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

I'm on my way!
随笔 - 17, 文章 - 69, 评论 - 21, 引用 - 0
数据加载中……

鹰的一生

老鹰故事之启发-学习颐养生命 (2008-08-06 01:31:00)

近日,野雪在琢磨老鹰的故事,试图启发出自己这方面的哲学内涵。大家先来欣赏一下老鹰的故事背景: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年龄可达到70岁。然而要活这么长,它必须在40岁时做出痛苦而重要的决定。因为当老鹰活到40岁时,爪子开始老化, 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翅膀也变得十分沉重,因为羽毛长得又浓又厚。这时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是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 程——150天漫长的操练。

它如选择后者,就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确保安全,并开始那痛苦的更新过程: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 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并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根地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毛一根一根拔掉。五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它便又能够自由翱 翔蓝天,获得30年的岁月。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诗词)“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杜甫诗句)成功人士被人喻作鹰。 看来鹰与成功者的确有相似之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鹰在四十岁,竟然 也能如孔夫子所言达到不惑,而且也去积极主动的学习改变。

鹰为何在四十岁时还要改变自己?这是因为鹰知道自己的天命。鹰的天命就是让鹰喙、鹰爪、鹰翅能够颐养精神,飞上蓝天,适应大自然。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 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译文】孔子说:“如果到了四十岁,一事无成,让人看了感到厌恶 ,他的一生也就完了。”

四十岁,对于圣人孔子如此看中。四十岁,对于自然界一只老鹰也如此重视。无论人还是物,四十年的风雨磨练了不惑的心灵。并不是每一个人、每一种动物都能在四十岁时涅槃到不惑。因为不惑而追逐适应天命,积极主动、彻彻底底改变自己。于是,孔子苦学《周易》,老鹰面涯革新。

老鹰的天命是什么?老鹰的天命很简单,是飞上蓝天,自由的释放生命的能量。它需要锋利的鹰爪为根本、轻快的翅膀为凭借、灵活的鹰喙为工具。

老夫子的天命是什么?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孔子说:“早晨起来明白了仁政学说的真理,即使当天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为了“闻道 ”,孔子的确倍受过折磨。子曰:“吾尝终日不见,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 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看来孔子为了知自己的天命,不仅不去考虑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而且能够做到废寝忘食的求道状态,最终孔 子终于明白通过不断地学习才是求知天命的最佳途径。

孔子的天命就是完善自己的仁政学说。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在六艺中广泛涉猎。”

在孔子看来,那自由自在的蓝天就是仁政学说,那锋利的鹰爪就是社会道德规范,那轻快地鹰翅就是仁爱的品质,那灵活的鹰喙就是六艺知识和技能。

看老鹰之故事,又思孔夫子之道,野雪仍是跟在圣人之后也。

posted on 2009-07-07 08:58 石头@ 阅读(533) 评论(0)  编辑  收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