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作流系统在电子政务项目中的应用

Posted on 2007-04-02 11:44 黎民 阅读(651)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工作流应用
2003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主要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开展。中国的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似乎是一夜之间赶潮流一样热火了整个2003年。但即使是这样,根据联合国调查“2003年电子化政府完备程度”(E-Government readiness)排名中,中国排名也只是排到了74位。
  也就是说,距离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全面普及化应用,仍然还有很大的空间。从2004年起,业内思考的不再是在各级政府是否需要信息化或是信息化的意义,而是怎样在电子政务项目中实现真正的政务管理流程信息化。
  如果单从硬件设备和组网的角度上看,很多政府在几年前就已经实现信息化了。而与此不相不相称的是,通过业内的研讨、调研,实际上很多政府机构的电子政务系统在实质上被弃用了,变成不折不扣的所谓“政绩工程”。
  这种现象的背后有诸多原因,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流程改造跟不上,也就是说很多政府机构所实施的电子政务系统,往往是根据当时的政务流程进行定制开发的,当系统在运行两到三年之后,政务流程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政府机构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往往缺少系统整合的能力,以及系统升级的必要技术力量。作为用户来说,他们对于需求的变化拥有绝对的发言权,而重新定义需求,并根据新的流程变化提供新的系统改造往往将很多软件企业拖到了项目无法收尾的泥坑中。
  目前在业内也有很多企业关注到了这一点,缺乏技术上的前瞻性往往导致了电子政务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大大增加。而如何向政府级用户提供一种可操性较强,并可按照自身流程变化自主定义政务流程,并为业务运行提供支持,成为国际很多大型软件研发企业的技术重点。
  目前,工作流管理是一种正在被引进到多种领域的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包含很多人机交互活动的自动流程处理,特别是涉及信息产业的应用及工具。而正是基于这些特点,它很可能成为将来电子政务系统的主流概念和主导应用。
  美国总统布什曾经在题为《电子政府在实施总统管理议程中的作用》的讲话中谈到“我的行政管理局关于政府改革的构想以三个基本原则为指导:政府应该以市民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这些原则已经穿插到我的管理局的管理议程中所概述的五个政府范围的改革目标中:人力资本的战略性管理、预算和绩效整合、竞争性来源、把互联网和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扩展到提供政府服务(电子政府或者E-government),以及改进金融管理。电子政府的有效实施对于使政府更具反应性和节省成本十分重要。”
  从以上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到在过去五年时间中里,电子政务领域中管理理念在不断创新的同时,技术创新也为电子政务中先进理念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从美国的成功经验中看到,技术手段的不断变革,能够让管理日益变得更加有效。同样,管理的变革也不断推动技术的发展,催生出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二者是螺旋式发展的关系,相互影响并相互促进。
  综合上面的理论,随着工作流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在很多项目中惊喜的发现,工作流系统概念及其应用让很多过去理论上可行,而存在技术瓶颈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得以实现。新的管理理念同时也在直接推动着工作流系统的创新,让工作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成熟和完善。
  2004年被称之为“电子政务年”,除去硬件上的投入所带动的存储、网络技术的创新,不同理念指导下的应用系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先进的技术就得到了众多企业和大量资本的关注及追捧。
  (有删节)
  通过这些技术,政府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对整个工作流进行管理及改造,一直困扰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根据政务工作的变化进行灵活的流程改造的愿望成为可能。
  2005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可以看到“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的国策”。温-宝-理在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在这个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政府机构的信息化显然担负着带动全社会信息化的责任。除此之外,政府报告中对于电子政务建设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健全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从以上方面来解读,政府转变职能,并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来真正实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施政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政府的性质将发生极大的变化。
  未来的政务流程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办公楼,几间相邻的办公室的政务合作和简单的公文流转,更多的将是多部门、跨机构甚至跨城市跨地区的政务管理和协作。所以传统的以基于公文流转模式下的政务管理方法将无法满足未来e时代电子政务管理的要求。
  同时为了顺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以及政务工作要根据政策宏观变化实时调整的现状,促使政务工作的管理流程智能高效。政府不仅仅需要对原有流程进行优化,同时需要对很多由于政务工作本身变化所产生的可变流程以灵活的机制进行规划、整合。
  这时我们就能看到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技术瓶颈了。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供应商的研发方向往往集中于对于政务管理中原有确定的的流程进行管理。当流程发生变化时,则需要重新需要需求分析、设计、研发、实施、用户培训的过程,而对政务管理中可变流程方面无所适从,往往从成本上让用户投入很大,而效果却并不理想。
  而应用了工作流系统之后,整个系统具有了强大的流程控制能力,可视化的建模功能可以支持政务流程中可能产生的复杂的流程设计;同时系统具有的强大集成能力,支持多计算机语言,分布式的工作流系统,充分考虑到对用户多种访问方式的支持,且具有流程仿真、平台无关等技术优势。
  这样一来就突破了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技术瓶颈,让政府用户能够完全自主定义改造流程,随时根据自身业务变化,让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原有系统设计目标。
  从99年的政府上网年发展到今天,政府信息化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从初期的办公计算机化到此后的OA应用,到今天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化B/S结构的电子政务系统,以及本文提出的未来将成为主流的流程化控制。电子政务系统已经从初期的文字、表格处理发展到借助流程控制工具,最终实现灵活、动态的管理模式,让工作流技术最终帮助政府用户实现多管理模式的交叉与覆盖。让电子政务项目真正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的通过政府工作的信息化改造,从而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的工作目标。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posts - 57, comments - 3, trackbacks - 0, articles - 1

Copyright © 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