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云岚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
  10 随笔 :: 0 文章 :: 1 评论 :: 0 Trackbacks

2010年1月16日 #

转载自:http://blog.csdn.net/ourife/archive/2007/06/07/1641918.aspx
Author: keith

Linux下如何使用Vi编辑器 收藏

vi 的工作模式

Vi 在初始启动后首先进入编辑模式,这时用户可以利用一些预先定义的按键来移动光标、删除文字、 复制或粘贴文字等。这些按键均是普通的字符,例如 l 是向右移动光标,相当于向右箭头键,k 是 向下移动光标,相当于向下箭头键。在编辑模式下,用户还可以利用一些特殊按键选定文字,然后 再进行删除、或复制等操作。

当用户在编辑模式下键入 i, a, o 等命令之后,可进入插入模式;键入 : 可进入命名模式。 在插入模式下,用户随后输入的,除 Esc 之外的任何字符均将被看成是插入到编辑缓冲区中 的字符。按 Esc 之后,从插入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

在命令模式,Vi 将把光标挪到屏幕的最下方,并在第一个字符的位置显示一个 :(冒号)。这时, 用户就可以键入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可用来保存文件、读取文件内容、执行 Shell 命令、设置 Vi 参数、以正则表达式的方式查找字符串或替换字符串等。

 编辑模式

1. 移动光标

要对正文内容进行修改,首先必须把光标移动到指定位置。移动光标的最简单的方式是按键盘的上、下、左、
右箭头键。除了这种最原始的方法之外,用户还可以利用 vi 提供的众多字符组合键,在正文中移动光标,迅
速到达指定的行或列,实现定位。例如:
k、j、h、l 功能分别等同于上、下、左、右箭头键
Ctrl+b 在文件中向上移动一页(相当于 PageUp 键)
Ctrl+f 在文件中向下移动一页(相当于 PageDown 键)
H 将光标移到屏幕的最上行(Highest)
nH 将光标移到屏幕的第 n 行
2H 将光标移到屏幕的第 2 行
M 将光标移到屏幕的中间(Middle)
L 将光标移到屏幕的最下行(Lowest)
nL 将光标移到屏幕的倒数第 n 行
3L 将光标移到屏幕的倒数第 3 行
w 在指定行内右移光标,到下一个字的开头
e 在指定行内右移光标,到一个字的末尾
b 在指定行内左移光标,到前一个字的开头
0 数字0,左移光标,到本行的开头
$ 右移光标,到本行的末尾
^ 移动光标,到本行的第一个非空字符

2. 替换和删除

将光标定位于文件内指定位置后,可以用其他字符来替换光标所指向的字符,或从当前光标位置删除一个或多
个字符。例如:
rc 用 c 替换光标所指向的当前字符
nrc 用 c 替换光标所指向的前 n 个字符
5rc 用 c 替换光标所指向的前 5 个字符
x 删除光标所指向的当前字符
nx 删除光标所指向的前 n 个字符
3x 删除光标所指向的前 3 个字符
dw 删除光标右侧的字
ndw 删除光标右侧的 n 个字
3dw 删除光标右侧的 3 个字
db 删除光标左侧的字
ndb 删除光标左侧的 n 个字
5db 删除光标左侧的 5 个字
dd 删除光标所在行,并去除空隙
ndd 删除 n 行内容,并去除空隙
3dd 删除 3 行内容,并去除空隙

3. 粘贴和复制

从正文中删除的内容(如字符、字或行)并没有真正丢失,而是被剪切并复制到了一个内存缓冲区中。用户可
将其粘贴到正文中的指定位置。完成这一操作的命令是:
p 小写字母 p,将缓冲区的内容粘贴到光标的后面
P 大写字母 P,将缓冲区的内容粘贴到光标的前面
如果缓冲区的内容是字符或字,直接粘贴在光标的前面或后面;如果缓冲区的内容为整行正文,则粘贴在当前
光标所在行的上一行或下一行。
注意上述两个命令中字母的大小写。vi 编辑器经常以一对大、小写字母(如 p 和 P)来提供一对相似的功能
。通常,小写命令在光标的后面进行操作,大写命令在光标的前面进行操作。
有时需要复制一段正文到新位置,同时保留原有位置的内容。这种情况下,首先应当把指定内容复制(而不是
剪切)到内存缓冲区。完成这一操作的命令是:
yy 复制当前行到内存缓冲区
nyy 复制 n 行内容到内存缓冲区
5yy 复制 5 行内容到内存缓冲区

4. 搜索字符串

和许多先进的编辑器一样,vi 提供了强大的字符串搜索功能。要查找文件中指定字或短语出现的位置,可以
用 vi 直接进行搜索,而不必以手工方式进行。搜索方法是:键入字符 / ,后面跟以要搜索的字符串,然后
按回车键。编辑程序执行正向搜索(即朝文件末尾方向),并在找到指定字符串后,将光标停到该字符串的
开头;键入 n 命令可以继续执行搜索,找出这一字符串下次出现的位置。用字符 ? 取代 / ,可以实现反向
搜索(朝文件开头方向)。例如:
/str1 正向搜索字符串 str1
n 继续搜索,找出 str1 字符串下次出现的位置
?str2 反向搜索字符串 str2
无论搜索方向如何,当到达文件末尾或开头时,搜索工作会循环到文件的另一端并继续执行。

5. 撤销和重复

在编辑文档的过程中,为消除某个错误的编辑命令造成的后果,可以用撤消命令。另外,如果用户希望在新
的光标位置重复前面执行过的编辑命令,可用重复命令。
u 撤消前一条命令的结果
. 重复最后一条修改正文的命令

6. 文本选中

vi 可进入到一种成为 Visual 的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用光标移动命令可视地选择文本,然后再 执行其他编辑操作,例如删除、复制等。 v 字符选中命令 V 行选中命令

插入模式

1. 进入插入模式

在编辑模式下正确定位光标之后,可用以下命令切换到插入模式:
i 在光标左侧输入正文
a 在光标右侧输入正文
o 在光标所在行的下一行增添新行
O 在光标所在行的上一行增添新行
I 在光标所在行的开头输入正文
A 在光标所在行的末尾输入正文
上面介绍了几种切换到插入模式的简单方法。另外还有一些命令,它们允许在进入插入模式之前首先删去一段
正文,从而实现正文的替换。这些命令包括:
s 用输入的正文替换光标所指向的字符
ns 用输入的正文替换光标右侧 n 个字符
cw 用输入的正文替换光标右侧的字
ncw 用输入的正文替换光标右侧的 n 个字
cb 用输入的正文替换光标左侧的字
ncb 用输入的正文替换光标左侧的 n 个字
cd 用输入的正文替换光标的所在行
ncd 用输入的正文替换光标下面的 n 行
c$ 用输入的正文替换从光标开始到本行末尾的所有字符
c0 用输入的正文替换从本行开头到光标的所有字符

2. 退出插入模式

退出插入模式的方法是,按 ESC 键或组合键Ctrl+[ 。

1.6.4  命令模式

在 vi 的命令模式下,可以使用复杂的命令。在编辑模式下键入“:”,光标就跳到屏幕最后一行,并在 那里显示冒号,此时已进入命令模式。命令模式又称“末行模式”,用户输入的内容均显示在屏幕的最后 一行,按回车键,vi 执行命令。

1. 退出命令

在编辑模式下可以用 ZZ 命令退出 vi 编辑程序,该命令保存对正文所作的修改,覆盖原始文件。如果只需要
退出编辑程序,而不打算保存编辑的内容,可用下面的命令:
: q 在未作修改的情况下退出
: q! 放弃所有修改,退出编辑程序

2. 行号与文件

编辑中的每一行正文都有自己的行号,用下列命令可以移动光标到指定行:
: n 将光标移到第 n 行
命令模式下,可以规定命令操作的行号范围。数值用来指定绝对行号;字符“.”表示光标所在行的行号;字符
符“___FCKpd___8rdquo;表示正文最后一行的行号;简单的表达式,例如“.+5”表示当前行往下的第 5 行。例如:
:345 将光标移到第 345 行
:345w file 将第 345 行写入 file 文件
:3,5w file 将第 3 行至第 5 行写入 file 文件
:1,.w file 将第 1 行至当前行写入 file 文件
:.,$w file 将当前行至最后一行写入 file 文件
:.,.+5w file 从当前行开始将 6 行内容写入 file 文件
:1,$w file 将所有内容写入 file 文件,相当于 :w file 命令
在命令模式下,允许从文件中读取正文,或将正文写入文件。例如:
:w 将编辑的内容写入原始文件,用来保存编辑的中间结果
:wq 将编辑的内容写入原始文件并退出编辑程序(相当于 ZZ 命令)
:w file 将编辑的内容写入 file 文件,保持原有文件的内容不变
:a,bw file 将第 a 行至第 b 行的内容写入 file 文件
:r file 读取 file 文件的内容,插入当前光标所在行的后面
:e file 编辑新文件 file 代替原有内容
:f file 将当前文件重命名为 file
:f 打印当前文件名称和状态,如文件的行数、光标所在的行号等

3. 字符串搜索

给出一个字符串,可以通过搜索该字符串到达指定行。如果希望进行正向搜索,将待搜索的字符串置于两个“
/”之间;如果希望反向搜索,则将字符串放在两个“?”之间。例如:
:/str/ 正向搜索,将光标移到下一个包含字符串 str 的行
:?str? 反向搜索,将光标移到上一个包含字符串 str 的行
:/str/w file 正向搜索,并将第一个包含字符串 str 的行写入 file 文件
:/str1/,/str2/w file 正向搜索,并将包含字符串 str1 的行至包含字符串 str2 的行写
入 file 文件

4. 正文替换

利用 :s 命令可以实现字符串的替换。具体的用法包括:
:s/str1/str2/ 用字符串 str2 替换行中首次出现的字符串 str1
:s/str1/str2/g 用字符串 str2 替换行中所有出现的字符串 str1
:.,$ s/str1/str2/g 用字符串 str2 替换正文当前行到末尾所有出现的字符串 str1
:1,$ s/str1/str2/g 用字符串 str2 替换正文中所有出现的字符串 str1
:g/str1/s//str2/g 功能同上
从上述替换命令可以看到:g 放在命令末尾,表示对搜索字符串的每次出现进行替换;不加 g,表示只对搜索
字符串的首次出现进行替换;g 放在命令开头,表示对正文中所有包含搜索字符串的行进行替换操作。

5. 删除正文

在命令模式下,同样可以删除正文中的内容。例如:
:d 删除光标所在行
:3d 删除 3 行
:.,$d 删除当前行至正文的末尾
:/str1/,/str2/d 删除从字符串 str1 到 str2 的所有行

6. 恢复文件

vi 在编辑某个文件时,会另外生成一个临时文件,这个文件的名称通常以 . 开头,并以 .swp 结尾。vi 在
正常退出时,该文件被删除,若意外退出,而没有保存文件的最新修改内容,则可以使用恢复命令:
:recover 恢复文件
也可以在启动 vi 时利用 -r 选项。

选项设置

为控制不同的编辑功能,vi 提供了很多内部选项。利用 :set 命令可以设置选项。基本语法为:
:set option 设置选项 option
常见的功能选项包括:
autoindent 设置该选项,则正文自动缩进
ignorecase 设置该选项,则忽略规则表达式中大小写字母的区别
number 设置该选项,则显示正文行号
ruler 设置该选项,则在屏幕底部显示光标所在行、列的位置
tabstop 设置按 Tab 键跳过的空格数。例如 :set tabstop=n,n 默认值为 8
mk 将选项保存在当前目录的 .exrc 文件中

shell 切换

在编辑正文时,利用 vi 命令模式下提供的 shell 切换命令,无须退出 vi 即可执行 Linux 命令,十分
方便。语法格式为:
:! command 执行完 shell 命令 command 后回到 vi
另外,在编辑模式下,键入 K ,可命令 vi 查找光标所在单词的手册页,相当于运行 man命令。

vim 和 gvim 的高级特色

Vim 代表 Vi IMproved,如同其名称所暗示的那样,Vim 作为标准 UNIX 系统 vi 编辑器的提高版而存在。 Vim 除提供和 vi 编辑器一样强大的功能外,还提供有多级恢复、命令行历史以及命令及文件名补全等 功能。

gvim 是 vi 的 X Window 版本,该版本支持鼠标选中,一些高级光标移动功能,并且带有菜单和工具按钮。



posted @ 2010-01-16 01:06 Alfred. Yao 阅读(114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10年1月6日 #

无意间发现这个排行榜,有点意思... (修改了一些模式名称)

[转载自竹笋炒肉 Hedong’s blog November 24, 2009]

Java设计模式使用率爬行榜

使用频率 所属类型 模式名称 模式 简单定义
5 创建型 Singleton 单例模式 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5 结构型 Composite 复合模式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关系,Composite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5 结构型 FASADE 面模式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致的界面,fasade提供了一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5 结构型 Proxy 代理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5 行为型 Iterator 迭代器 提供一个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的各个元素,而又不需要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5 行为型 Observer 观察者 定义对象间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自动更新。
5 行为型 Template Method 模板方法 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TemplateMethod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以重定义该算法得某些特定步骤。
4 创建型 Abstract Factory 抽象工厂 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须指定它们的具体类。
4 创建型 Factory Method 工厂方法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Factory Method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了子类。
4 结构型 Adapter 适配器 将一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4 结构型 Decrator 装饰模式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增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的功能来说,Decorator模式相比生成子类更加灵活。
4 行为型 Command 指令模式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以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和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4 行为型 State 状态模式 允许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他的行为。对象看起来似乎改变了他的类。
4 行为型 Strategy 策略模式 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他们一个个封装起来,并使他们可以互相替换,本模式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们的客户。
3 创建型 Builder 生成器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他的表示相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3 结构型 Bridge 桥模式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相分离,使他们可以独立的变化。
3 行为型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职责链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送发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2 创建型 Prototype 原型 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来创建新的对象。
2 结构型 Flyweight 享元  
2 行为型 Mediator 中介者 用一个中介对象封装一些列的对象交互。
2 行为型 Visitor 访问者 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使你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个元素的新操作。
1 行为型 Interpreter 解释器 给定一个语言,定义他的文法的一个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1 行为型 Memento 备忘录 在不破坏对象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

转自2004年6期《CSDN开发高手》

posted @ 2010-01-06 19:25 Alfred. Yao 阅读(22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在Java编程中,Singleton 模式可算得上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设计模式了。它大量得被用于各种流行的框架中,包括最基本的 JDK 代码中。从代码来说, Singleton 的实现很简单,但是真正用好并不容易,几年的开发设计工作中经常都遇到由于没有弄清实例的单态或非单态性,以及不恰当得使用单态导致的问题。

基本概念:

从分类来说,Singleton 属于创建型(Construction)模式,最基本的目标是要保证在一个JVM中,一个 Class 最多只有一个实例存在。而要达成这个目标背后的驱动力是: 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时间的开销。

  • 资源:在内存中每个对象实例都要占据一定空间,当程序不需要为每个线程在该对象中保存不同的状态时,就可以用Singleton 模式,永远只用一个对象实例为所有线程服务。
  • 时间:在JVM中每次构造一个对象实例都是有一定时间消耗的,用Singleton 模式可以帮助程序提高性能,只有第一次初始化实例时需要时间消耗,以后每次引用的时间消耗都几乎为零。

Singleton 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节省资源”!尽管这种设计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单线程或低并发环境中,它在性能和资源节省上带来的价值并不大,越是高并发的多线程环境,Singleton 所能带来的价值越明显!(当然前提是你能够正确使用它)

反驳:

1. 现在有些文章(其实是老外N年前就讨论过的问题)在评论到底还需不需要用 Singleton 模式,在讨论 Singleton 是不是邪恶的:) 其实辩证地看,世间被就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好或不好,关键看你怎么利用它。如果程序员对 Singleton 模式理解不深,不恰当使用,确实会导致严重问题,但这不代表这个模式是不该存在的。就如同C语言的指针,很多人用错,但是不能说指针就是一个错误的设计。是天使还是魔鬼都取决与利用它的人。

2. 现在有些人说 Singleton 已经过时了,不需要了,仿佛 IOC 模式已经把一切关于 bean 创建的问题都解决了。我不这样认为。也许现在程序员或架构师已经不需要自己实现 Singleton 了,但这只是因为 Singleton 的实现已经被一些成熟的框架包办,程序员不需要自己去关心了,并不是说 Singleton 不存在。我们仍然需要控制对象实例的数目来达到节省资源,减少开销的目的!如果程序员对 Singleton 没有足够的理解,也很难正确有效得使用帮我们包办一切的框架,如 Spring。

模式实现:

经过人们对 Singleton 多年的使用,通常有两种公认的线程安全的实现(并非全部):

1. Lazy initialization:

提供一个synchronized getInstance() 方法来检查对象实例是否已创建。如果是,直接返回引用;如果不是,创建实例并返回。并将缺省的构造器方法定义为 private: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_instance;

    private int _state;

    private Singleton() {

        _state = 0;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_instance == null)

            _instance = new Singleton();

    return _instance;

    }

}

2. Aggressive initialization:

抛弃 synchronized,而使用静态属性,在类载入时立即初始化,同样需要把缺省的构造器方法定义为 private: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int _state;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_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_state = 0;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_instance;

    }

}

问题分析:

1. 上面的第一种实现虽然可行,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多余的 synchronized 消耗:事实上 Singleton 的实例化只有在第一次实际进行 new Singleton() 的时候需要 synchronized,从那以后每次调用 getInstance() 方法只需要简单返回 _instance 引用就可以了,而此时 synchronized 需要的消耗就成了浪费!

2. 我曾经在不止一次的项目中看到过如下的代码来实现 Singleton,这是为了解决上面的 synchronized 浪费: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_instance;

    private int _state;

    private Singleton() {

        _state = 0;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_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_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return _instance;

    }

}

这个实现在单线程环境下不会出问题,但是放到并发的环境中是有问题的,线程并不真正安全。多个线程有可能同时进入 if(_instance == null) 内部,而导致程序实际创建出多个对象实例!

3. 还有一种 Double-checked locking 的实现,试图解决上面两个问题: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_instance;

    private int _state;

    private Singleton() {

        _state = 0;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_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_instance == null)

                    _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return _instance;

    }

}

可以看到这个实现煞费苦心,在 synchronized 内部再判断一次 if(_instance == null)。于是在单线程和低并发环境下,这个实现很难出问题了,但是到了足够高并发的环境中,线程再次变得不安全。这个问题是由 Java 平台的内存模式引起的,也与不同的 JIT 编译器的编译方式有关,称之为“out-of-order writes”:一个实例 _instance 有可能在 new Singleton() 没有完全初始化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 null,于是并发线程可能得到一个没有完全初始化的实例,从而引起错误。

有很多关于 Double-checked locking 或 out-of-order writes 的分析文章,推荐:

Double-checked locking and the Singleton pattern

4. 看过一些关于 Singleton 的文章,提到 Singleton 的另一个用途,可以用来保持全局状态,如网站计数器。确实 Singleton 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任意一个类静态变量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Singleton不是必需。而且考虑 Singleton 模式使用中带有的陷阱,它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来达到保持全局状态的目的。

5. Singleton 模式只能保证在单 JVM 中只创建一个对象实例!相同的代码一旦部署到集群或分布式环境中就可能出错,Singleton 完全失效了!在分布式环境中,StatelessSession bean 是一个好的选择。

6. 综上所述,Singleton 模式有它特定的适用场合,达到特定的目的(节省资源!)。除非必要,尽量不要用 Singleton!

posted @ 2010-01-06 17:57 Alfred. Yao 阅读(355) | 评论 (1)编辑 收藏

记录下我在安装和配置Ubuntu9.10中遇到和解决的问题,按顺序:

首先是安装:

Ubuntu的安装其实很简单,但因为我光驱的问题(唉,怀疑我的DVD-RAM光驱老化了),折腾了好几天… 最终放弃想刻录一张启动DVD盘的尝试,另辟蹊径,却发现一个简单得多的办法,U盘启动:)

先说明,从官网下载了 ubuntu-9.10-desktop-i386.iso 镜像后,其实随便用一个光盘镜像工具就可以加载并安装 Ubuntu 了,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将 Ubuntu 安装到一个独立的Linux分区,它和 Windows 使用相同的分区,就像其它应用程序一样,系统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这是我的方法(当然是网上找到的方法 http://ubuntuforums.org/showthread.php?t=427540):

1. 从官网下载 ubuntu-9.10-desktop-i386.iso 镜像 http://www.ubuntu.org.cn/;

2. 下载一个 UNetbootin 工具(http://zh.wikipedia.org/wiki/UNetbootin),该工具用于制作 Live USB 系统,可以制作各种 Linux 系统的安装盘,而不需要光盘。

    UNetbootin 设置:

     a. Distribution: Ubuntu, Daily Live; (我下载的 UNetbootin 中暂时还没有专门针对 v9.10 的,所以我选了这个)

     b. Diskimage: ISO, <选择我下载的iso镜像>

     c. Type: USB Drive, <U盘的盘符>

    确定之后该工具会把所有安装Ubuntu需要的文件复制到U盘,并且制作引导程序,之后重启…

3. 重启后选择从U盘启动,GRUB程序会自动运行,之后的安装和用光盘启动是一样的,不用多讲的,非常简单。

    唯一需要指出的是:安装过程中会让你选择将 Ubuntu 安装到哪个盘,建议你安装到一个独立的分区,而不要和 Windows side by side (如果你要保留 Windows 的话);另外创建一个和物理内存大小相同的 Linux Swap 分区,这些都是安装 Linux 的常识了。

 

配置应用:

1. 无线网连接

    Ubuntu 可以很好地支持大多数网卡,自动检测到附近的无线网。点击右上角的无线网图标,选择我的网络并输入WEP密钥,OK了,非常简单!

2. 中文输入(我装的是英文系统,如果Ubuntu安装时就是选择简体中文,可能没有这么麻烦吧)

    首先需要给系统安装语言包,使得 Linux 支持该语言的文字显示和输入。进入"System"- "Administration" - "Language Support" 窗口, 首先就是一大推包下载和安装,应该是系统基本的语言支持包;

    完成后,在 "Language Support" 窗口中点击 "Install/Remove Language",选择 "Chinese(simplified)" 并选中所有的选项,应用… 于是开始15个语言包的下载和安装(这回肯定是支持简体中文的了);

    上一步完成后中文输入就已经安装了,不过需要手动添加到可用的输入法中:在 "Language Support" 中输入法选择 "ibus"(这是一个 Linux 下的输入法平台,代替以前老的 SCIM)。再在 "System"- "iBus Setup" 中启动 ibus 应用,并且选择 “PinYin”等你需要的中文输入法添加到列表,设置输入法切换快捷键,完成;

    重启… 搞定!(之前我尝试安装基于SCIM的fcitx和fitx,总是失败… 放弃) 个人觉得基于 ibus 的输入法已经很不错了。


附一个文件系统结构图:
/   根目录 

├boot/ 启动文件。所有与系统启动有关的文件都保存在这里
│ └grub/ Grub引导器相关的文件

├dev/ 设备文件
├proc/ 内核与进程镜像

├mnt/ 临时挂载
├media/ 挂载媒体设备

├root/ root用户的$HOME目录
├home/
│ ├user/ 普通用户的$HOME目录
│ └.../

├bin/ 系统程序
├sbin/ 管理员系统程序
├lib/ 系统程序库文件
├etc/ 系统程序和大部分应用程序的全局配置文件
│ ├init.d/ SystemV风格的启动脚本
│ ├rcX.d/ 启动脚本的链接,定义运行级别
│ ├network/ 网络配置文件
│ ├X11/ 图形界面配置文件

├usr/
│ ├bin/ 应用程序
│ ├sbin/ 管理员应用程序
│ ├lib/ 应用程序库文件
│ ├share/ 应用程序资源文件
│ ├src/ 应用程序源代码
│ ├local/
│ │ ├soft/ 用户程序
│ │ └.../ 通常使用单独文件夹
│ ├X11R6/ 图形界面系统

├var/ 动态数据

├temp/ 临时文件
├lost+found/ 磁盘修复文件

posted @ 2010-01-06 17:54 Alfred. Yao 阅读(51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一些命令:

1. 改变路径:cd /home/yaoanf

2. 删除目录:rm -r /usr/HTTPServer/htdocs/en_US/wwprt/modelReport

3. FTP上传:ftp D:/workspace/modelReport to /home/yaoanf

4. 移动目录:mv /home/yaoanf/modelReport /usr/HTTPServer/htdocs/en_US/wwprt

5. 修改权限:chmod -R 755 /usr/HTTPServer/htdocs/en_US/wwprt/modelReport

posted @ 2010-01-06 17:53 Alfred. Yao 阅读(17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