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quan's Blog

分享价值----成就你我----我的博客----你的家

JAVA基础加强(二)

“polymorphism(多态)”一词来自希腊语,意为“多种形式”。多数Java程序员把多态看作对象的一种能力,使其能调用正确的方法版本。尽管如此,这种面向实现的观点导致了多态的神奇功能,胜于仅仅把多态看成纯粹的概念。

  Java中的多态总是子类型的多态。几乎是机械式产生了一些多态的行为,使我们不去考虑其中涉及的类型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面向类型的对象观点,分析了如何将对象能够表现的行为和对象即将表现的行为分离开来。抛开Java中的多态都是来自继承的概念,我们仍然可以感到,Java中的接口是一组没有公共代码的对象共享实现。

  多态的分类

  多态在面向对象语言中是个很普遍的概念.虽然我们经常把多态混为一谈,但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类型的多态。在开始正式的子类型多态的细节讨论前,然我们先来看看普通面向对象中的多态。

  Luca Cardelli和Peter Wegner("On Understanding Types, Data Abstraction, and Polymorphism"一文的作者, 文章参考资源链接)把多态分为两大类----特定的和通用的----四小类:强制的,重载的,参数的和包含的。他们的结构如下:

screen.width-6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600;">

  在这样一个体系中,多态表现出多种形式的能力。通用多态引用有相同结构类型的大量对象,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特定的多态涉及的是小部分没有相同特征的对象。四种多态可做以下描述:

  强制的:一种隐式做类型转换的方法。

  重载的:将一个标志符用作多个意义。

  参数的:为不同类型的参数提供相同的操作。

  包含的:类包含关系的抽象操作。

  我将在讲述子类型多态前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多态。

  强制的多态

  强制多态隐式的将参数按某种方法,转换成编译器认为正确的类型以避免错误。在以下的表达式中,编译器必须决定二元运算符‘+’所应做的工作:

  2.0 + 2.0

  2.0 + 2

  2.0 + "2"

  第一个表达式将两个double的操作数相加;Java中特别声明了这种用法。

  第二个表达式将double型和int相加。Java中没有明确定义这种运算。不过,编译器隐式的将第二个操作数转换为double型,并作double型的加法。做对程序员来说十分方便,否则将会抛出一个编译错误,或者强制程序员显式的将int转换为double。

  第三个表达式将double与一个String相加。Java中同样没有定义这样的操作。所以,编译器将double转换成String类型,并将他们做串联。

  强制多态也会发生在方法调用中。假设类Derived继承了类Base,类C有一个方法,原型为m(Base),在下面的代码中,编译器隐式的将Derived类的对象derived转化为Base类的对象。这种隐式的转换使m(Base)方法使用所有能转换成Base类的所有参数。

C c = new C();

Derived derived = new Derived();

c.m( derived );

  并且,隐式的强制转换,可以避免类型转换的麻烦,减少编译错误。当然,编译器仍然会优先验证符合定义的对象类型。

  重载的多态

  重载允许用相同的运算符或方法,去表示截然不同的意义。‘+’在上面的程序中有两个意思:两个double型的数相加;两个串相连。另外还有整型相加,长整型,等等。这些运算符的重载,依赖于编译器根据上下文做出的选择。以往的编译器会把操作数隐式转换为完全符合操作符的类型。虽然Java明确支持重载,但不支持用户定义的操作符重载。

  Java支持用户定义的函数重载。一个类中可以有相同名字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意义。这些重载的方法中,必须满足参数数目不同,相同位置上的参数类型不同。这些不同可以帮助编译器区分不同版本的方法。

  编译器以这种唯一表示的特征来表示不同的方法,比用名字表示更为有效。据此,所有的多态行为都能编译通过。

  强制和重载的多态都被分类为特定的多态,因为这些多态都是在特定的意义上的。这些被划入多态的特性给程序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强制多态排除了麻烦的类型和编译错误。重载多态像一块糖,允许程序员用相同的名字表示不同的方法,很方便。

  参数的多态

  参数多态允许把许多类型抽象成单一的表示。例如,List抽象类中,描述了一组具有同样特征的对象,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模板。你可以通过指定一种类型以重用这个抽象类。这些参数可以是任何用户定义的类型,大量的用户可以使用这个抽象类,因此参数多态毫无疑问的成为最强大的多态。

  乍一看,上面抽象类好像是java.util.List的功能。然而,Java实际上并不支持真正的安全类型风格的参数多态,这也是java.util.List和java.util的其他集合类是用原始的java.lang.Object写的原因(参考我的文章"A Primordial Interface?" 以获得更多细节)。Java的单根继承方式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没有发挥出参数多态的全部功能。Eric Allen有一篇精彩的文章“Behold the Power of Parametric Polymorphism”,描述了Java通用类型的需求,并建议给Sun的Java规格需求#000014号文档"Add Generic Types to the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参考资源链接)

  包含的多态

  包含多态通过值的类型和集合的包含关系实现了多态的行为.在包括Java在内的众多面向对象语言中,包含关系是子类型的。所以,Java的包含多态是子类型的多态。

  在早期,Java开发者们所提及的多态就特指子类型的多态。通过一种面向类型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子类型多态的强大功能。以下的文章中我们将仔细探讨这个问题。为简明起见,下文中的多态均指包含多态。

  面向类型观点

  图1的UML类图给出了类和类型的简单继承关系,以便于解释多态机制。模型中包含5种类型,4个类和一个接口。虽然UML中称为类图,我把它看成类型图。如"Thanks Type and Gentle Class," 一文中所述,每个类和接口都是一种用户定义的类型。按独立实现的观点(如面向类型的观点),下图中的每个矩形代表一种类型。从实现方法看,四种类型运用了类的结构,一种运用了接口的结构。

screen.width-6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600;">
图1:示范代码的UML类图

  以下的代码实现了每个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我把实现写得很简单。

/* Base.java */

public class Base
{
 public String m1()
 {
  return "Base.m1()";
 }

 public String m2( String s )
 {
  return "Base.m2( " + s + " )";
 }
}

/* IType.java */

interface IType
{
 String m2( String s );
 String m3();
}

/* Derived.java */

public class Derived
extends Base
implements IType
{
 public String m1()
 {
  return "Derived.m1()";
 }

 public String m3()
 {
  return "Derived.m3()";
 }
}

/* Derived2.java */

public class Derived2
extends Derived
{
 public String m2( String s )
 {
  return "Derived2.m2( " + s + " )";
 }
 public String m4()
 {
  return "Derived2.m4()";
 }
}

/* Separate.java */

public class Separate
implements IType
{
 public String m1()
 {
  return "Separate.m1()";
 }
 public String m2( String s )
 {
  return "Separate.m2( " + s + " )";
 }

 public String m3()
 {
  return "Separate.m3()";
 }
}


  用这样的类型声明和类的定义,图2从概念的观点描述了Java指令。

Derived2 derived2 = new Derived2();

screen.width-6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600;">
图2 :Derived2 对象上的引用

  上文中声明了derived2这个对象,它是Derived2类的。图2种的最顶层把Derived2引用描述成一个集合的窗口,虽然其下的Derived2对象是可见的。这里为每个Derived2类型的操作留了一个孔。Derived2对象的每个操作都去映射适当的代码,按照上面的代码所描述的那样。例如,Derived2对象映射了在Derived中定义的m1()方法。而且还重载了Base类的m1()方法。一个Derived2的引用变量无权访问Base类中被重载的m1()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用super.m1()的方法调用去使用这个方法。关系到derived2这个引用的变量,这个代码是不合适的。Derived2的其他的操作映射同样表明了每种类型操作的代码执行。

  既然你有一个Derived2对象,可以用任何一个Derived2类型的变量去引用它。如图1所示,Derived, Base和IType都是Derived2的基类。所以,Base类的引用是很有用的。图3描述了以下语句的概念观点。

Base base = derived2;

screen.width-6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600;">
图3:Base类引用附于Derived2对象之上
 
  虽然Base类的引用不用再访问m3()和m4(),但是却不会改变它Derived2对象的任何特征及操作映射。无论是变量derived2还是base,其调用m1()或m2(String)所执行的代码都是一样的。

String tmp;
// Derived2 reference (Figure 2)
tmp = derived2.m1(); // tmp is "Derived.m1()"
tmp = derived2.m2( "Hello" ); // tmp is "Derived2.m2( Hello )"

// Base reference (Figure 3)

tmp = base.m1(); // tmp is "Derived.m1()"
tmp = base.m2( "Hello" ); // tmp is "Derived2.m2( Hello )"


  两个引用之所以调用同一个行为,是因为Derived2对象并不知道去调用哪个方法。对象只知道什么时候调用,它随着继承实现的顺序去执行。这样的顺序决定了Derived2对象调用Derived里的m1()方法,并调用Derived2里的m2(String)方法。这种结果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类型,而不是引用的类型。

  尽管如此,但不意味着你用derived2和base引用的效果是完全一样的。如图3所示,Base的引用只能看到Base类型拥有的操作。所以,虽然Derived2有对方法m3()和m4()的映射,但是变量base不能访问这些方法。

String tmp;
// Derived2 reference (Figure 2)
tmp = derived2.m3(); // tmp is "Derived.m3()"
tmp = derived2.m4(); // tmp is "Derived2.m4()"

// Base reference (Figure 3)

tmp = base.m3(); // Compile-time error
tmp = base.m4(); // Compile-time error


  运行期的Derived2对象保持了接受m3()和m4()方法的能力。类型的限制使Base的引用不能在编译期调用这些方法。编译期的类型检查像一套铠甲,保证了运行期对象只能和正确的操作进行相互作用。换句话说,类型定义了对象间相互作用的边界。

  多态的依附性

  类型的一致性是多态的核心。对象上的每一个引用,静态的类型检查器都要确认这样的依附和其对象的层次是一致的。当一个引用成功的依附于另一个不同的对象时,有趣的多态现象就产生了。(严格的说,对象类型是指类的定义。)你也可以把几个不同的引用依附于同一个对象。在开始更有趣的场景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的情况为什么不会产生多态。

  多个引用依附于一个对象

  图2和图3描述的例子是把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引用依附于一个对象。虽然Derived2对象在被依附之后仍保持了变量的类型,但是,图3中的Base类型的引用依附之后,其功能减少了。结论很明显:把一个基类的引用依附于派生类的对象之上会减少其能力。

  一个开发这怎么会选择减少对象能力的方案呢?这种选择是间接的。假设有一个名为ref的引用依附于一个包含如下方法的类的对象:

public String poly1( Base base )
{
 return base.m1();
}


  用一个Derived2的参数调用poly(Base)是符合参数类型检查的:

ref.poly1( derived2 );


  方法调用把一个本地Base类型的变量依附在一个引入的对象上。所以,虽然这个方法只接受Base类型的参数,但Derived2对象仍是允许的。开发这就不必选择丢失功能的方案。从人眼在通过Derived2对象时所看到的情况,Base类型引用的依附导致了功能的丧失。但从执行的观点看,每一个传入poly1(Base)的参数都认为是Base的对象。执行机并不在乎有多个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它只注重把指向另一个对象的引用传给方法。这些对象的类型不一致并不是主要问题。执行器只关心给运行时的对象找到适当的实现。面向类型的观点展示了多态的巨大能力。

  附于多个对象的引用

  让我们来看一下发生在poly1(Base)中的多态行为。下面的代码创建了三个对象,并通过引用传给poly1(Base):

Derived2 derived2 = new Derived2();
Derived derived = new Derived();
Base base = new Base();

String tmp;

tmp = ref.poly1( derived2 ); // tmp is "Derived.m1()"
tmp = ref.poly1( derived ); // tmp is "Derived.m1()"
tmp = ref.poly1( base ); // tmp is "Base.m1()"


  poly1(Base)的实现代码是调用传进来的参数的m1()方法。图3和图4展示了把三个类的对象传给方法时,面向类型的所使用的体系结构。

screen.width-6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600;">
图4:将Base引用指向Derived类,以及Base对象

  请注意每个图中方法m1()的映射。图3中,m1()调用了Derived类的代码;上面代码中的注释标明了ploy1(Base)调用Derived.m1()。图4中Derived对象调用的仍然是Derived类的m1()方法。最后,图4中,Base对象调用的m1()是Base类中定义的代码。

  多态的魅力何在?再来看一下poly1(Base)的代码,它可以接受任何属于Base类范畴的参数。然而,当他收到一个Derived2的对象时,它实际上却调用了Derived版本的方法。当你根据Base类派生出其他类时,如Derived,Derived2,poly1(Base)都可以接受这些参数,并作出选择调用合适的方法。多态允许你在完成poly1(Base)后扩展它的用途。

  这看起来当然很神奇。基本的理解展示了多态的内部工作原理。在面向类型的观点中,底层的对象所实现的代码是非实质性的。重要的是,类型检查器会在编译期间为每个引用选择合适的代码以实现其方法。多态使开发者运用面向类型的观点,不考虑实现的细节。这样有助于把类型和实现分离(实际用处是把接口和实现分离)。

  对象接口

  多态依赖于类型和实现的分离,多用来把接口和实现分离。但下面的观点好像把Java的关键字interface搞得很糊涂。

  更为重要的使开发者们怎样理解短语“the interface to an object",典型地,根据上下文,这个短语的意思是指一切对象类中所定义的方法,至一切对象公开的方法。这种倾向于以实现为中心的观点较之于面向类型的观点来说,使我们更加注重于对象在运行期的能力。图3中,引用面板的对象表面被标志成"Derived2 Object"。这个面板上列出了Derived2对象的所有可用的方法。但是要理解多态,我们必须从实现这一层次上解放出来,并注意面向类型的透视图中被标为"Base Reference"的面板。在这一层意思上,引用变量的类型指明了一个对象的表面。这只是一个表面,不是接口。在类型一致的原则下,我们可以用面向类型的观点,为一个对象依附多个引用。对interface to an object这个短语的理解没有确定的理解。

  在类型概念中,the interface to an object refers 引用了面向类型观点的最大可能----如图2的情形。把一个基类的引用指向相同的对象缩小了这样的观点----如图3所示。类型概念能使人获得把对象间的相互作用同实现细节分离的要领。相对于一个对象的接口,面向类型的观点更鼓励人们去使用一个对象的引用。引用类型规定了对象间的相互作用。当你考虑一个对象能做什么的时候,只需搞明白他的类型,而不需要去考虑他的实现细节。

  Java接口

  以上所谈到的多态行为用到了类的继承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子类型关系。Java接口同样支持用户定义的类型,相对地,Java的接口机制启动了建立在类型层次结构上的多态行为。假设一个名为ref的引用变量,并使其指向一个包含一下方法的类对象:

public String poly2( IType iType )
{
 return iType.m3();
}

  为了弄明白poly2(IType)中的多态,以下的代码从不同的类创建两个对象,并分别把他们传给poly2(IType):

Derived2 derived2 = new Derived2();
Separate separate = new Separate();

String tmp;

tmp = ref.poly2( derived2 ); // tmp is "Derived.m3()"
tmp = ref.poly2( separate ); // tmp is "Separate.m3()"

  上面的代码类似于关于poly1(Base)中的多态的讨论。poly2(IType)的实现代码是调用每个对象的本地版本的m3()方法。如同以前,代码的注释表明了每次调用所返回的CString类型的结果。图5表明了两次调用poly2(IType)的概念结构:


图5:指向Derived2和Separate对象的IType引用

  方法poly1(Base)和poly2(IType)中所表现的多态行为的相似之处可以从透视图中直接看出来。把我们在实现在一层上的理解再提高一层,就可以看到这两段代码的技巧。基类的引用指向了作为参数传进的类,并且按照类型的限制调用对象的方法。引用既不知道也不关心执行哪一段代码。编译期间的子类型关系检查保证了通过的对象有能力在被调用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实现代码。

  然而,他们在实现层上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在poly1(Base)的例子中(图3和图4),Base-Derived-Derived2的类继承结构为子类型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并决定了方法去调用哪段代码。在poly2(IType)的例子中(如图5),则是完全不同的动态发生的。Derived2和Separate不共享任何实现的层次,但是他们还是通过IType的引用展示了多态的行为。

  这样的多态行为使Java的接口的功能的重大意义显得很明显。图1中的UML类图说明了Derived是Base和IType的子类型。通过完全脱离实现细节的类型的定义方法,Java实现了多类型继承,并且不存在Java所禁止的多继承所带来的烦人的问题。完全脱离实现层次的类可以按照Java接口实现分组。在图1中,接口IType和Derived,Separate以及这类型的其他子类型应该划为一组。

  按照这种完全不同于实现层次的分类方法,Java的接口机制是多态变得很方便,哪怕不存在任何共享的实现或者复写的方法。如图5所示,一个IType的引用,用多态的方法访问到了Derived2和Separate对象的m3()方法。

  再次探讨对象的接口

  注意图5中的Derived2和Separate对象的对m1()的映射方法。如前所述,每一个对象的接口都包含方法m1()。但却没有办法用这两个对象使方法m1()表现出多态的行为。每一个对象占有一个m1()方法是不够的。必须存在一个可以操作m1()方法的类型,通过这个类型可以看到对象。这些对象似乎是共享了m1()方法,但在没有共同基类的条件下,多态是不可能的。通过对象的接口来看多态,会把这个概念搞混。

  结论

  从全文所述的面向对象多态所建立起来的子类型多态,你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面向类型的观点。如果你想理解子类型多态的思想,就应该把注意力从实现的细节转移到类型的上。类型把对象分成组,并且管理着这些对象的接口。类型的继承层次结构决定了实现多态所需的类型关系。

  有趣的是,实现的细节并不影响子类型多态的层次结构。类型决定了对象调用什么方法,而实现则决定了对象怎么执行这个方法。也就是说,类型表明了责任,而负责实施的则是具体的实现。将实现和类型分离后,我们好像看到了这两个部分在一起跳舞,类型决定了他的舞伴和舞蹈的名字,而实现则是舞蹈动作的设计师。

J2EE学习者越来越多,J2EE本身技术不断在发展,涌现出各种概念,本文章试图从一种容易理解的角度对这些概念向初学者进行解释,以便掌握学习J2EE学习方向。首先我们需要知道Java和J2EE是两个不同概念,Java不只是指一种语言,已经代表与微软不同的另外一个巨大阵营,所以Java有时是指一种软件系统的流派,当然目前主要是.NET和Java两大主流体系。

  J2EE可以说指Java在数据库信息系统上实现,数据库信息系统从早期的dBase、到Delphi/VB等C/S结构,发展到B/S(Browser浏览器/Server服务器)结构,而J2EE主要是指B/S结构的实现。

  J2EE又是一种框架和标准,框架类似API、库的概念,但是要超出它们。如果需要详细了解框架,可先从设计模式开始学习。

  J2EE是一个虚的大的概念,J2EE标准主要有三种子技术标准:WEB技术、EJB技术和JMS,谈到J2EE应该说最终要落实到这三个子概念上。

  这三种技术的每个技术在应用时都涉及两个部分:容器部分和应用部分,Web容器也是指Jsp/Servlet容器,你如果要开发一个Web应用,无论是编译或运行,都必须要有Jsp/Servlet库或API支持(除了JDK/J2SE以外)。

  Web技术中除了Jsp/Servlet技术外,还需要JavaBeans或Java Class实现一些功能或者包装携带数据,所以Web技术最初裸体简称为Jsp/Servlet+JavaBeans系统。
谈到JavaBeans技术,就涉及到组件构件技术(component),这是Java的核心基础部分,很多软件设计概念(设计模式)都是通过JavaBeans实现的。

  JavaBeans不属于J2EE概念范畴中,如果一个JavaBeans对象被Web技术(也就是Jsp/Servlet)调用,那么JavaBeans就运行在J2EE的Web容器中;如果它被EJB调用,它就运行在EJB容器中。

  EJB(企业JavaBeans)是普通JavaBeans的一种提升和规范,因为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中需要一个可伸缩的性能和事务、安全机制,这样能保证企业系统平滑发展,而不是发展到一种规模重新更换一套软件系统。

  至此,JavaBeans组件发展到EJB后,并不是说以前的那种JavaBeans形式就消失了,这就自然形成了两种JavaBeans技术:EJB和POJO,POJO完全不同于EJB概念,指的是普通JavaBeans,而且这个JavaBeans不依附某种框架,或者干脆可以说:这个JavaBeans是你为这个应用程序单独开发创建的。

  J2EE应用系统开发工具有很多:如JBuilder、Eclipse等,这些IDE首先是Java开发工具,也就是说,它们首要基本功能是可以开发出JavaBeans或Java class,但是如果要开发出J2EE系统,就要落实到要么是Web技术或EJB技术,那么就有可能要一些专门模块功能(如eclipse需要lomboz插件),最重要的是,因为J2EE系统区分为容器和应用两个部分,所以,在任何开发工具中开发J2EE都需要指定J2EE容器。

  J2EE容器分为WEB容器和EJB容器,Tomcat/Resin是Web容器;JBoss是EJB容器+Web容器等,其中Web容器直接使用Tomcat实现的。所以你开发的Web应用程序可以在上面两种容器运行,而你开发的Web+EJB应用则只可以在JBoss服务器上运行,商业产品Websphere/Weblogic等和JBoss属于同一种性质。

  J2EE容器也称为J2EE服务器,大部分时它们概念是一致的。
如果你的J2EE应用系统的数据库连接是通过JNDI获得,也就是说是从容器中获得,那么你的J2EE应用系统基本与数据库无关,如果你在你的J2EE应用系统耦合了数据库JDBC驱动的配置,那么你的J2EE应用系统就有数据库概念色彩,作为一个成熟需要推广的J2EE应用系统,不推荐和具体数据库耦合,当然这其中如何保证J2EE应用系统运行性能又是体现你的设计水平了。

  衡量J2EE应用系统设计开发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解耦性;你的应用系统各个功能是否能够彻底脱离?是否不相互依赖,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可维护性、可拓展性的软件设计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诞生各种框架概念,J2EE框架标准将一个系统划分为WEB和EJB主要部分,当然我们有时不是以这个具体技术区分,而是从设计上抽象为表现层、服务层和持久层,这三个层次从一个高度将J2EE分离开来,实现解耦目的。

  因此,我们实际编程中,也要将自己的功能向这三个层次上靠,做到大方向清楚,泾渭分明,但是没有技术上约束限制要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我们还是必须借助J2EE具体技术来实现,这时,你可以使用EJB规范实现服务层和持久层,Web技术实现表现层;

  EJB为什么能将服务层从Jsp/Servlet手中分离出来,因为它对JavaBeans编码有强制的约束,现在有一种对JavaBeans弱约束,使用Ioc模式实现的(当然EJB 3.0也采取这种方式),在Ioc模式诞生前,一般都是通过工厂模式来对JavaBeans约束,形成一个服务层,这也是是Jive这样开源论坛设计原理之一。

  由此,将服务层从表现层中分离出来目前有两种可选架构选择:管理普通JavaBeans(POJO)框架(如Spring、JdonFramework)以及管理EJB的EJB框架,因为EJB不只是框架,还是标准,而标准可以扩展发展,所以,这两种区别将来是可能模糊,被纳入同一个标准了。 但是,个人认为:标准制定是为某个目的服务的,总要牺牲一些换取另外一些,所以,这两种架构会长时间并存。

  这两种架构分歧也曾经诞生一个新名词:完全POJO的系统也称为轻量级系统(lightweight),其实这个名词本身就没有一个严格定义,更多是一个吸引人的招牌,轻量是指容易学习容易使用吗?按照这个定义,其实轻量Spring等系统并不容易学习;而且EJB 3.0(依然叫EJB)以后的系统是否可称为轻量级了呢?
前面谈了服务层框架,使用服务层框架可以将JavaBeans从Jsp/Servlet中分离出来,而使用表现层框架则可以将Jsp中剩余的JavaBeans完全分离,这部分JavaBeans主要负责显示相关,一般是通过标签库(taglib)实现,不同框架有不同自己的标签库,Struts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表现层框架。

  这样,表现层和服务层的分离是通过两种框架达到目的,剩余的就是持久层框架了,通过持久层的框架将数据库存储从服务层中分离出来是其目的,持久层框架有两种方向:直接自己编写JDBC等SQL语句(如iBatis);使用O/R Mapping技术实现的Hibernate和JDO技术;当然还有EJB中的实体Bean技术。

  持久层框架目前呈现百花齐放,各有优缺点的现状,所以正如表现层框架一样,目前没有一个框架被指定为标准框架,当然,表现层框架现在又出来了一个JSF,它代表的页面组件概念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复杂的实现让人有些忘而却步。

  在所有这些J2EE技术中,虽然SUN公司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总体来说:网络上有这样一个评价:SUN的理论天下无敌;SUN的产品用起来撞墙;对于初学者,特别是那些试图通过或已经通过SUN认证的初学者,赶快摆脱SUN的阴影,立即开溜,使用开源领域的产品来实现自己的应用系统。

  最后,你的J2EE应用系统如果采取上面提到的表现层、服务层和持久层的框架实现,基本你也可以在无需深刻掌握设计模式的情况下开发出一个高质量的应用系统了。

  还要注意的是: 开发出一个高质量的J2EE系统还需要正确的业务需求理解,那么域建模提供了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正确理解业务需求的方法,相关详细知识可从UML角度结合理解。

  当然,如果你想设计自己的行业框架,那么第一步从设计模式开始吧,因为设计模式提供你一个实现JavaBeans或类之间解耦参考实现方法,当你学会了系统基本单元JavaBean或类之间解耦时,那么系统模块之间的解耦你就可能掌握,进而你就可以实现行业框架的提炼了,这又是另外一个发展方向了。

public class statictest {
    public statictest()
    {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s);
    }
    public static int i=printy("hehe");
    public static int printy(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s);
          return 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atictest.prin("fdsafa");
    }
}
输出结果 hehe fdsafa
当生成一个类的对象时,或者首次访问属于哪个类的静态数据成员时,,进行初始化.
package untitled4;
class teststatic
{
   static int i=prin("test");
   static int prin(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s);
       return 2;
   }
   static void play()
   {
   System.out.println("play");
   }

}
public class statictest2 {
    public statictest2()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static.play();
    }
}
输出结果   TEST PLAY
对于类CLASS A的执行相当于调用A.main(),,他首先对A的元素初始化(遵循,从A的基类开始,STATIC)
非STATIC在对象生成时候才初始化

posted on 2006-05-08 22:57 topquan 阅读(187)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JAVA Base&App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