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网络时代
编者按:淘宝网总经理孙彤宇近日在京宣布会继续执行现在的免费策略直到2008年。他还透露将继续向淘宝投资10亿人民币以支持淘宝的“免费”策略。任何商业网站都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的,阿里巴巴从2003年7月至今已经分3次向淘宝注资共计14.5亿人民币,自然也期望从淘宝获得回报。问题是淘宝如何用“免费”策略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榨取利润?淘宝目前的人气证明了“免费”战略的成功。但是透过,阿里巴巴高层胸有成竹的预测和全线飘红的财报,我们却发现阿里巴巴在C2C市场高举“免费”大旗的三大无言之痛……
阿里巴巴的免费策略
无言之痛一、中国网民的免费情结 。印象中,无论是马云还是孙彤宇都坚定不移地认为,“免费”能够培养起中国网民对于C2C行业的习惯,一旦一种需求成为了用户的一种习惯,盈利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虽然,淘宝现在依靠“免费”策略的确成功获得了普通网民的关注,但是收费之后又会怎么样呢?考虑到中国网民著名的免费情结,我们恐怕得为阿里巴巴内部对于免费策略膨胀的信心打一个问号。 还记得互联网冬季那个免费邮箱集体收费的浪潮吗?众多网站和评论家纷纷预测,邮箱长期的“免费时代”足以培养起网民使用E-mail的习惯,平稳过渡到“收费时代”的时机到了。然而时过境迁,一度被视为摆脱“IT寒冬”利器的“收费邮箱”境况惨淡。收费邮箱业务也远远谈不上实现赢利。早早停止新用户注册免费邮箱的163电子邮局已经风光不再,委身下嫁给了TOM,其他各家曾经视免费邮箱如敝屣的网站也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风光。伴随着Google Gmail的火爆,免费邮箱作为一个“吸引广告客户的主要条件”,再次成为了各大网站关注的焦点。中国网民的免费情结早已根深蒂固。试想,在比电子商务红火得多的网络游戏领域都在力推“终身免费”策略的中国互联网,阿里巴巴要想靠金钱的投入和时间的积累解开用户的钱包,又岂是一个“难”字了得………
无言之痛二、对于国际投资的依赖。免费策略不一定能够保证淘宝吞下C2C市场这块肥肉,却能够保证阿里巴巴吸引到来美元“血液”的补给。阿里巴巴第二次注资淘宝的3亿现金就来自于软银、富达那笔8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虽然马云一直强调阿里巴巴“不缺钱”,对于阿里巴巴的盈利预测也从2004年的“每天盈利100万迅速飙升到了2005年的“每天税收100万”,但是真正给淘宝免费策略“输血”的还是国际风险投资,因此,淘宝就必须要对国际投资人的美金有所表示。既然在起步之初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实现盈利恐怕不太容易,那么淘宝就只好拼命用免费策略凝聚人气,以求保证国际投资人的信心。目前来看,阿里巴巴为淘宝设计的策略暂时取得了成功。君不见,来自雅虎的“10亿美元”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入了阿里巴巴的钱袋了吗?——据悉雅虎提供这笔巨额资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看中了淘宝支付宝凝聚的人气。但是,万一人气迟迟不能转化为盈利,不知道国际投资人还会不会愿意把大笔的美元砸向淘宝了………
无言之痛三、C2C进入战国时代 。对于eBay对免费策略表示的不屑,阿里巴巴自然也不忘反唇相讥,对eBay新近发布的财报表示了质疑。甚至直截了当地表示,eBay的盈利模式并不适合中国。不过,当阿里巴巴上下一致把eBay视为淘宝主要竞争对手,准备以“免费”策略进行“定点清除”时,他们或许遗忘了那句古老的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而盯上“淘宝”这只螳螂的也不乏当今中国互联网上的一些大腕,9月12日,腾讯公司专门为QQ用户设计开发的C2C电子商务拍卖网——拍拍网正式上线。国内B2C领域领军者当当网也表示,旗下的C2C网站预计将于11月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