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

用程序员的眼光看世界

应用开发的思考2------编写好的需求分析书

应用开发的思考2
 
    我发现多数需求分析说明书编写得毫无价值,多数公司的做法是写完该需求说明书之后,就把它扔一边,埋头苦干写程序了.一方面这和公司对需求分析的认识不够有关,另一方面,也和需求分析编写方式不尽合理,以至它的价值难以体现有关.
    软件程序,从最终的抽象意义而言,是计算机系统对自然语言的翻译.而需求分析充当了翻译任务的急先锋.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一份好的需求说明书,针对客户含糊不清的自然语言描述,开发者能做出一个符合要求的优秀软件.然而,什么是好的需求说明书?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我认为好的需求说明书应有由如下三个阶段,经多次循环反馈而逐渐形成:
       
 1 调研阶段:
 客户和需求分析师讨论系统该具有的功能.客户希望系统能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需求分析师的责任是认真听取客户的原始言语,通过讨论,语言的提炼和客户达成共识,最终得到确切的需求--客户希望系统能做什么.这一过程运用的是自然语言,需求分析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并且必须具备客户领域内的相关业务知识,不使用用户不懂的计算机专业词汇.
    参与人员:需求分析师,客户,系统设计师.
    运用工具:自然语言.
    阶段成果:调研记录书.

 2 确定功能结构和设计系统原型:
 需求分析师和系统设计师讨论客户的需求.需求分析师针对调研阶段的记录,逐点提出客户需求,并用uml的用例概念,和系统设计师进行讨论.系统设计师根据这些需求,运用他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将之分解总结为系统的功能结构.(此处仅针对应用系统而言,对于其他系统,可能还要总结进程结构或部署结构)得到功能结构之后,系统设计师还要构建系统原型,该原型用于和客户进行更好的交流.
 在这一阶段之后,由于得到了功能分解表和系统原型,需求分析师和系统设计师已明白系统的雏形,该成果将作为开发者和客户继续进行讨论的基础.
 参与人员:需求分析师,系统设计师(或该设计师领导的相关团队).
 运用工具:uml,构建原型的相关工具技术.
 阶段成果:功能分解表,系统原型.(大致的业务流程图)
 
 3 编写需求分析说明书
 在参照功能分解表和系统原型的基础上,需求分析师和系统设计师编写系统的需求分析说明书.该需求分析说明书作为客户和系统开发者的桥梁,既表达了客户想要系统做什么的愿望,又反映了系统开发者针对此需求得到的努力成果(功能分解表和系统原型).通过该说明书,对系统具有的功能和最终可能的形态,客户和开发者达成共识.
 有可能经过多次的1,2阶段的反复,最终才得到需求分析说明书.各阶段的成果应妥善保存.
 参与人员:需求分析师,系统设计师,客户.
 运用工具:自然语言,功能分解表,系统原型.
 阶段成果:改进的功能分解表,系统原型,(业务流程图),需求分析说明书.
 
 第1阶段,是开发者得到自然语言需求的阶段.该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2阶段,是需求分析编写的核心阶段.很多公司会有意无意忽略该阶段.确实,该阶段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挺多,但这个阶段决不能马虎的进行,甚至忽略.只有详尽的将自然语言翻译成功能需求表,并为此构建原型,开发者对系统究竟能做什么和未来该怎么做的认识才会逐渐加深.并且,对应的功能界面,能够让客户大致认识到最终的系统会是什么样子.他能够据此提出自己的满意度,修改或者增加需求.
 我主张在构建功能分解表的时候,将界面的相关控件,字段,标签都一一列出,并且和原型的界面相对应.这样在功能分解表/需求分析说明书确定之后,开发者就有可能根据这些控件/字段/标签确立业务层的接口和数据库系统的表结构,减少了概要设计阶段所作的工作量.
 以下是一个分解功能的例子:
 
 功能:修改我的资料
      功能简述:用户可以更新个人资料
      界面控件:姓名文本框(输入姓名),邮箱文本框(输入邮箱),密码文本框(输入文本),确认密码文本框(输入确认密码),所属组别选择框 (输入所属组别),地址文本域(输入地址),备注文本域(输入备注).提交按钮.
      界面标签(Label):根据界面控件描述进行配对.如姓名文本框的标签是"姓名".不再赘述.
      界面:见图(修改我的资料)

      
      
   只有经过详尽完备的1,2阶段后,我们才可能进行第3阶段,将1,2阶段的成果综合起来,和客户进一步讨论需求.客户可能会对功能分解不满意,对原型有异议.这样我们必须返回到1,2阶段,再次分解功能,修改原型.直到客户满意为止.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能编写最终的需求说明分析书.我认为,严格按照上述流程进行编写的需求说明书,就是好的.它的特点总结如下:
   1)经历过反复功能分解和原型构建.客户因原型而清楚认识到自己想要系统的形态,开发者经多次反馈明确了系统所具备的功能.
   2)编写良好的功能分解表,能够帮助开发者进一步设计业务接口.
   3)构建成型的原型,有助于开发者设计数据库系统.
   4)*明确的业务流程图,能够协助开发者构建系统的业务流.
  
   用户的需求永远在变化,没错.但如果我们按照上述步骤努力在分析阶段弄清楚客户的需求,以后的开发维护阶段就能将需求变更的代价降到最低.只有对事物认识越深刻,才越有可能认识到事物可能存在的变化.这条哲学法则在需求分析阶段同样适用.
  
   经过以上讨论,我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多数公司的需求分析书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它们没有功能分解阶段,没有原型构建阶段,没有反馈认识再加深的阶段....这样的需求分析书,仅仅为构建而构建,对系统的开发毫无帮助.(我还看到过有人用三天写完一个系统的需求分析书)接踵下去的软件开发阶段,如何进行?这样做出来的软件,能好到哪里去?
  
   一点浅见,贻笑方家. :-)

posted on 2007-04-05 15:36 Diego 阅读(1707) 评论(3)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

评论

# re: 应用开发的思考2------编写好的需求分析书 2007-04-06 09:42 yuri

对文章的一点儿意见

软件开发中不重视需求分析说明书确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软件生产大多是“作坊式”,对现代化工业流程各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决策层与实施层不愿意投入大的精力在需求分析阶段。虽然每一个软件工程培训都在强调需求分析在整个工程中所占的比重,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个抽象性很强的数字,没有充分的实践很难真正明白这个数字代表什么,而很直观很容易产生成绩与成就感的编程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二、客户的需求不明确。多数客户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系统。如果是同为软件行业的双方,情况还好一些,如果对这个行业没什么了解,情况就很糟糕。它可能开始给你描述了一个看起来很明确的需求,但是没过几天就全盘推翻换成一个新的计划,或者在代码实现阶段突然告诉你以前的需求存在致命缺陷,或者提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需求。例如,一个客户在做审计的时候希望系统能自动获得使用同一个用户名登录同一台Windows主机的两个人的身份,当我们告诉他程序不可能实现的时候,他无奈的说他也知道这应该属于人员管理问题,但是上级领导喜欢这样。。。。。在程序人员对业务不熟悉而用户又不断更改需求的时候,再严密再完善的需求分析也会显得苍白,因此公司往往会草草的定一个大致需求,然后根据用户需要不断进行更改,在系统完成后写一份需求分析充数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应用开发的思考2------编写好的需求分析书 2007-04-06 11:29 bonqiaqia

业务处理不是按照完善的制度,而是管理者的意志和处理者工作习惯为前提下,很难做出一个完整的业务需求分析。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对方在某个细节上想如何处理。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应用开发的思考2------编写好的需求分析书 2008-07-10 11:39 卫武

需求是客户需要什么,而不是客户希望有什么.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