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乱弹 ★★★★★

▓木浮于水,而皓月当空▓ 关注Java程序设计▓Linux系统▓人工智能(AI)进展▓数学▓

  BlogJava :: 首页 :: 新随笔 ::  :: 聚合  :: 管理 ::
  39 随笔 :: 2 文章 :: 170 评论 :: 0 Trackbacks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 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 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傅说,古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出身于奴隶,曾在傅岩山一带和许多奴 隶一起 劳动,在征服洪水泛滥时因发明“版筑法”而闻名遐迩。商朝经过两代君王 传位给高宗武 丁时,西戎为患,朝政日衰。“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 (司马迁《史记· 殷本纪第三》),因此他命满朝文武到全国各地去寻访贤能之士。 当他得知傅说有贤名时 很想马上把他召到朝中,可傅说出身低贱,迅速擢升必然引 起贵族的极大不满,因此武丁 王便假托“天命”,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 举以为相”。傅说为相后极力辅佐武丁王59年,遂使“殷国大治”,成为历史上著 名的中兴名相。

        百里奚,人称"五羖大夫",他是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现在平陆县南村乡槐下村有百里奚墓。关于百里奚的生平事迹,不少史书如《史记·商君列 传》、《吕氏春秋·慎人篇》等都有记载。他生在一个贫穷的家里,自小就卖身为奴隶,直到三十岁时,才娶了一个奴隶女儿杜氏为妻,第二年生了个儿子,取名叫 孟明视。


重耳(前 697年——前 628年),

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前 636年至前 628年在位。献公妃狐姬(戎族)所生,因遭骊姬之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由秦穆公发兵护送回国,被立为晋君。他重用狐偃、赵衰等人,协力修明内政,整饬 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后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与楚军接战,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旋在践 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

  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将兵破齐,拜为上卿。后多次击败齐、魏,歼敌立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候。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 高平北)大战,他统帅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前251年,他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晚年悒郁不得志,愤而奔魏。后又离魏适楚,死于寿春(今安徽 寿县)。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惠文王时,奉使报秦,当庭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前 279年,秦、赵会于渑池,他随侍孝成王,面斥强秦,不辱国体。以功任上卿,居廉颇之上。由于他善自谦抑,相忍为国,使廉颇受到感动,负荆请罪,遂成刎颈之交。

  赵盾,春秋时期晋国正卿,即赵宣子,赵衰之子。前 621年在晋国执政,节俭奉公,注意整饬政纪,大得民和,又以车八百平周乱,立匡王。前607年,晋灵公图谋杀他,他避难出走,未及越境,灵公被杀。他回朝迎立成公,继续执政。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

  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少时贫困,乞食于齐,一度以养牛谋生,后为虞大夫。晋献公灭虞,把他虏去,作陪嫁的媵臣,押送往秦。中途逸去,又为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黑牡羊皮把他赎回,故号“五羊大夫”。时年七十余,曾向秦穆公推荐老友蹇叔,共襄国政。
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前 627年,奉秦穆公命,与西乞术、白乙丙(皆蹇叔子)将兵袭郑、灭滑(今河南偃师东南),归途过崤山(今河南渑池东)时,遭晋军伏击,三将均被俘。后释放 回国,穆公仍不咎既往,复职如故,而礼待盖厚。他悉心雪耻,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

  豫让,春秋末晋知氏家臣。先事范氏、中行氏,继归知伯,颇受尊宠。后韩、赵、魏三家灭知氏,尽分其地。他改变名姓,漆身吞炭,伺机谋刺赵襄子,为主报仇。襄子过桥。他伏桥下欲刺襄子,因马惊,遂被索捕。他直陈动机不讳,并请襄子解衣,拔剑击衣雪恨,然后自伏剑而死。

  荀况(约前 313一前 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在稷下三任祭酒。曾到秦国考察,晤见范睢;后至赵 国,与孝成王议兵。晚年,应楚春申君召,受任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令,著书终老。其学术原于儒家,但又吸收和熔化了当时进步的思想学说。在天道观上,提 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上,提出“方贵于知”的观点,强调必待“天官”普遍接触事物,才能做到“征知”、“解蔽“, 正确发挥“天君”之作用;在“正名”论上提出“制名以制实”的观点,强调“名”必待“约定俗成”,需经社会实践的检验。对人性问题,认为“材性知能,君子 小人一也”,“材朴”的“本始”表现即是“恶”。要改“恶”从“善”,必有待于“化性起伪”。他特别强调“礼”的“化性”作用,以为“礼者,法之大分”, 必待“隆礼至法”,纳法入儒,实现“王道”才有保证。《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三十二篇,其中《大略》以下六篇,可能为后人附托。

  李牧(?一前 228),战国末赵国将领。长于用兵。悼襄王时,将兵驻守北边,抵御匈奴,打败东胡(今内蒙南部一带)、林胡(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积有战功,甚得军 心。前 233年,秦攻赤丽、宜安他奋起反击,在肥大败泰军。下一年,秦军越太行山,攻番吾(今河北平山东),又被他击败。统一战争中,秦灭韩后,转而攻赵,他和 司马尚率兵堵击,相持一年。秦收买赵王嬖臣郭开,诬他造反,被杀。三个月后,赵国被秦国灭亡。 纪信(?——公元前 204年),赵城(今洪洞县)人,秦末刘邦起义军的将领。在项羽围困荥阳城时,代刘邦舍身赴难,使刘邦解脱重围,转败为胜。

  郅都,西汉河东大阳(今平陆县)人。汉文帝时,他是皇帝的侍从官,汉景帝时被提升为皇帝侍卫的统领。他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严峻,以敢于直谏著称。

  卫子夫(?——前90),汉武帝后,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本是平阳公主家中歌妓,前 128年生戾太子,遂被立为皇后。征和三年(前90),因“巫蛊”之祸,戾太子起兵失败后自杀,她不能自明被赐死。

  卫青(?——前 106),西汉名将。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候。元狩二年(前 127),率军大败匈奴,收复河套。元狩四年(前 119),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击败匈奴主力。他前后七次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安定了北方诸郡。
霍去病(前 140——前 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卫青之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封冠军候,后任大司马。元狩二年(前 121),两次率兵击败匈奴,斩获四万余人,控制河西四郡,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四年,又和卫青深入漠北,击败匈奴主力。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说“匈 奴未灭,无以家为。”病故时,年仅二十四岁。

霍光(?——前68),西汉政治家。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住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 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封博陆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凡二十年。始元六年(前81年),他以昭帝名义,令丞相 田中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之盐铁官营会议。今存《盐铁论》一书,系与会者桓宽的当场记录。

  冯奉世(?——前39),西汉将领,字子明。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东北)人,武帝末,以良家子升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后失官。年三十 余,乃学《春秋》,明习兵法,经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宣帝时,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曾出使大宛,率兵击破莎 车,代为右将军典属国。后以军功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尹翁归(?——公元前62年),临汾人,西汉著名官吏,以刚正廉洁。执法严明,治理社会秩序而著称。

  张敞(?——公元前48年),临汾人,西汉宣帝时大臣。以治赋有方,善理社会秩序而闻名。

  班婕妤(约公元前48——公元前 6年),西汉楼烦(今朔县)人,婕妤是西汉时女官(嫔妃)名。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学,善词赋,成帝初即位,入选后宫,始为少使,后立为婕妤。不久因 赵飞燕得宠,惧祸自求供养太后,成帝许其入长信宫侍奉。著有《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赋》等,抒发宫中苦闷之情。

  郭泰( 128—— 169年),东汉名士,字林宗,介休人。家世贫贱,少好学,善论谈,博通古籍。尝游洛阳,为河南尹李膺赏识,遂相友善。在就为太学生所敬仰,一度名震京 师。后归故里,官府征召,不就。党锢之祸起,他闭门教授,弟子数千。建宁二年,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会葬,志同者共刻石立碑,蔡邕为之撰文。

  王允(137——192年),东汉末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祁县)人。少有大志,勤于习诵经诗,朝夕不忘驰射。年十九,为郡吏,曾捕杀宦官党 羽。灵帝时,任豫州刺史,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灵帝死,奔丧京师,时大将军何进欲诛宦官,与之谋事,任从事中中郎,转河南尹。献帝即位,任太仆,迁尚书 令、司徒。后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不久,为卓部将李榷、郭汜所杀。

  貂蝉,东汉并州郡(今忻州)人,十五岁被选入宫,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毛)冠。汉末被王允收为义女,用连环计使吕布、董卓反目,后归吕布。后传说被关羽所杀,又说为曹操所杀。
吕布(?—— 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称,善弓箭,号为“飞将”。初从并州刺史丁原。董卓入京师。欲杀原,并其兵众,他为董卓收买后杀原归卓,被任命为骑 都尉。后又与王允合谋杀卓,受任为奋威将军,封温候,割据徐州,建安三年,为曹操所杀。其故事流传民间,成为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者之典型。

  关羽(?—— 219),三国时期刘备部将。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亡命奔涿郡,时刘备在乡里招合徒众,他与张飞往投,誓共生死。官渡之战前,曹操分 兵东征,击败刘备,他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候。后仍投刘备,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为汉中王,任他为前将军,率众围攻曹仁于 樊城,降于禁,杀庞德,北方震动,曹操拟迁都以避其锋。不久,孙权袭取荆州,他因骄傲轻敌,后备空虚,兵败被杀。

  张辽(165—— 222年),字文远,三国时代雁门马邑(今朔县)人。少为郡吏。东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其武力过人,如为从事。旋而降曹操,为其五大名将之一。任中郎将, 赐爵关内候。因数有战功,迁裨将军,从攻袁尚兄弟,和乌桓。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攻合肥,他率死士八百余人,奋勇突击,大破吴军,拜征东将军。后率 军攻吴,死于军中。

  徐晃(?—— 227年),宇公明,平阳郡杨县(今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曹操翦除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的五大名将之一。

  贾逵(173——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今襄汾县)人,东汉、三国之际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忠于曹魏。 贾充(217——282),西晋大臣,字公闾,平阳襄陵(今襄汾)人。曹魏后期,任司马氏属下右长史,指使成济杀魏帝曹髦,参与军国机密。晋初历任司空、 侍中、尚书令、太尉等职。泰始四年(268)主持删革刑书,制定《晋律》。其女贾南凤为太子司马衷妃,另一女为齐王司马攸妃,故深受宠信。他竭力反对伐 吴,司马炎仍诏为大都督,被迫受任。

  贾南凤(256——300),西晋惠帝皇后。平阳襄陵(今襄汾)人,贾充之女,性妒悍而多权诈。惠帝即位后,欲专朝政,密诏楚王玮等进京,杀辅 政大臣杨骏及汝南王亮、卫灌等,株连数千人,又以矫诏擅杀之罪杀楚王玮,挑起宗室内部大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她用张华、裴顾等人掌政数年,后为赵王司 马伦所杀。

  刘渊(?—— 310年),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304——310年在位。字元海,出身新兴(今忻州市)匈奴贵族,少时常住洛阳,与名儒官僚交游。父豹死,袭匈奴左部 帅,任建威将军、匈奴五大部大都督。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司马颖欲发五部众为援,派他返回并州。元熙元年( 304),于离石起兵反晋,自称大单于,即汉王位,出击并州各地,并王弥、石勒等部,赶走并州刺史司马腾。五年,称帝改元,建都平阳(今临汾),向晋都洛 阳发动进攻,不久病死。

  孙盛,生卒年不详。太原中都(今平遥)人。东晋无神论者,曾驳斥佛教“神不灭”的思想。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等。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博学才高,诗赋都很有名,曾注释《尔雅》、《方言》、《楚辞》等,是东晋有名的训诂学家和重要文学家。
温峤(288——329),东晋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初从刘琨讨石勒,为其谋主。司马睿也镇江左,他奉琨命南下劝进,被留用,参与机密,甚受倚重。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319——333年在位。上党武乡(分榆社县北)人,羯族,父祖均为部落小帅。少时耕田行贩,生计穷 困,为并州刺史司马腾掠卖至山东茬平为奴,后与牧马帅汲桑起兵反晋。桑被杀,他投奔刘渊,为安东大将军,转战冀、并、幽地区,并王弥、王浚等部众,逐渐形 成割据势力。光初二年(319),北据襄国(今河北邢台)称赵王,建国初期,竭力提高羯人地位,同时重用汉族人张宾为辅佐,恢复租调剥削,典定九流,崇儒 学,兴佛教,借以稳定后赵政权。太和二年(329)攻灭前赵,控制中原大部,次年称帝,不久病死。

  慧远(334一416),东晋名僧,雁门楼烦(今宁武)人。本姓贾,少时通儒学,亦善老庄,与弟慧持同受戒于名僧道安,太元四年( 379)赴荆州传教,在庐山宣讲《丧服经》。他精研佛教,创立净土宗,在南方广流传。在探讨哲理时,与名士陶渊明等常有来往。

  法显(334——420),东晋名僧,平阳武阳(今临汾)人,一说襄垣人。幼年出家,后以经律多有误阙,矢志赴天竺求经。弘始元年(399), 自长安西行,经西域、逾葱岭,历经艰险,抵达北、中天竺,得佛经,学会梵书梵语,又至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搜求佛经,经海道归国。义熙八年(412)在青 州牢山(今山东崂山)登陆,次年抵建康。译出佛经百余万言,又将亲历三十余国见闻写成《佛国记》(又名《法显传》、《佛游天竺记》等),为研究古代中外交 通和中亚、南亚诸国及南海地区历史、地理提供了重要资料。近年来还有人认登上美洲大陆的第一人。 王僧辩(?—— 555),南朝梁将领。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人。本乌丸氏,属鲜卑族。梁时,随父南渡,为湘东王萧绎部下,历任武宁、广平、新蔡、竟陵等地太 守。侯景乱起,奉命赴援建康,未至而城陷。后攻灭湘州刺史萧誉,与陈霸先共同讨平侯景。萧绎称帝后,他以太尉出镇石头(今江苏南京西)。绎死,又与霸先欲 立萧方智为帝;后受北齐怂恿,迎立萧衍任渊明,以方智为太子,因丧失支持,终为霸先袭杀。

  斛律光(515——572),北齐大臣。字明月,朔州人。高车族。少工骑射。初为候景部属,后被齐高祖任为都曾。能射飞雕,每射必中,时称“落 雕都督”。长期从事对北周的战争。河清三年( 564年)周将尉迟迥、王雄等以十万众攻洛阳,他率骑五万往拒,战于芒山(今河南洛阳西),大败周军,射杀王雄,以功迁升太尉。后主武平元年(570 年),再次击败周将宇文桀部,直逼宜阳(今属河南)。旋又击败宇文宪。诏加右丞相、并州刺史,又徙左丞相,封清河郡公。因遭后主所忌,以谋反罪被杀,灭其 族。

  薛道衡(540——609),隋大臣、诗人。字玄卿,河东汾阳(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历仕北齐、北周.入隋,官内史侍郎、襄州总管等职,炀帝即 位,官司隶大夫。因上《高祖文皇帝颂》及赞扬颖为炀帝所忌,被杀。他善文辞,以文章才华名重当时,所作诗辞藻华丽,《昔昔盐》中“空梁落燕泥”一语,甚为 时人称赏。后人辑有《薛司隶集》。
尉迟恭(585——658),唐初大将。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隋末,为刘武周偏将。唐武德二年( 619年),李世民击刘武周,降唐。后从李世民击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园朗等,战功卓著,是李世民亲信之一。九年,积极参与“玄武门之变”。 柴绍(?—— 638),唐初将军。字嗣昌,临汾人。李渊女平阳公主之夫。李渊自太原起兵反隋,他时居长安,留其妻子关中,组织兵众响应。后只身赴太原,随李渊攻占长 安。唐建国后,从李世民击灭薛举、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累立战功,又曾战败吐谷浑、梁师都。官至左、右卫大将军、右骁卫大将军、华州刺史等。

  狄仁杰(607——700),唐朝大臣。字怀英,太原(今山西太原)人。高宗时,历任并州法曹参军、大理丞、侍御史、宁州刺史等职。武则天执 政,转文昌右丞,出为豫州(治今河南汝南)刺史。天授二年( 691年)。以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为来俊巨诬陷下狱,免死远贬。神功元年( 697年),复相位。执政期间,请求赦免曾被突厥胁从的百姓;谏武后造浮屠大像;建议召回中宗;引荐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著名将相。成为武则天晚 年最敬信的大臣。

薛仁贵(614——683):

唐朝大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贞观末年,太宗侵高丽,应募从军。大军围安市(今辽宁海城),高丽全力驰援;他著白衣驰入敌阵,所向披靡,大军乘 之,高丽大败。太宗颇为赏识,擢至右领军郎将。高宗时,在对西突厥及高丽的战争中频立战功。龙朔二年( 662年),领兵击铁勒于天山。发三矢,中三人,余众悉降。军中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总章元年( 668年),高丽亡,他首任安东都护。咸亨元年( 670年),帅师敌御吐蕃,因副总管违背节制,大败于大非川(在今青海湖南),被除名。后又担任右领军卫将军、代州都督等职。

王勃(650 ——678):

唐朝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本大儒王通之孙。十四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及李贤为沛王,引为王府修撰。后为高宗斥逐,补虢州参 军。因犯死罪遇赦,其父受连累,贬交趾。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为“初唐四杰”,所作诗偏于描写个人 生活及抒发政治感慨,风格虽未摆脱六朝排偶华艳余风,但已向清新、质朴方向发展。所作骈文,音律谐和,对仗精切,句式齐整。《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为其代 表作品。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温彦博(573——637年),字大临,唐初并州文水(今文水县东南)人。贞观二年( ( 628年)任御史大夫时,在同各国来使交往中显示出很高的外交才干,是唐朝的名臣。

  王度(585?——625年?),原籍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后迁绛州龙门(今河津县),唐初著名小说家。他创作的《古镜记》开唐初传奇小说之先河。

裴炎(?—— 684年),唐朝大臣,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高宗晚年,官至侍中,弘道元年( 683),受遗诏辅佐中宗即位。中宗欲以皇后父韦玄贞为侍中,他力争,中宗不听,因与武后共废中宗,立李旦为帝。武后把持朝政。后武承嗣请立武氏七庙,追 王武氏祖先,唆使武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他坚决反对。徐敬业以兴复唐室为号召,起兵于扬州,他要武后归政皇帝,武则天将其逮捕处死。

  宋之问(?—— 712年),唐朝诗人。字延清,一字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人。高宗上元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初诌事武则天宠臣张易之,贬为泷州参军。不久归洛阳,又 趋附武三思,因主持贡举受贿,贬越州长史。睿宗时流放钦州,被赐死。其诗与沈全期齐名,并称“沈宋”。

  张守圭(?—— 739年),陕州河北(今平陆县东北人)。唐代著名的戍边将领,多次和突厥、契丹、吐蕃人侵者作战,立有战功。 王翰,唐朝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进士,官秘书正字,又贬仙州别驾。因行为放荡,喜游乐饮酒,再贬为道州司马,卒于任。《全唐诗》留其诗一卷十三首,其中《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为人传诵。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县。开元初,任冀州衡水县主簿,被人诬陷,弃官去,至晚年复任 文安县(今河北文安)尉。他为人豪放,常与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全唐诗》存其诗六首,其中《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登颧雀楼》最为人称诵。

  王昌龄(698——约756),唐朝诗人,字少伯,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开元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调汜水县(今河南荥阳西北)尉。贬官,开元末任 江宁县丞,天宝中又为龙标县(今湖南黔阳西)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乱中,还乡里,经毫州(今安徽毫县),被刺史闾丘晓杀害。生前与当时著名诗人 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均有交往。他以擅长七言绝句名重一时,所写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他送别抒情等诗锤琢精炼,十分完美。明 人辑有《王昌龄集》。

  王维(701——760),唐趄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祁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陷 长安,迫其任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退居兰田,徘徊于仕宦隐居之间,以弹琴赋诗、绘画、诵佛为事。他时期写过一 些边塞诗,但一生中以描写幽栖生活和自然景物的山水田园诗为最多,成就也较大,又兼通音乐,善绘画,多画山水与松石。北宋苏轼称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 董其昌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并言文人画自王右丞始。存世《雪溪图》、《写济南伏生像》相传是他的画迹。今存《王右丞集》。

  杨玉环(716——756),唐玄宗贵妃。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西南)人。父玄琰早丧,养于叔父玄圭家。小字玉环,晓音律。始为玄宗子寿王李瑁 妃,召入禁中,深得玄宗宠爱。天宝四载(745)进册贵妃,三姊分别封为韩、虢、秦三国夫人,堂兄钊(国忠)升任宰相,操纵朝政,恩宠声焰震天下,使唐玄 宗醉心于享乐之中。十四载(755),安禄山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玄宗西逃四川,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士兵停止前进,杀杨国忠。禁 军将领陈玄礼等请求杀她,玄宗无奈,命缢杀于佛堂。

郭崇韬(?—— 926年),五代时期后唐大将,字安时,代州雁门(今代县)人。初从李克用兄弟,李存勖嗣位,任中门使,参管机要。又拜生兵部尚书、枢密使、成德军节度 使。善以谋议相佐,尝奏时务利害二十五条,议革弊政。后以功高位重,遭宦官从伶人忌恨。同光三年( 925),受任都招讨,佐李继岌率兵伐蜀。次年,遭宦官谗害,被杀于成都。

  安重诲(?—— 931),五代时后唐大臣。应州人。初事李嗣源,为中门使。魏州兵变,佐嗣源取得帝位,后任左令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兵部尚书,加侍中、兼中书令,参与军 政机密。但他恃功矜宠,渐与皇权发生冲突,又每与宰相任寰不协,至矫诏杀寰。后为明宗侄李从璋杀死。

  石敬瑭(892——942),五代时后晋建立者,936——942年在位。太原人,沙陀族。先世久事沙陀贵族。后唐时,为李嗣源所赏识,以为 婿。魏州兵变,献计劝嗣源回兵入洛。历任保义军、宣武军、河东诸镇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废帝从珂即位,诏徙天平节度使,他拒不受命。后以割地 岁贡,认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求契丹出兵援助,灭唐建晋。称帝后,割让幽云十六州予契丹,使中原丧失重要屏障。天福七年( 942)忧郁而卒。庙号晋高祖。

  刘知远(895——948),五代时后汉建立者,947——948年在位。太原人,沙陀族。初与石敬瑭事唐明宗,后助石氏得契丹之援建晋,任河 东节度使、北京(今太原西南)留守等。出帝继位,进封王爵,拜中书令。以位高见忌。晋辽交锋,他守境不出。开运四年( 947),称帝于晋阳(今太原西南)。旋东进河南,都汴(今开封),国号汉,史称的汉。庙号汉高祖。

  刘崇(895——954),五代十国时北汉建立者,951——954年在位。太原人,刘知远从弟。少为无赖。知远镇河东,他任都指挥使。后汉初 建,为太原尹、北京留守。郭威建周,他即位于太原,史称北汉。遣使通好契丹,自称“侄皇帝”。乾佑七年( 954),乘郭威死,乞兵契丹攻后周,被周世宗柴荣大败于高平。次年,忧病而死。

  王全斌(908——976),北宋初将领。太原人。先后在后唐、后晋、后周任职。宋初,他与慕荣延钊率东路军讨平潞州(今山西长治)李筠,升安 国军节度使。他重士轻财,不求声誉,对部下宽容,很受人们敬重。建隆四年(963),率兵攻太原。乾德二年(964)冬,为忠武军节度使、西川行营前军都 部署,领兵攻后蜀。四年,孟昶投降。他杀后蜀降兵二万人于成都,激起万民怨嗟。虽渐次平定,实因擅杀降兵、豪夺妇女、广纳货财等罪行昭著,受降职处分。开 宝末,又升任武宁军节度使,至镇数月即卒。 慕容延钊(913——969),五代后周及北宋大将。太原人。初隶郭威帐下。后周初,任铁骑都虞候。世宗时,从征淮南,大破敌军。累迁至殿前副都点检,与 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亲厚,以兄弟相称。匡胤夺后周帝位,他屯兵真定,支持匡胤。未几,加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三品,匡胤仍以史称之。建隆二年( 961)解除禁军兵权,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未几病死。

  杨业(?—— 986),北宋将领。又名继业,太原人,父为后汉麟州刺史,他亦为汉将,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号杨无敌。北汉降宋,他奉旨归宋,任代州兼三交驻 泊兵马都部署,屡败契丹兵。雍熙三年(986),宋军三路攻契丹,潘美与他率西路军也雁门,因东路军在涿州战败,形成孤军深入。潘美与监军王先强令他攻寰 州,在陈家谷陷入重围,重伤后被俘,绝食而死,时年约六十。子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孙文广等均为宋官。

呼延赞(?——1000年),并州太原人,是北宋有胆有勇,性格刚强的著名武将。

  毕士安( 938——1005),北宋大臣。字仁叟,代州云中(今大同)人。乾德进士。初任地方官及冀王府记室参军。淳化二年(991)召为翰林学士。咸平初,拜礼 部侍郎。景德元年(1004),进吏部侍郎客参知政事,荐寇准,两人同拜平章事,他兼监修国史。是年九月,辽将挞览统军南下,他与准力主真宗亲征,反对迁 都。真宗至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军射杀挞览,宋辽两军达成和议,他赞成,并主张选良将以加强边防,通互市,除铁禁,招流亡,广储蓄。二年,病卒。

  杨延昭( 958——1014),北宋将领。本名延朗,杨业子,称杨六郎。幼时戏为军阵,业以为此儿类我。常从业出征。雍熙三年,从业攻辽,为先锋。咸平三年 (999)冬,辽军南下,攻遂城(今河北徐水西),他在城上灌水为冰,使辽军退去。其后屡败辽军于河北边境,官至高阳关副都部署。他号令严明,身先士卒, 戍边二十余年。

  杨文广(?——1074),字仲容,太原人,杨业之孙,杨延昭之子。北宋著名抗辽名将。仁宗时为范仲淹所用,后从狄青南下,为广西钤辖,知宜、 邕二州。英宗时迁兴州防御使,神宗时曾击败西夏,任定州路副都总管。《杨家将》中说杨延昭之子是杨宗保,而杨文广是杨宗保之子,为民间传说,而非历史事 实。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人,进士出身。因处理西夏边防事务有政绩,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庆历七年(1047)冬, 恩州(今河北清河西北)王则起义,他为宣抚使,与明镐前往镇压。八年,任宰相。嘉佑三年(1058)后出判河南等地。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他竭力反 对,居洛阳,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谓之“洛阳耆英会”。哲宗元佑初,司马光为相,荐他同居相位,废除新法。五年辞 退。绍圣初(1094),章敦为相,降其职。有《潞公集》。

  狄青( 1008—— 1061),字汉臣。汾州西河(今汾阳县)人。出身行伍。宝元初,宋与西夏对峙,他参加守边四年,为先锋,大小二十五战,勇不可挡。时韩琦、范仲淹为以略 使,加以重用,仁宗升他为马前副都指挥使。并要他敷药除面涅(兵士脸上的刺青),他说:臣愿留以对军中。后升枢密副使。皇佑年间,率兵镇压侬智高。五年, 升枢密使。

--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宝元进士。仁宗时,初任地方官,后为京官,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 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献《通志》八卷,命设局续修。神宗初,任翰林兼侍读学士,《通志》赐名《资志通鉴》,受命续编。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对, 并与王安石、吕惠卿等展开激烈辩论。神宗任他为枢密使,他辞归洛阳,居十五年,撰《资治通鉴》。在高太后支持下,排斥变法派,恢复旧制,是为“元佑更 化”。所著《资志通鉴》凡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外,尚有野史、文集等二百余 种,全书年以事纬,史实系统而完备,确可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取得鉴戒。诗文有《司马文公集》。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字元章,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又称米颠。行草得王献之笔意,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

 

王彦( 1090—— 1139年),北宋上党(今长治)人。徽宗时以武艺选为清河尉,曾从种师道守边,有战功。金兵入汴京,他归河北招抚使张志,为都统制,率岳飞等败金兵,后创建“八字军”。 郭若虚,北宋画家,太原人。熙中七年(1074)为贺辽正旦副使,次年还朝,因随行士卒逃亡,降一官。著有《图画见闻录》,实为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续篇,为中国画史重要著作。

  元好问(1190——1257年),金末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忻州市)人。七岁能诗,二十岁成学,名闻京师。兴定进士。官至尚书省左司员 外郎。金亡不仕。蒙古宪宗二年(1252),曾与张雄飞北上见忽必烈,请其保护儒生。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世之作。有《遗山集》,其中有诗一千三百余 首。所编《中州集》为研究金代诗歌的主要资料。所写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对魏晋以来的诗歌作了系统的批评。一直受到诗家的重视。

  乔吉(约1280——1345),也称乔吉甫,字梦符,冀宁路阳曲(今太原市)人。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戏曲理论家。

  萨都剌(约1272——?),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并擅长书画,至今故宫还珍藏着他的两幅名画。

  关汉卿(约1220——约1300),元朝戏剧家。号已斋叟,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在大都的玉京书会中从事杂剧创作。他多材多艺,会围棋,会 歌舞,会吹弹,会吟诗,会演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现存十三种,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白朴(1226——约1306),元朝戏剧家。山西河曲人。金末战乱时失母,由元好问教育成长。入元不仕,参加玉京书会,从事杂剧创作。作品存目十六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墙头马上》为代表作,歌颂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郑光祖,元后期剧作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作剧十八种,今存八种,主要是爱情剧和历史剧,《倩女离魂》为其代表作,表现封建压迫下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强烈愿望。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清徐人。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撰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 唐演义》、《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诸书多传世,但均为后人修改。有说《水浒传》亦为他所撰,或说施耐庵撰,罗贯中编次。另有杂剧《宋太祖龙 虎风云会》。

  薛宣(1389——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明代平阳府河津人。是明代大臣、学者和文学家、教育家。正统中因忤奸臣王振,下狱论死,多人 请愿,才得免死。其学说宗程、朱,以复“性”为主,又以主张“理在气中”修正朱熹“理在气先”之说。有《读书录》、《薛文清集》、《从政名言》、《河汾诗 集》等。

  乔宇(1457——1524),明朝大臣,字希大,号白岩,乐平(今山西昔阳)人。成化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宁王朱宸濠 反,扬言旦夕下南京,他严为警备,斩宸濠潜伏南京为内应之羽三百人,吏其不敢东向。宸濠败,武宗幸南京,论功加太子太保,又加少保。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 书,朝政为之一清,凡为权贵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大礼”之争起,世宗召席书、桂萼等,他力谏,因忤帝意,被夺官。他善诗文,有《乔庄简公集》。

  王琼(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太原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官至户部、兵部、 吏部尚书,连进“三孤”、“三辅”。主要功绩有治理运河,整束西北边防,任用王阳明平定了宸濠叛乱。史家称他与于谦、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

  麻贵,大同府右卫(今右玉县)人。明代守边抗倭将领之一。曾援助朝鲜抵抗日本侵扰,同朝鲜将领合力作战,将日寇全部驱逐出境。

  王家屏(1538——1603年),字忠伯,明大同府山阴(今山阴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敢于冒死直谏,以为人正派不阿权贵著称。近年来有学者认为《金瓶梅》为其所著。

  傅山(1607——1684),清初学者。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忻州人。明末诸生。崇祯十三年(1636),山西提学袁继咸为阉党诬陷 下狱,他约集通省诸生赴京营救。明亡,隐居不出,自称居士、道人。清廷开博学鸿词,他称疾拒荐,被邑令抬至北京后,特旨授中书舍人,拒不谢恩。他博通经 史、诸子、佛道、医药之学,亦工诗文、书画、金石,尤以音韵见长。在学术研究中,他将诸子与《六经》并列,不拘泥于传统注释,重视字义训诂,对后学影响颇 深。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注》等。传世之《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医著,亦有谓为后人假托。

  于成龙(1617——1684年),清初大臣,字北溟,号于山,汾州府永宁州(今离石县)人。贡生出身。顺治年间为广西罗城知县,为官清廉。康 熙十三年(1674),累迁至武昌知府。时吴三桂叛乱,湖北州县震动,他受命为黄州知府,前往弹压招抚。十七年,擢福建按察使,为全省廉吏第一。十九年, 升直隶巡抚,严惩贪官污吏、扶正压邪,深得人心。戒州县火耗,平粜米粮,赈济灾民,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亲自召见。他益加清操,严拒亲友请托,不取馈 赠,名称当时。次年授江南、江西总督。 阎若璩(1636——1704),清朝考据学家。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侨居江苏。幼是口吃性钝,后苦学多思,形容经史,自学成名。曾参修《大清一 统志》。年二十,读《古文尚书》即疑其伪,遂潜研二十余年,成《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广征博引,列出一百二十八条证据,确证为伪作,受学术界推崇。毛奇龄 等虽百般辨解,亦无法全部否认。又有《日知录补正》、《孟子生卒年月考》、《潜丘札记》等。

  陈廷敬( 1639—— 1712),字子端,号说岩,清代泽州(今晋城)人。清代大臣和著名学者。是我国收字最多的《康熙字典》的总裁官。

  孙嘉淦(1682——1753),字锡公,清代太原府兴县(今兴县)入。清代大臣,敢于直言争辩,扶正祛邪,不畏权贵,处理多起冤案。

  康基洲(?—— 1779),清代太原府兴县(今兴县)人。清代地方官。他在任上“办官事如家事”,善于调查研究,权衡利弊,找出原因,定出措施。在引水灌田、兴学育人、拯救女婴等方面都有政绩。

  徐继畲(1795——1873),字松龛,代州五台(令五台县)人,清代大臣。他敢于直谏,一入朝就接连上疏,弹劾了几个违法地方官吏,坚决反 对官官相卫的不法行为。他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见解至今仍被刻在美国国会前。 杨深秀(1849——1898),清末维新派。本名毓秀,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又授山东道监察御 史。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 君子之一。有《杨漪村侍御奏稿》、《虚声堂诗抄》、《闻喜县新志》。










posted on 2005-10-04 00:12 LoveBNU 小六 WangBNU 阅读(3637)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龙门乱弹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