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6  评论-12  文章-0  trackbacks-0

时间:2007年5月场合:在一份Android的规格文档中话语:触屏是不可能完全代替物理按键的后续:G1手机是一款有着全键盘的手机,后续的真正的G2(不是HTC的)也是有键盘的结果:谷歌似已完全放弃了键盘手机,更不用说平板了

  08年,谷歌推出了G1手机,这个手机虽然拥有键盘,但很明显,触屏功能是最主要的。两年多后,还是由t-mobile与谷歌合作,发布了真正的G2手机,也是有键盘的——这是和HTC的G2最明显的一个区别。虽然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喜欢有键盘的手机,但从大趋势上来看,触屏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将键盘从移动设备中驱逐出去。

  作为一个移动设备,轻便是很重要的。键盘虽然比触屏在长篇文字输入上更有优势,但牺牲的是轻便性——这个道理很浅显。但并不完全是因为这个。

  电脑大致上是由输入、输出和算法三样东西构成的。输出上,今天已是液晶屏的世界,算法上则有云计算(非本地计算)的变革。输入端上,我们则看到了一系列的变化。相当古老的输入装置是磁带机,后来演变为键盘,再后来加入了鼠标以做快速屏幕定位。键盘为主鼠标为辅的输入工具,是很长一段时间的电脑标配。

  我之所以用键盘为主鼠标为辅这样的字眼,概因为一台电脑不配鼠标总还是能运作,但不配键盘基本就歇菜了。这两个东西,键盘属于重输入,鼠标偏向轻输入。06年的时候,在一场会议中聆听keso的发言。他说道,在互联网上,用鼠标的人比用键盘的人多。这话背后的意思大致就是,数字世界里,看的人多,写的人少——这一点,无论是从当时的博客数据,还是今天的微博数据,都得到了印证。

  在游戏世界里,用鼠标的,通常都是比较简单的游戏。而大型游戏的高手级玩法,需要动用键盘快捷键。然而,一旦脱离电脑,游戏的指令输入,就已经发生了变革。

  这就是WII.WII游戏机配有一个无线遥控器,玩家手握这个遥控器做各种动作来完成指令。而到了kinect,连这个遥控器都省了——这是人体动作输入。人体动作输入(捕捉)使得使用者无需经过一定意义上的培训(使用键盘还是要小小的操练一下子的),立刻便可以上手。这也是经常可以看到很小的小孩在那里能玩iPad而玩不了电脑的原因。

  触屏的动作捕捉,极大地降低了使用门槛——想想黑莓那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全键盘手机吧。智能手机的另外一个解读就是“傻瓜化使用的手机”。虽然它是高科技产品,但如果一派技术风范,是很难让最大范围上的大众产生亲近感的。

  后来推出的iPad2,不仅有触屏输入,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动作输入的可能,那就是这款设备提供了摄像头。Kinect就是依靠摄像头来完成人体动作捕捉的。

  动作捕捉还没完,还有一种输入法也已经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那就是语音输入。苹果的Siri推出后,出现了席卷全球的所谓“调戏Siri”的实验。语音输入目前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口音重的人很难得到好的体验),但它依然是一种傻瓜化的输入方法。

  我个人一直向很多人推荐《铁甲钢拳》(Real Steel)这部好莱坞电影。从这部主要是讲机器人拳击的电影中,你会看到若干种“指令输入”。人类可以用语音来指挥机器人,还可以通过一种形似iPad的东西来触屏输入指令,最后,还可以通过自己做一些动作来机器人捕捉并效仿。对比一下其它科幻片里,人类敲击着键盘让电脑完成各种任务的场景,效率之高低,一目了然。

  我总觉得一个企业并不是没有灵魂的纯粹意义上的多人集合体,企业有其根深蒂固的基因。谷歌是一个高科技公司,虽然它推出的搜索服务从使用者角度而言非常简单,但完成这个服务需要极其复杂的运算。在谷歌的习惯性思维里,复杂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潜意识。两位创始人博士虽然没有毕业,但好歹读到了这个份上,天然也是往“复杂”里靠的。坚持键盘输入,大概就是这样的意识驱动:一个可以视为电脑的智能手机,怎么可以没有键盘这种重输入装置呢?

  但苹果不是,它其实是一个消费品公司。乔布斯在apple机时代就要求工程师去除电脑的散热器——这个要求在工程师里眼里很荒唐,但乔布斯的立场是:消费者会被电脑散热器的嗡嗡声搞得很烦躁。虽然乔布斯这个很荒唐的想法没有实现,但从中我们的确可以咀嚼出点什么:谷歌要造电脑,是绝不会有这个荒唐的念头的。

  键鼠输入,还是有些机器本位的:人需要学习才能使用机器。动作输入(触屏或摄像头捕捉)、语音输入,则偏向人本位:人无需学习。只是不得不追问这样一句话:当我们越来越能傻瓜化地使用智能设备时,我们会不会傻瓜化呢?

posted on 2012-07-27 22:16 地心引力 阅读(733) 评论(0)  编辑  收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