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到底在寻找什么..................
(构造一个完美的J2EE系统所需要的完整知识体系)
posts - 198,  comments - 37,  trackbacks - 0
会计学原理主要论述的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基本知识和方法。具体来说,它研究会计的对象、任务、方法和原则,在总结会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会计核算方法的基本特点和会计工作的一般规律。它是会计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一节 会计基本知识

一、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帐、算帐、报帐、用帐、查帐等手段,对社会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 理活动。上述概念中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讲会计手段,如货币计量、记帐、算帐、报帐、用帐、查帐等;二是讲会计职能,即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反映一般 来讲是事后的反映,但由于会计技术的进步,会计物质手段现代化,我们也能够进行事前、事中的反映。所谓“控制”就是按人们意志来驾驭经济活动进程,达到预 期的目标,包括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职能;三是讲会计的宗旨,即提高经济效益。现代会计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离开了这个出发点,会计反映和 控制就失出了必要性。
二、会计特点:会计作为一门科学来说,有它自己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会计方法上。
1、会计的一般特点:
第一、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为了从数量上来计算和记录各单位日常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运用实物量度(公斤、米、个等)、劳动量度(劳动日、工时 等)和货币量度(元)三种计量尺度。会计核算涉及扩大再生产的全过程,用劳动计量单位和实物计量单位,只能反映再生产过程的某个方面,不能综合反映各种不 同的经济活动,所以它们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有局限性。要全面地反映生产过程,只有借助于货币计量单位,才能取得经济管理上所必需的各种综合指标。因此,会 计核算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再生产过程进行各种计算,借以全面地反映再生产过程。这是会计区别于其它工种的主要特点之一。
第二、会计对经济活动所作的反映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所谓连续是指会计对每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必须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自始至终不可间断;所 谓系统,是指进行会计处理时,必须采取一整套专门方法,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归类、整理和记录,最后提供系统化的数据和资料;所谓全面,是指属于会计 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能任意取舍,更不能遗漏;所谓综合,是指必须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以便对不同种类、不同名称、不同量度的物质 耗费和生产成果,以及再生产过程中其它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借以取得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各种总量价值指标。
2、社会主义会计的特点
会计对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必须的。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会计有其共同点。这是因为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会计对生产过程的反映和控制以及对生产过程进行反映和控制 的目的有相同的方面。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都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要耗费一定的劳动,都会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并进行分配。对有关劳动 耗费和劳动成果的取得与分配进行反映和控制,把劳动耗费同劳动成果进行比较,以设法取得更大的成果,这就是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运用会计管理经济的共同要 求。因此,不同社会制度下会计有其共性。但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下进行的,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所以在不同 社会制度下的会计也各有其特点。这就是说,会计所具有的管理职能是受不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制约的。因此,会计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科学,既具有自然属性 (技术性),又具有社会属性(阶级性)。
社会主义会计,是在党的领导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自己的特点:
(1)统一性。社会主义会计的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性和集中领导所决定的。所谓统一性,是指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会计法”和财务制度,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来处理各种会计事项,而决不允许各自为政,各行其事。
(2)政策性。社会主义国家有组织经济的职能。国家除了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外,还要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加强对国民经济的领导。会计在 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业务活动,落实国家各项财政制度、财务制度,对违背制度的收支项目坚持原则、不予办理,实行会计监督,以维护国家和集体 的利益。这一切都表明了社会主义会计具有鲜明的政策性。
(3)真实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也消灭了人欺人的客观基础。每个社会主义企事业单位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努力实现农业、工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这就为会计工作如实反映经济活动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同时,各单位和国民经济各部门都需要准确可靠的会计资料,作为制订计划,决定 政策,检查和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绝不允许任何单位歪曲、伪造会计数据和会计资料,掩盖经济活动真象。会计资料必须真实,这 就是社会主义会计的真实性要求。
(4)群众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广大劳动人民关心生产,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关心反映控制生产过程的会计,这就使得社 会主义会计有了充分的群众基础。同时,群众参加管理,亦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要求。为此,必须实行财务公开,依靠群众搞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保证社会主 义会计的群众性。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会计的特点,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以及经济管理的目的和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会计工作上的体现。
三、会计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三部分。在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是基础,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会计检查是会计核算的必要的补充。
1、会计核算:(略)
2、会计分析:会计分析就是用帐。它是一门分析财务成本状况,揭示资金运动规律,寻求最大经济效果的科学。根据会计核算资料,结合多方面信息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剖析、比较、评价、作出预测,为经营决策服务。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
3、会计检查:会计检查就是查帐。它是指按一定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资金运动进行检查的科学。主要是稽核会计凭证、帐簿和报表的数字是否真实、正确, 检查帐款、帐物是否相符,检查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检查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经济合同及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等。会计检查是会计核算的必要补充。
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三者是互相配合、密切联系的。
四、会计工作的因素:会计工作因素即构成会计工作的要素,有两个方面,即我们通常所讲的“会计工作二因素”。一是指会计对象,二是指会计方法。所谓会计对 象,就是指会计所要反映和控制的内容。会计是为适应组织和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它反映和控制的内容概括地说,就是再生产过程的资金及其运动。生 产过程作为连续不断的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在商品货币存在的条件下,再生产过程不但是物质资料生产的过 程,也是价值的耗费、形成、实现、补偿和分配的过程。会计是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所以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部分才是会计的对象。会计是在各个具 体单位进行核算的,由于各个单位的工作性质及其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会计所要反映和控制的具体对象也就不同。如物资资料生产部门,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 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商品流通部门,会计对象是“商品流通中的资金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是“预算资金及其运动”等等。所谓会计方法是用来反映和 控制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有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的方法、会计检查的方法等三种方法体系,每种方法体系中又包含着各种不相同的专门方法。如会 计分析方法包括实际与计划进行比较,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本企业与先进企业比较等;会计检查的方法包括凭证检查,帐簿检查,报表检查等。(会计核算的方法 第四节专讲)
五、会计任务: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和要求。会计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1、及时、全面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情况和经济效果;2、筹集、管好、用活各项资金;3、监督财经纪律和制度的执行。简括地说,即反映、管理、监督。

 

第二节 资金及其运动

一、资金的概念
概括地说,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叫资金。它包括现金、存款、各种物质财产和债权债务(结算资金)。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这些财产物资尽管形态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都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如 房屋、建筑物、耕畜、机械、设备、工具用具、种子、饲料和各种工业原材料,以及各种农业、工业产品。这些财产物资用货币计算出来的量就是资金。引入了资金 这个概念后,我们就可以对一个单位的纷繁复杂的财产物资,用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去衡量,去计算,进行总体的、综合的反映。
二、资金运动的两种表现形态
1、资金的静态表现
财产物资和货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增减消长,导致资金总是处在经常运动之中,这就是资金的动态。但是在某一时点上观察,资金却以固定形态和数量存在,表 现为静止状态,这就是资金的静态。由于再生产过程是永恒的,所以资金的动态是绝对的、永久的,而资金静态则是相对的、暂时的。
我们从静态观察资金,首先可以看到资金存在、分布的具体形态。如以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的存在,以种子、肥料的存在,以原材料的存在,以产成品的存在, 以债权债务的存在,以有价证券的存在,以现金和存款的存在等等。这些存在分布的具体形态,叫资金占用。但资金的存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在其来源,有自有 的,有借入的,有生产经营中取得的。资金的来源不同,性质就不同,所有权也就不同。所以我们对资金必须要弄清其来源。这种资金取得或形成的途径,叫资金来 源。
孤立的静止地考察资金,我们可以看出,某一资金 (或一定数量的资金)的占用必然与某一资金(或一定数量的资金)的来源相等,这不过是我们对同一资金从两上不同侧面所作的显示。立足于资金运动来考察资 金,一个单位的资金占用总额与资金来源总额也必然相等。因为总体由个别组成,个别资金占用与个别资金来源平衡,总体资金占用与总体资金来源也必然平衡。一 个单位的资金无论怎样运动,总只能表现为总体的增加、减少和在总体不变的情况下的个别资金互相变化。总体资金占用增加,总体资金来源也相应增加,平衡关系 不变;反之亦然。个别资金互相变化,要么是来源互变,要么是占用形式互变,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总额不变。因此,资金占用等于资金来源是一种永恒的平衡关 系。
利用资金运动的静态,从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个方面考察资金,使得我们有可能对资金运动的不同阶段和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进行准确的描绘,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依据。
2、资金的动态表现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不断增减变化,总是处在运动之中。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企业、资金在企业内部周转和资金退出企业几种形式。
资金运动在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运动规律,总的表现为从某一阶段出发,经过另几个阶段,到达某一阶段的往复循环。
如农业生产企业,其生产周期与公历年度基本一致。年初,准备种籽,购买农药化肥,添置、修理机械农具,表现为生产的准备阶段,在资金运动上叫资金的供应 (投入)阶段,这阶段的资金叫储备资金;进入生产季节后,投入消耗种子、农药、化肥,使用机械农具,进行生产,一直到收获产品,这一阶段,是产品生产的阶 段,在资金运动上叫生产阶段,消耗的资金叫生产资金。取得产品以后,生产资金凝结于新产品中,转化为产成品资金;生产活动结束后,将生产的产品出售变成货 币,这一阶段在资金运动上叫销售阶段,通过这一阶段,产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在取得货币资金以后,需要按法律规定上缴税金,上交各项提留,支付职工劳 动报酬,提留企业发展再生产和举办各项公益事业的资金,这一阶段,在资金运动上叫分配阶段,通过这一阶段,一部分资金(交税、交提留、支付劳动报酬)退出 了资金周转,剩余的资金继续参加下一轮周转。新的一年开始,又从供应阶段,到生产阶段,到销售阶段,到分配阶段。资金又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 产资金、产成品资金等形态,最后转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一过程就叫做资金周转。资金不断地周转,称为资金循环。

 

第三节 资产负债原理

以 前,我国会计界长期奉行资金占用等于资金来源的会计工作原理,据以阐述会计理论,组织会计工作。改革开放以后,尽管这个原理在科学上并无纰漏,但在经济发 展的大潮中,对比国际上奉行的资产负债原理,总感到不如人家的会计原理直接、适用和简单明了,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的需要。因此,我 国会计界也陆续改为资产负债原理。
资产负债原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将所有会计对象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三大类(生产经营单位另设有损益类),然后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基本平衡关系来组织会计工作,进行会计核算,提供财务信息。

一、资产
会计主体为了有效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和控制一定数量的、不同形态的、具有现实或未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源既有物质性的,比如各种财 产、物质、自然资源;又有非物质性的,如货币资金,结算资金(债权),专利、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这些能以货币计量并能提供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会计学 上总称资产。
资产总括了一个单位的经济势力。资产越多,表明这个单位经济势力越大,进行再生产的能力越强。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 :
1、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耗用或者变现的资产,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包括向附属企业和其他企业的投资。债券投资包括购买的国库券、各种公债,企业债券等。
3、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工具器具等。
4、无形资产。是指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工业产权(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著作权、场地使用权、商誉等。
5、递延资产。是指不能计入当事损益,而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及大修理支出等。
6、其他资产。是指除以上各项目以外的长期资产。
二、权益
会计主体拥用的资产,从资产来源上考察不外乎两个渠道,一是会计主体本身提供,即所有者提供;二是由债权人提供。资产提供者既然提供了资产,就必然对该会 计主体的资产拥有要求权。这种对资产的要求权,法律上称为权益,会计学上也叫权益。权益表明的是谁对某会计主体的全部资产(净资产)拥有多大的所有权和收 益瓜分权。
1、所有者权益。会计主体自身提供的资产,由此拥用的权益,叫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会计主体的投资人对会计主体净资产的所有权。村合作经济组织所有者权益,从权益表现形式上可分为资本、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收益。
2、负债。会计主体的部分资产由外部债权人提供,这样形成的权益,叫债权人权益,会计学上简称负债。负债表明了会计主体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 务偿付的债务。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债务从偿还期上区分,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以一年期为界),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及应付款科目。
三、资产与权益的关系
由前所述可知,会计主体有多少资产,必定存在多少相应的权益,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二者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数量上相等的平衡关系。用等式表示如下:
资产=权益
=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生产经营单位,平时除了资产、权益的变动外,还会发生生产经营的耗费和生产经营收入的取得或形成。生产经营耗费在收入形成前是引起资产减少的因素,而收 入取得或形成则是引起资产增加的因素。一般来讲,形成或取得的收入会大于为取得此收入的耗费,即生产经营一般有利润可图,利润额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那一个 差额。即:
利润=收入—费用
利润从本质上讲是生产经营单位资产的衍生物,亦是所有者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增值。因此,生产经营单位在未分配前的任何时候的资产权益平衡关系就表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上述等式,是资产负债原理的基本公式,是在资产负债原理下组织会计工作的依据。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三种方法体系。本节讲会计核算方法。因为它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业务知识。
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对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计算、分类和监督所应用的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的方法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管理的 完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完善,不断发展的,至今已形成科学体系。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七种:一、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二、设置会计科目;三、 复式记帐或单式记帐;四、设置和登记帐簿;五、成本计算;六、财产清查;七、编制会计报表。现分别讲述:
一、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及登记帐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用来反映控制单项经济业务的专门方法。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 记帐凭证。原始凭证是反映经济业务的原始书面证明,如发票、收购单等,一般由经手款项的社会各单位和个人填制。记帐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填制,据以 登记帐簿的凭证。原始凭证必须经过严格审核,真实合理,六要素齐全,确认无误后,才能据以填制记帐凭证。填制审核会计凭证,不仅是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正 确的专门方法,而且是审查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实行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
二、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是分类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的一种专门方法。由于会计对象的内容多种多样,为了科学系统地反映各项资金的增减变化,以及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成本、收入和成果,必须按照经营管理的要求,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科学分类。会计科目就是会计核算对象归类后的名称。根据会计科目在帐簿中开设的记帐户头就 是帐户。通过帐户连续登记各个核算对象的增减金额,并结算出结存余额,就能取得反映和控制资金运动需要的各项指标数据。
三、复式记帐或单式记帐
为了科学、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引起的资金变动,需要采用科学的记帐方式。记帐方法包括复式记帐与单式记帐两类。复式记帐是从单式记帐发展形成的,它的 特点是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上进行登记。复式记帐能够全面的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并能主动发现记帐错误,是比 较科学的记帐方法。单式记帐的特点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帐户中进行单方面的登记,收就记收,付就记付。单式记帐方法简便、灵活,它的缺点是不能全 面、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情况,所以一般只适用于农户等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单位。
复式记帐法在我国长期的发展中定型为三种方法,即借贷记帐法、增减记帐法、收付记帐法,以分别适用于不同行业的记帐要求。但近年来随着与国际会计的接轨, 借货记帐法日渐行时,其它两种记帐法日益萎缩,大有被借货记帐法全面取代的趋势。因此,这里仅介绍一下复式记帐法中的借货记帐法,而对增减记帐法、收付记 帐法略去不讲。
借贷记帐法:它是以“借”、“贷”作为记帐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帐规律的一种复式记帐法。其“借”、“贷”的函意已失去了字面意义, 成了人们规定的纯粹的记帐符号。“借”,对资产类帐户表示增加,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帐户表示减少;“贷”,则恰恰相反,对资产类帐户表示减少,对负债及 所有者权益类帐户表示增加。对于两个以上科目构成的复合会计分录,只能编一个帐户的借方与几个帐户的贷方(一借多贷)或一个帐户的贷方与几个帐户的借方 (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而不能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其具体例子待下课再讲。
四、设置和登记帐簿
会计帐簿是由具有专门格式的许多帐页所组成的、能够分类的、连续记载经济业务的簿籍。通过设置和登记帐簿这种方法,可以把分散反映在会计凭证中的零星财务 信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连续地、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为经营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数据资料,并为编制会计报表做好准备。帐簿按帐簿的用途可分 为序时帐簿、分类帐簿、备查帐簿三种。按帐簿的格式又可以分为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三种。现将其内容、作用、适应性分别介绍如下。
1、序时帐簿:按时间顺序登记经济事项的帐簿。又称日记帐、流水帐。可以登记一个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也可以只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如现金日记帐、存款日 记帐)。序时帐能连续记录经济活动,但不能分类地反映,所以,一般采用复式记帐法的企业单位在建立日记帐后仍需建立分类帐,以便将日记帐内容分别记入分类 帐簿。可见,日记帐只不过起了记帐凭证的作用。但它的优点仍然是明显的:记载及时,不致遗漏,集全部经济活动于一册,显示了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顺序性,便 于检查。所以,一般业务量不大的单位可以使用。
序时帐簿一般具有“时间”、“凭证字号”“借方(科目、金额)”、“贷方(科目、金额)”等内容。其格式如下图:
2、分类帐簿:是指在帐簿上按会计科目设置帐户,分类登记的帐簿。形式上有三种:
①三栏式,指在金额登记上有三栏,即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结余额。它适用于全部总帐帐户和大部分明细帐户。其格式如下图:
帐户:管理费
②数量金额式,在三栏式帐页格式基础上,另外增设反映实物数量增、减、结存的栏次,即成数量金额式。它
适用于实物类明细帐户的核算。其格式如下图:

③多栏式,对所属明细帐户运动方向一致的某些总帐帐户,如管理费、生产经营支出等,可以将其正常运动方向的“借方金额”或“贷方金额”开辟多栏,将其所有明细集合在一起,一道进行总帐帐户、明细帐户的核算。其格式见下图:
帐户名称:管理费
上述分类帐的三种格式中,其基本格式是三栏式,后两种均是在三栏式基础上根据需要增加栏次而形成的。
3、备查帐簿:是补充序时帐簿和分类帐簿登记内容之不足的帐簿,一般没有规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以备查核。如积累登记帐,低值易耗品登记帐簿等。
在登记帐簿工作中,特别要强调的是“摘要”栏的登记,要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将经济事项表达清楚,使人一看便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许用笼统的“收入”、“支出”字眼表述。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会计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以分别计算各成本核算对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所作的工作。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为了制定产品 价格,考核经济效益,会计必须进行成本核算。一般要计算三种成本:1、材料采购成本;2、产品生产成本;3、产品销售成本。具体作法复杂,现只介绍一下成 本计算所运用的会计处理基础问题。
所谓会计处理基础,是指会计确定一个会计期间收入、费用,并据以计算财务成果的处理方法。运用的会计处理基础不同,对同一企业,同一期间的收入、费用和财务成果,会计核算出现的结果也不同。所以,进行成本计算要首先确定运用哪种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处理基础分为两种:
1、现金收付基础。它是以本期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费用的基础。不论款项是否属于本期,只要在本期实际发生,即作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所以又叫收付实现制,实收实付制。
2、应计基础。它以应收、应付作计算收入、费用的依据。凡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是否发生,均要计入本期;凡不属本期的收入、费用、尽管发生了,也不计入本期。故又叫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
现金收付基础和应计基础是对收入和费用而言的,都是会计核算中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但是现金收付基础强调款项的收付,应计基础强调应计的收 入和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费用相配合。采用现金收付基础处理经济业务对反映财务成果欠缺真实性、准确性;采用应计基础比较科学、合理,被大多数企业普遍采 用,当然成为成本计算的会计处理基础。下面举例说明两种会计处理基础在会计核算中的差异。
①某企业两期发生的收入、费用资料
第一期 第二期
收到款项的收入 5000元 8000元
其中应计收入 6000元 7000元
付出款项的费用 5900元 6300元
其中应付费用 5500元 6700元
②分别用现金收付基础和应计基础计算各期的财务成果:
单位:元
六、财产清查:
会计通过对经济事项的记录和登记,理论上说,已能完整、正确地反映各项资产的变动及结存情况。但是,资产的变动,还受一些非会计事项的影响。比如,物质的 自然损耗(虫咬鼠耗,需要变、过期失效等)和人为损失(盗窃、侵占等);债权债务的意外法理性变化(债权人债务人死亡且无继承人)。这些情况,都影响到资 产的实际结存,使会计主体出现帐实不符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运用财产清查的方法。
财产清查就是依据帐面核算资料,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现金存款、固定资产、产品物质、债权债务进行实地盘查、清点、核实,查找帐实不符的资产的数量及原因,然后按规定进行处置,并调整帐目,以达到帐实相符。可见,财产清查是会计帐面核算必要的补充手段。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定期总结财务情况的一种专门方法。因为反映在会计凭证和帐簿上的核算资料是分散的,为了集中、总括地反映财务情况,必须在日常核算的基础 上,按照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格式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主要包括三类:1、资金报表,如资金平衡表、科目余额表;2、成本、费用报表,如产成品表、生活费用 表;3、收入、成果报表,如利润表、收益分配表。
上述七种会计核算方法是互相联系的,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工作中,要按照一定程序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方法: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先填制和审核会 计凭证,按规定的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并采用一定的记帐方法记入有关帐簿。到月份或年度终了时,根据帐簿上汇集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并通过财务清查,保证帐 实相符,然后根据帐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只有全面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才能正确地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顺利完成会计核算的任务。
可见,会计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就是因为它有一整套专门的理论和方法。会计学的两大部分:会计对象,会计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就是会计学大原理。

posted on 2007-05-24 22:28 OMG 阅读(1039)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财务系统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2007年5月>
2930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常用链接

留言簿(1)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IT风云人物

文档

朋友

相册

经典网站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