的...
     再说运营费用,这个里面的水分太多,只能让人去猜测,但我想说,当有些人的想法不是在做事上的时候,而且这些人已经占公司的上风的时候,就不要再和他们一起做事情了,否则只能是把自己的基本素质给丧失了,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失去了最敏锐的感觉,这样下去时间一长,废的是自己,问一句自己图什么?
     再说日本人,日本人来中国,没有一个人是想把什么好的产品,好的文化带过来的,商人嘛,谋利是最基本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来中国的这些日本人可以说是在母公司最没有地位的,连他们自己都说,中国分公司,骨子里只有中国本地的对外宣传是分公司,实际呢?没有人愿意承认.所有的支持都是有限,宣传用素材有, 加起来一共5张半,以后想画,行,你们出钱在日本找人画,中国本地画的不承认,审核周期三个月,要用提早说啊?别说日本母公司没告诉你.日本人骨子里没有一个人瞧得上中国的,一来就连我开始提到的杂志,他们都想起诉,盗用人家的游戏截图;在自己的BLOG上象发现新大陆一样,阐述着中国的盗版,转录卡,鄙视着中国的这个那个...
    本来不想写,更不想在MSN的space上写,不想反驳一个玩家写的业界关注评论,但是我很痛心的是和我一起工作的团队,我们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在那半年的没日没夜,我甚至通过没收他们的游戏账号来管理,他们周末的一次出游,都被我责骂...我没有信心继续带着他们做没有结果的事情,当我发现没有力量去改变整个公司的时候,我选择离开,我默默的关注,甚至祝福,我希望这个公司能走运,我希望公司的舵手们能摒弃一些私利,真心对得起为他奉献青春的员工,有时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记住,每个员工都需要一份干净的工作,来增长他们的经验,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未来,不要把自己的私利建立在别人的勤奋上...    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笨蛋,谁比谁傻?
    我不想去回应那篇文章,只想对作者说,你的角度,你的思路,你的出发点,都决定了你对事物的理解的局限,你没有能力写业界,还是有时间多学一些东西,比什么都强,而且请不要玷污别人的努力工作,在你的很多意想的数据背后,是苍白的,没有逻辑的猜测。
    今后不会再写这么长的内容了,仅以此文纪念koh,纪念我们的努力,纪念我们的得与失...

posted on 2007-02-06 02:12 77 阅读(314) 评论(3)  编辑  收藏

评论

# re: 转贴一个朋友的blog文章[未登录] 2007-02-07 10:42 豆子

受益匪浅.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转贴一个朋友的blog文章 2007-02-19 21:24 Jason Wang

@豆子
@豆子
@豆子
@豆子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转贴一个朋友的blog文章[未登录] 2007-03-22 19:05 豆子

:) 加油.为你的进步开心.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2007年2月>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导航

统计

常用链接

留言簿(12)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新闻档案

相册

API文档

java开发与研究

にほん

上海房产

东京生活

数据库大全

编程与开发

美国开发生活

走向管理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