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0

单飞

   :: 首页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

发现有一些令人讨厌的菜单存在自己的RCP程序,我想到的是应该能拿到MenuManager类,然后遍历一下,去掉Search 菜单,可惜实在脑袋木了,就google了一下,找到解决的代码:
最近越来越懒了,自我批评一下: 平时不练功,关键的时候就只能靠Google这根救命草了。


http://www.richclient2.eu/2006_03_20/getting-rid-of-convert-line-delimiters-to/

Getting rid of “Convert Line Delimiters to”


20. March 2006
Tom Seidel @ 09:42

If you're having dependencies to org.eclipse.ui.ide and you launch your RCP you'll automatically get an entry in the menu-bar that is called "Convert Line Delimiters to" and also "Last Edit Location", although you don't need it. To remove this entries place the following lines in your ApplicationActionBarAdvisor

JAVA:
  1. ActionSetRegistry reg = WorkbenchPlugin.getDefault().getActionSetRegistry();
  2. IActionSetDescriptor[] actionSets = reg.getActionSets();
  3. // removing annoying gotoLastPosition Message.
  4. String actionSetId = "org.eclipse.ui.edit.text.actionSet.navigation"; //$NON-NLS-1$
  5. for (int i = 0; i <actionSets.length; i++)
  6. {
  7.     if (!actionSets[i].getId().equals(actionSetId))
  8.         continue;
  9.         IExtension ext = actionSets[i].getConfigurationElement()
  10.             .getDeclaringExtension();
  11.         reg.removeExtension(ext, new Object[] { actionSets[i] });
  12. }
  13. // Removing convert line delimiters menu.
  14. actionSetId = "org.eclipse.ui.edit.text.actionSet.convertLineDelimitersTo"; //$NON-NLS-1$
  15. for (int i = 0; i <actionSets.length; i++)
  16. {
  17.     if (!actionSets[i].getId().equals(actionSetId))
  18.         continue;
  19.     IExtension ext = actionSets[i].getConfigurationElement()
  20.             .getDeclaringExtension();
  21.    reg.removeExtension(ext, new Object[] { actionSets[i] });
  22. }
  • thanks Tom Seidel

    we tried it and , its working fine..great job

    thanks again

    Comment by biju — 29. September 2006 @ 09:09

  • Hi,

    thanks for this one - worked great. I enhanced it to get rid of “open file” as well and changed it so that walked only once through the loop. Takes about 15 millisec for three ids - so I think its quite fast :)

    And it seems to work in Eclipse 3.2 as well.

    Cheers,
    Christoph

    Comment by Christoph — 29. September 2006 @ 15:38

  • thanks.
    your tips really help me!
    finally I could remove “org.eclipse.ui.WorkingSetActionSet”

    Comment by aki — 9. April 2007 @ 16:12

  • This was very helpful thanks.

    I refactored it to avoid the duplication (DRY) as follows:

    private void removeExtraneousActions() {

    ActionSetRegistry reg = WorkbenchPlugin.getDefault().getActionSetRegistry();

    // removing gotoLastPosition message
    removeStandardAction(reg, “org.eclipse.ui.edit.text.actionSet.navigation”);

    // Removing “Convert Line Delimiters To” menu
    removeStandardAction(reg, “org.eclipse.ui.edit.text.actionSet.convertLineDelimitersTo”);
    }

    private void removeStandardAction(ActionSetRegistry reg, String actionSetId) {

    IActionSetDescriptor[] actionSets = reg.getActionSets();

    for (int i = 0; i

    Comment by Edward Garson — 23. April 2007 @ 15:37

  • Ah, there is some filtering go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of “removeStandardAction” is like the original for loop.

    Have fun

    Comment by Edward Garson — 23. April 2007 @ 15:38

  • Great Job Thanks!!!

    Comment by GC — 9. July 2007 @ 17:18

  • Thanks a lot.

    Comment by Thanker — 28. December 2007 @ 21:08

  • Hi, i try to get rid of the”Open File” menu in the menubar which appeared with the “Convert Line Delimiters to”, how can i do this??
    I can’t fing the “actionSetId”

    Comment by cansen — 5. March 2008 @ 08:49

  • cool site man

    Comment by ben — 6. March 2008 @ 20:44

  • The actionsetid can be found in the plugin “org.eclipse.ui.ide” as extension at the “org.eclipse.ui.actionSets” extensionpoint. Its id is “org.eclipse.ui.actionSet.openFiles”

    Greets, Mike

     

  • posted @ 2008-08-01 13:50 单飞 阅读(77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没有高质量的设计,一切都是在表演.
    放弃对品质的追求,无疑是在自杀.
    posted @ 2008-07-04 11:16 单飞 阅读(27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用mysql-connector-java-3.1.2stable-bin.jar 连接mysql 5.0的时候会抛这个异常,改用mysql-connector-java-5.1.6stable-bin.jar后就没问题了.
    posted @ 2008-07-04 11:13 单飞 阅读(79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public void toImage(Control composiste ,File file)throws Excepton{
    Display display 
    = PlatformUI.getWorkbench().getDisplay();
    Point size 
    = composite.getSize();
    final Image image = new Image(display,size.x,size.y);
    GC gc 
    = new GC(Composite);
    gc.copyArea(image,
    0,0);
    gc.dispose();
    // save image to file;
    ImageData imageData = image.getImageData();
    ImageLoader imageLoader 
    = new ImageLoader();
    imageLoader.data 
    = new  ImageData[1];
    File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file);
    iamgeLoader.save(fos,SWT.IMAGE_JPEG);
    image.dispose();
    fos.close();
    }


    posted @ 2008-04-22 17:49 单飞 阅读(27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因为TreeView要增加一个弹出菜单来
    Java代码
     1 private void createContextMenu(Composite parent) {
     2         MenuManager mgr = new MenuManager();
     3         mgr.setRemoveAllWhenShown(true);
     4         final EntityTreeView tree = this;
     5         mgr.addMenuListener(new IMenuListener() {
     6             public void menuAboutToShow(IMenuManager manager) {
     7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8                 ISelection selection = tree.getSelection();
     9                 if(selection instanceof IStructuredSelection){
    10                     IStructuredSelection incoming = (IStructuredSelection)selection;
    11                     if(incoming.size() >0 && incoming.getFirstElement() instanceof AbstractEntity){    
    12                         selectedEntity = (AbstractEntity)incoming.getFirstElement();
    13                         fillContextMenu(manager,selectedEntity);        
    14                     }
    15                 }
    16                 
    17             }
    18 
    19         });
    20 
    21         org.eclipse.swt.widgets.Menu menu = mgr.createContextMenu(this.getControl());
    22         this.getControl().setMenu(menu);
    23         getViewSite().registerContextMenu(mgr, this);
    24     }
    25 
    26     private void fillContextMenu(IMenuManager manager,AbstractEntity selectedEntity) {
    27         org.eclipse.jface.action.IContributionItem items[] = getViewSite().getActionBars().getMenuManager().getItems();
    28         for (IContributionItem item : items) {
    29             if(item instanceof PluginActionContributionItem){
    30                 PluginActionContributionItem pitem = (PluginActionContributionItem)item;
    31                 if(selectedEntity instanceof CategoryModel){
    32                     if ("com.test.actions.RefreshViewActionDelegate".equals(pitem.getAction().getId())){
    33                         manager.add(item);
    34                         continue;
    35                     }
    36                 }                
    37     
    38             }
    39             
    40             
    41         }
    42     }

    plugin.xml

    <extension
             
    point="org.eclipse.ui.viewActions">
          
    <viewContribution
                
    id="com.test.EntityContribution"
                targetID
    ="com.test.View">
             
    <action
                   
    class="com.etest.actions.AddActionDelegate"
                   icon
    ="icons/action.gif"
                   id
    ="com.etest.actions.AddActionDelegate"
                   label
    ="Add"
                   menubarPath
    ="category"
                   style
    ="push">
             
    </action>
    targetID指定那个View会获取到这些action
    如果指定一个toolbarPath
    就会在NavigatorBar显示这些action
    posted @ 2008-04-20 10:24 单飞 阅读(75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由于中国式管理对中国现代化的本质缺乏深刻的洞悉,因而错误地判断了中国当前的历史形势。中国当前现代化的本质是“第二次现代化”或“后现代化”,而中国式管理却以“第一次现代化”的眼光来看问题。

    尽管中国式管理也谈全球化,但由于缺少正确的视角,因此,它对全球化的理解是片面和不深入的。这决定了不论何种形式的中国式管理,都是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指点中国的未来。

    从全球化和后现代管理的角度,我们认为,目前出现的中国式管理理论,至少存在以下十大糟粕: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一:“中国中心论”

    不论何种形式的中国式管理理论,都是“中国中心论”的体现。所谓“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不过是“洋为中用”思想的翻版。这些都是近代中国,在面临“第一次现代化”时不成熟的思想。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摆脱不了这种误区,实在是一个大国的悲哀。

    “第二次现代化”或“后现代化”的本质,将是以“大我”观念代替“小我”观念,以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也就是,首先要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而且中国与世界已不可区分。因此,刻意强调“中国式”是一种新形式的“闭关锁国”。它的危险是,将再一次把中国隔离于世界之外。

    尽管一些相对理性的中国式管理言论认为,中国式管理需要具备与国际管理学对话的能力,但全球化背景下,实际上已经无法区分国内与国际。所谓国际或跨国,已经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跨国文化交流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也就是说,跨国管理学也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任何一门学术,特别是管理学,不出国门就已经是国际的了。在此种状况之下,所谓“以我为主,自成一家”,已经是落伍的思想。因为,所谓的“我”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我”了。强调 “自成一家”的结果,是自决于“大我”的非理性行为。

    可以说,隐藏在“地方特色”背后的“中国中心论”,是中国式管理最能蛊惑人心的思想。它甚至会以理性的名义,将民族主义包装起来,从而使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走入歧途。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二:包装的权谋

    中国式管理声称,凡谈权谋乃是没有领会中国式管理的真谛。然而,中国式管理反对的只是赤裸裸的争权夺利,却推崇真正的权谋。因为真正的权谋,正是马基雅弗利所说的“伟大的假好人”式的狡黠。请看中国式管理的“经典”言论:

    “表面上看来,中国人喜欢争权夺利,实际上我们真正开心的,是塑造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形势。大势所趋,权和利都成为囊中物,高明的中国人,口口声声不为权不谋利,却善于‘造势’,因为形势比人强,可以决定一切”。

    以上所谓的“造势”是什么?一种真正的权谋术,却非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造势”!这无非是一种包装,甚至是强词夺理。这种文字游戏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

    其它诸如以下的言论:

    “希望在圆满中分是非,最好把握下述三大原则:第一,平时要以广结善缘的态度,结识各种关系的重要人士,以便必要时商请助一臂之力;第二,任何时候,都不要随便得罪人,以免山不转水转,有一天发生‘不是冤家不聚首’的痛苦场面;第三,要慎重考虑,自己需不需要加入某种党派或势力圈?”
    以上则是赤裸裸地教唆中国人玩弄古代权谋。尽管它所说的是一种中国人生活中的现实,但体现的是一种市侩哲学,而不是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国民性的正直的学术。

    也许你会说,改造国民性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但近代以来,我们实际上一直在改造国民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性格也已经变化了许多。

    事实上,明目张胆地教唆人权谋之术,即使在古代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而这种“旁门左道”却能在国际化时代的中国,成为一种打着“中国”旗号的“显学”,这本质上还是反映了当今中国人思想上的迷茫。

    放眼西方,也许只有马基雅弗利曾经公然鼓吹过权谋之术。其他无论西方哲学还是基督教信仰,都教导人正直、坦诚、纯洁的高尚品格。西方并没有嘲笑这些高尚的品格是“幼稚”。中国的圣人孔子、孟子等,也无不教导人树立高尚的品格。

    从中国企业目前的状况来看,“办公室政治”的泛滥堪称是一大难题。身在职场的中国人大多都对“办公室政治”深有体会。可以肯定是,没有人真正喜欢“办公室”政治,有的话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中国式管理公然教唆权谋之术的做法,无疑会助长“办公室政治”之风,让中国人活得更累。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三:伪装的仁爱

    中国式管理在鼓吹“人性化管理”是自身核心特色的同时,在具体的管理手段上却又完全违背人性。我们来看一看中国式管理的“手段”:

    “中国人当然深知‘向上管理’的奥妙,在于‘能做不能说’……向下管理尚属不可明言,何况是向上管理?上级觉得好笑:‘我都不想管你,想不到你还想来管我!’不免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整整你,看你敢不敢来管我?心想,‘老子不发威,被部属当成病猫’,干脆发发威风,看谁来向上管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规定中国人鞠躬,还不如把屋檐压低,让他自然非鞠躬不可。”

    “上司所说的,永远都对,有意见很可能被当作叛逆。……现在不能杀人,却也有一大套整人的办法,令人比死还要难过,何苦以身相试!不如明哲保身,牢牢记住这一条准则。就算老板叫我去死,我也要答应‘好’,反正不去死他也没有办法,何必嘴硬,跟老板逞强!”

    以上这些做法,岂止是远离人性化的管理?完全是压制人性的宫廷之术!那么,中国式管理所鼓吹的爱心又如何体现呢?

    看来,无论是“人性化”还是“爱心”,对于中国式管理来说,都是言不由衷的。中国式管理在客观上只能把中国人个个塑造成奴才,让中国回归专制的古代社会。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四:疲劳的人际技巧

    中国式管理自称通过一套“圆通”的沟通艺术,可以使管理轻松愉快。而实际上,按照中国式管理的沟通技巧,只会使人更加沉重痛苦。

    中国式管理所推崇的沟通艺术核心是“不明言”,即深藏不露。这种古代官场文化,在瞬息万变的现代商业社会,特别是在企业内部对话中,如果成为一种规则,其巨大的破坏力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来看中国式管理的“三大沟通特色”:

    “中国人沟通有三大特色,一是有话不一定说出来;二是说出来可能含含糊糊;三是就算说得相当肯定,也不一定是真的。”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中国老板是这样的。但这并非大家喜欢的风格,而是为经理人所深恶痛绝。很多经理人就是因为无法承受老板的这种风格而离开公司。如果说是正当的沟通艺术,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成年人必备的技能。但中国式管理显然扭曲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沟通艺术,而使之变成一种搀杂着权谋和不轨之心的厚黑学。即使中国式管理的动机是好的,客观上也会造成此种后果。这种不透明的文化,并不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而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化糟粕。它只能助长中国人的虚伪之风和争斗之风,实在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因为,它把所有人都视为敌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挖空心思。中国式管理批评西方个人主义,它自己却是真正的个人主义鼓动者。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话:

    “不明言有什么好处?分析起来真的是好处多多:第一,不明言才不致使自己站在亮处,暴光太多,让人家一目了然,很容易加以掌握,甚至抓住弱点;第二,不明言才有回旋的余地,不至于逼死自己。反正话还没有说出嘴,怎么改都可以,才够灵活;第三,不明言才能够引出对方的本意,因为他搞不清楚底细,才肯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啊,原来如此!”

    看来,中国式管理所说的“不明言”,目的是让别人“明言”。而如果人人不明言,大家都互相猜测,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竞争激烈、变动迅速的商场,允许此种风气存在吗?大家都把时间浪费在互相猜测和斗法上,企业绩效如何保证?

    中国式管理还主张“会而不议”,就是开会时不进行实质性讨论。请看下面阐述:

    “支持人希望大家‘会而议’,大家会前就心怀鬼胎,秘而不宣,彼此互不沟通,以期会议中各显神通,让主持人刮目相看而视为杰出人才。‘会而议 ’演变成为大家互相攀比、各争功劳的局面,就会引起恶性竞争,造成同归与尽的凄惨结果。……历史上大鸣大放的结局,在主持人下不了台阶或者恼羞成怒的紧束政策下,不知道增添多少冤魂!‘会而议’产生许多‘一开口便成烈士’的教训”。

    原来“会而不议”的目的是明哲保身。中国企业原本就大多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缺乏强大的凝聚力。如果按照中国式管理的做法,只会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因为中国式管理的做法,根本上是一种斗争哲学。

    “先说为什么会先死呢?道理几乎都是相对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说的人说出这一方面的道理,后说的人很容易站在相反的立场,说出另一方面的道理。虽然双方面都说得头头是道,毕竟后说的人,可以针对先说的人,做一番整理和修补,甚至大挖其漏洞,弄得先说的人,好象相当没有学问。”

    上面这段话,十分清楚地暴露了中国式管理缺乏仁厚之心。开会不先发言,其目的原来就是为了整别人。这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五:助长趋炎附势之风

    中国式管理还助长趋炎附势之风。请看下面这段话:

    “我们受到指责和批评的时候,首先要先认清对象,搞清楚‘指责我的人究竟是谁’。

    指责的人职位比我高,形势比我强,或者声望比我隆,最好的因应方式,便是‘做错了,赶快向他道歉,并且设法获得谅解;没有错,则保持沉默,不说话。’

    指责的人职位和我一般高,形势和我差不多,声望也隆不到哪里去,常见的反应是:‘好,我承认我有错,你难道一点错误都没有吗?’于是毫不保留地把对方的错误,也宣扬开来,弄得对方下不了台。

    指责的人职位比我低,形势比我差,声望不如我,这时候首先要考虑一下,他是不是有人在后面撑腰?不然怎么会如此这般?如果是,要特别小心,不理会指责的人,却直探后面那位撑腰的高手,以便适时化解,他自然会制止指责的人,甚至叫他道歉了事。

    若是背后并无高人,那么本着‘不教训你不行,否则别人可能学样’的精神,一定要把脚伸出去,踩得他永远不能超生。”

    打着复兴中国的堂皇旗号,中国式管理给国人开出的却是如此“药方”。

    这种瘪三式的行为难道也是管理学的创新吗?大街上随便找一个没文化的流浪汉也会啊?若中国式管理就是这种面目的话,那真是国人的耻辱!
    再看看下面这段话:

    “总经理从外面回来,嘴角上粘着一颗米饭,职员们看到了,敢不敢说:‘总经理,你怎么带便当?’答案是有人敢,有人不敢。敢说的人并不是勇敢、坦诚、率真,而是料定总经理不会把他怎么样。不敢说的人也不是胆小、阴沉、世故,而是没有把握,究竟会有什么后果。”

    这是典型的太监文化。可总经理并不是皇上。如果按照中国式管理的金科玉律,我们却可以把任何一个总经理培养成“皇上”。难道这样的管理,可以拯救21世纪、塑造“和平的地球村”吗?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六:降低效率

    再看看中国式管理的低效性:

    “中国人的化解问题的方法,其实也是推、拖、拉的配合,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此一来,不知道中国企业何时能走向世界?

    再看一下中国式管理关于会议的观点:

    “我们的建议,中国式会议最好以‘3:1:3’的过程来进行。意思是会议如果预订一个小时,大家就要在会前花三个小时来充分沟通,会议时获得一个富于弹性的共识,会后再花费三个小时,依据这个共识来进一步沟通,寻找可行的途径。”(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77页)

    以上做法实在远离管理实践。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恐怕没有哪一家企业有这么多时间,去开会前讨论三个小时,开会后再沟通三个小时。

    再看下面的说法:

    “上司‘深藏不露’,部属‘揣摩上意’,看起来好象‘含含糊糊’却绝对不是‘糊里糊涂’。

    通过这种‘含含糊糊’的猜测、模拟过程,寻找出‘清清楚楚’的结果,才是自动建立共识的精神。

    上级‘不明言’底下人自动猜测,是一种历久常新的游戏规则,也是凝聚共识的最有效途径。”
    如果以上原则真的成为企业的游戏规则,不仅不可能成为凝聚共识的有效途径,反而一定会把企业拖入深渊。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七:践踏规则

    中国式管理对规则的践踏,更是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而且以此为荣、为自己的特色。请看下面的言论:

    “中国人呢?‘目标’可以达成也可能不敢达成。因为我们心理最清楚:一旦达成目标,下一次目标就会提高,结果必然逼死自己,何苦来哉!”

    “中国人可以实施目标管理,也可以搞得它名存实亡。对于成果管理,中国人同样具有这样的本领。”

    中国式管理的践踏规则甚至达到了使人怀疑其别有用心的程度。请看以下观点:

    “仔细观察中国人的习性,不难发现‘当一个中国人有道理的时候,他喜欢讲道理,而不提法律条文;当一个中国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道理的时候,他就开始引用法律条文,企图以合法来掩饰自己的无理或不合理;当一个中国人知道自己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时候,他便胡乱骂人,想要以泼妇骂街的方式,来获得同情或乡愿式的和稀泥以求自保。’

    过去我们一直以为如此行为,根本不合乎“现代化”的要求,既然和西方人不一样,就应该赶快加以改变。现在我们经济发展恢复自信心,是不是应该重新来思考自己的传统呢?”

    中国经济发展与践踏规则有什么逻辑关系?难道中国现代化的成就都是因为我们不遵守规则才取得的吗?这是何等的逻辑错乱?

    再看下面的观点:

    “个人与个人之间,契约既没有太大的功能,规定也常常形同虚设,因为‘人肉咸咸’,遇到存心抵赖的人,契约和规定,好象永远使不上力。结果只能够约束好人,却任由坏人逍遥法外,产生不了什么管理效果。

    一切具体化、透明化、明确化、成文化,最大的隐患还是把自己缚得完全没有回旋的空间,不是弄得自己诚信有问题,便是被讥讽为‘朝令夕改’。”

    中国的法制建设和规则建立方面只会远远不够,而不会已经过度。反对中国管理的规则化,是一种彻底的反现代行为。再看一段文字:

    “西方人蒙受不白之冤,喜欢依法申诉。中国人则心里明白,法只能保护一时,得罪了人,却会引来长远的报复。息事宁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懦弱,实际上往往是根本化解之道。……诉诸于法,原本是不得以才用,中国人常常透过法庭外的和解,用意即在避免或减轻因申诉产生的后遗症。”

    以上这种腐朽的观点,活脱脱是为中国农村学校乱收费、贪官横行等现象作辩护。本文作者之一张羿去年春节回山东老家,就听亲戚说过这样的事情:一家农村小学收了学生的暖气费,却根本不给学生安装暖气。家长人人敢怒而不敢言,没有一个人举报,原因都是害怕得罪了学校,孩子没地方上学。这种懦弱是怎么产生的?这不正是息事宁人思想的恶劣后果吗?

    中国式管理这种与现代化唱反调的观点,究竟属于什么伟大的创新?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八:扼杀创造力

    中国式管理还企图让中国人回到“万马齐喑”的时代。请看下面的言论:

    “今日社会动荡不安,追究起来,有些人轻视伦理,鼓励‘有话就要说’;电视上常常出现‘我有话要说’的字幕或声音,都将难辞其咎。”

    今日中国只是价值混乱,何曾动荡不安?“有话就要说”,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如今缔造创新型国家、发展创新型企业又是我们全民族的历史使命,而创新首先需要的就是解放个性。中国式管理扼杀创造力的观点实在是让人看不懂。

    中国式管理还公然倡导侍奉主子的奴才哲学,与后现代管理的管理主体观完全背道而驰。

    “事情顺利成功,是领导者正确方针的功劳;事情失败,那是推动者的过失,与领导者无关。此时推动者为了表示负责,可以请求辞职;而领导者则视情况,予以慰留或照准。这种领导者有权无责、推动者有责无权的现象,西方管理学者,或许会嗤之以鼻,但就大易管理而言,只要大公无私,有什么不可以?”

    责权不明原本就是中国企业的通病,中国式管理倡导使责权更加不明的做法,只会使中国管理更加混乱。

    而自卡西尔发表人是“符号的动物”观点,德鲁克提出“知识工作者”概念,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以来,世界管理革命突破现代管理范式而进入后现代管理阶段。后现代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产权模式、组织架构等的变革,使每一名员工都成为企业的主人。在这种人人为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产生最强大的团队力量。尊重个体与团队精神,对于后现代管理并不矛盾。这早已为微软、GE等众多世界优秀企业的实践所证明。

    但中国式管理为了标新立异,完全不顾后现代管理时代的管理实际,执意抹杀员工的个体价值。请看下面的观点:

    “管理者最好明白,个人的力量,一定不如众人的力量那么强大。标榜自己的创见,强调个人的贡献,不但不能够汇集众人的意志和力量,而且容易引起大家的嫉妒和打击。我们比较喜欢用延伸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见溶入上级的意见,使其内容更加充实。组织成员,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部分意见,集中到上级的意见里面,便成为众志成城的好意见。现代人受到西方的影响,开口闭口就说什么个人的意见,实在是不智的举动,破坏组织的凝聚力,也造成各人坚持己见,不肯让步的僵局。不如以上级意见为主轴,融入大家的看法,汇合成大家的意见,更为可行。”

    通过以上阐述,不难看出,中国式管理的抹杀个性,原因是害怕嫉妒,目的是为了息事宁人。这决不是一个坦荡的中国人所应秉持的行为。当我们人人都追求坦荡无私,个体价值与集体利益就不会有什么矛盾。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九:助长迷信之风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式管理还假借科学之名,而行迷信之实。说中国式管理公然宣扬迷信,并不为过。

    “何况大易哲学,从历史渊源来考察,最早都具有明显的卜筮作用,不宜完全加以忽视。”(

    “占卜到底是不是迷信?我们不赞成用‘是’或‘不是’来回答。正确的占卜,不是迷信;不按理出牌的占卜,当然是迷信。”

    我们承认《易经》的价值,但不等于毫不批判地接受。但中国式管理却连其糟粕也照单全收,甚至特别重视其糟粕部分。中国式管理不好好研究现代决策科学,却号召中国企业用占卜来辅助决策,并怂恿大家烧香拜佛,实在是不明智之举。

    由于局限于中国的某些封建文化,中国式管理并未清楚地界定迷信与信仰之间的巨大界限。因而,在信仰方面又给中国人开出了糊涂的药方。神秘主义主导下的中国式管理是异常危险的。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十:助长人性之邪恶

    中国式管理还有助长人性邪恶之嫌。请看以下的描述:

    “中国人的警觉性普遍很高,因此有人怀疑脸部的表情可以隐藏起来,而说话方式的表情也可以做假。至少中国人对眼睛的故意麻木没有表情,乃是众所周知的事。老于世故的人,很难从他的眼睛看出任何表征。所以若非经过多次观察,最好不要轻率地加以判断。”
    以上固然是对中国人的真实描述,但中国式管理并未开出改变国民性的药方。而是倡导中国人以毒攻毒,使自己也变得高深莫测。

    再看以下言论:

    “西方人多半嘲笑那些骗人的人,却十分同情那些被骗的人。中国人不是这样,可以说相反。

    我们对那些骗人的人,心里似乎有一些羡慕:‘真有办法,一下子骗走那么多钱!’我们极力嘲笑那些被骗的人:‘你看,叫你要小心,你偏不听,现在上当了吧?损失惨重,对不对?’”

    这是什么样的国民性?不同情被骗的人,却羡慕骗人者,意即尊崇邪恶而嘲笑无辜。但中国式管理不仅没有批评这种现象,反倒以此为荣,并且认为是中国优于西方的特色。凡是中国有而西方没有的,就算是错误的、甚至是腐朽、邪恶的,对于中国式管理而言,都是可以拿来到世界上炫耀的资本。这堪称是中国式管理的一惯作风。

    中国式管理还倡导假仁假义。不信请看以下言论:

    “大家都企求富贵,却不知道富贵集于一身的时候,就成为众矢之的了。如果想要安全,便应该将自己的富分享给天下的穷人,以自己的贵去礼待天下的贱人。”

    这是中国式管理在讲易卦中和道德有关的“谦”卦时所表达的观点。原来某些中国富人的慷慨不过是因为怕穷人攻击。这是十足的伪善和邪恶。

    有些中国学者针对中国企业家不太热衷公益活动的现象指出,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家不象西方企业家那样善于宣传。而事实上西方企业家的热衷公益,大多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在信仰上帝的前提下向社会奉献爱心的结果。从老一辈的资本家亨利·福特、洛克菲勒,到新一代企业比尔·盖茨莫不如此。相反,中国企业家是最擅长炒作的,但却惟独缺乏爱心。
    posted @ 2008-04-20 10:15 单飞 阅读(20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InputStream in = getClass().getResourceAsStream('/'+"spring-beans.dtd"); 表示从classs目录下面的找文件,文件放在src下面就可以了.
    InputStream in = getClass().getResourceAsStream("spring-beans.dtd"); 表示从当前classs下面的路径找文件
    如果是在com.a.b.c.d.Test这个class就表示spring-beans.dtd要放在目录src\com\a\b\c\d下.

    SAXBuilder builder = new SAXBuilder();
                EntityResolver resolver = new EntityResolver() {

                    public InputSource resolveEntity(String publicId,
                            String systemId) {
                        if (publicId.equals("-//SPRING//DTD BEAN//EN")) {
                            InputStream in = getClass().getResourceAsStream(
                                    '/'+"spring-beans.dtd");
                            return new InputSource(in);
                        } else {
                            return null;
                        }
                    }

                };
                builder.setEntityResolver(resolver);

    这样才能解决dtd的本地查找问题.

    posted @ 2007-04-26 13:54 单飞 阅读(477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重载getAdapter方法:
    public Object getAdapter(Class required) {
            if (org.eclipse.ui.views.properties.IPropertySheetPage.class
                    .equals(required){
              org.eclipse.wst.sse.ui.views.properties.PropertySheetConfiguration cfg = createPropertySheetConfiguration();
                    if (cfg != null) {
                        PropertySheet propertySheetPage = new PropertySheet(
                                this);
                        propertySheetPage.setConfiguration(cfg);
                    }
               
            }

    public class PropertySheet extends Page implements
            IPropertySheetPage {
    public void selectionChanged(IWorkbenchPart part, ISelection selection) {
        //change form part
    }

    posted @ 2007-04-24 15:17 单飞 阅读(41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在试用Tapestry5.0.3的时候发现这个问题:
    WARN [(jetty.servlet.ServletHandler)] Error for /wfmanager/
    java.lang.NoSuchMethodError: java.lang.Class.getSimpleName()Ljava/lang/String;
        at org.apache.tapestry.ioc.internal.util.InternalUtils.asString(InternalUtils.java:91)
        at org.apache.tapestry.ioc.services.MethodLocation.toString(MethodLocation.java:50)
        at org.apache.tapestry.ioc.internal.util.InternalUtils.asString(InternalUtils.java:67)
        at org.apache.tapestry.ioc.internal.ServiceBuilderMethodInvoker.methodId(ServiceBuilderMethodInvoker.java:82)
    我的jdk是J2sdk1.5.0的后来换成j2sdk1.5.10就可以了.所以说j2sdk.15不全是都支持getSimpleName()这个方法的.


    posted @ 2007-04-11 11:21 单飞 阅读(141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艾略特(T.S. Eliot)曾经说过:“不成熟的诗人模仿,成熟的诗人剽窃。”尽管这种说法既精炼又形象,但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时,用处可能不太

    大、更重要(也更自相矛盾)的问题出现了。什么才算“原创内容”?莎士比亚(Shakespeare)几乎没有创作过任何情节。他的大多数戏剧都源自史实或广为人知的寓言。《错中错》(The Comedy of Errors)首次公演时被打断过吗?没有。没有人高喊:“嗨,别演了,这只是普劳图斯(Plautus)《孪生兄弟》的改编版。”

    我们现在所谓的“文艺复兴(Renaissance)”,在法国文学界还被称作“la Restitution des Lettres”,意即:经典作品的复原或再现。如果拉辛(Racine)选择就欧里庇得斯(Euripedes)的《希波吕托斯》 (Hippolytus)写一个自己的版本——正如他所做的,根本不存在剽窃或文化寄生问题。当时,模仿就是创造,而且是原创。

    对于创造性和原创性,我们仍然背负着一种非常浪漫主义的观念。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孤单的人物:他经历了恍然大悟那个时刻,并从零开始,创造某种全新的东西。

    但这种观点完全错了,而且在公司环境毫无帮助。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东西是完全“崭新”的,也很少有东西是单独一个人的工作成果。创新是一种团队活动,每个人都要从外界发生的事情中学习(并模仿)很多东西。

    美国加州哈斯商学院(Haas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亨利??切斯布罗格(Henry Chesbrough)在他的《开放商业模式》(Open Business Models)中表示,商界在自己周围建立来的那种旧式保护壁垒必须推掉。我们需要开放,需要放下包袱。

    “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成本的迅速提高,预示着较为陈旧、封闭的创新模式注定灭亡,”切斯布罗格教授表示,“只有通过接触更多的创意,并将这些创意应用在更新型的产品和服务上,公司才能保持发展速度,并实现经济上可行的创新模式。”

    根据“联合+开发”的规划,宝洁公司(P&G)从众多竞争对手那里获得了产品授权或直接加以收购,将这些产品统一以宝洁品牌推向市场。该公司有一个“侦察员”网络专门负责监视新的创意。

    我们需要提防怪异、一厢情愿的想法,即指望突然间峰回路转,找到创造性问题的答案。成功的创新通常出现在一个持续、冗长,而且通常平淡无奇的时期末尾,是很费力的工作。

    正如英国德蒙特福德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教授詹姆士??沃德海森(James Woudhuysen)喜欢说的那样:“我们这辈子已经听到太多‘跳出框框去思考'的说法了。”他反问道:“首席执行官们什么时候才会去寻求一些更为‘框框内'的思考呢?”

    创新还要求对一些“非原创的”理念保持开放心态。艾略特关于剽窃的那句名言还有后文:“差的诗人将别人的弄得更差,好的诗人将别人的弄得更好,或者至少能与之不同。”

    莎士比亚似乎理解“原创内容”的不可捉摸之处。在《哈姆雷特》第3幕第2场中,当国王克劳迪亚斯对其侄儿傲慢无礼的回应不以为然时,克劳迪亚斯和悲剧英雄哈姆雷特之间有一段简短但生动的对话。

    克劳迪亚斯:“哈姆雷特,这个答案里没有我的东西,它们不是我说的话。”

    对此,尊贵的王子回答说:“是的,现在也不是我的话了。”

    将莎士比亚这一最著名剧目的结尾改成以下(原创)内容如何:哈姆雷特回到威登堡(Wittenberg),学业有成,成为一位知识产权律师?




    posted @ 2007-03-19 21:51 单飞 阅读(39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12页: First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