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中,通过例子我们知道了如何利用反射机制创建对象,获得类变量和调用方法等。创建对象的语句是  Class cla = Class.forName(type);    Object obj = cla.newInstance(); 这里newInstance()实际上是使用了该类的默认无参构造方法。如果我们要调用其它的构造方法就要稍微复杂一点。比如我们要创建一个StringBuffer对象,用new 操作符应该是StringBuffer br = new StringBuffer("example");用反射机制则要有以下步骤。
首先,获得StringBuffer类的描述。
Class cla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Buffer");
其次,要创建参数类型数组Class[] 。
Class[] paraTypes = new Class[1];paraTypes[0]=String.class;
然后,通过cla 和 paraTypes 获得Constructor 对象。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la.getConstructor(paraTypes);
接着,创建传入的参数列表Object[]。
Object[] paraLists = new Object[1]; paraLists[0]="color";
最后,得到我们所要得对象。Object obj = constructor.newInstance(paraLists);
如果我们paraTypes及paraLists设为null或长度为0,就可以用上述步骤调用StringBuffer的无参构造方法。类似地,我们可以调用对象中的有参方法。比如我们做如下操作br.insert(4, 'u');用反射机制实现如下。
Class[] paratypes = new Class[]{int.class,char.class};
Method method = cla.getMethod("insert", paratypes);
Object[] paralists = new Object[]{4,'u'};
method.invoke(obj, paralists);
 反射机制给予我们运行时才确定对象类型的便利,然而它也有显著的缺点。
1,代码笨拙冗长。比如本来一句br.insert(4, 'u');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要用到四句。
2,损失了编译时类型检查的好处。这使得你要对付更多的异常。
3,性能损失。用反射机制运行的时间更久。
  <<Effective Java >>中给出的建议是“普通应用不应在运行时刻以映像方式访问对象,只是在很有限的情况下
使用“。那么在什么地方会用到反射机制呢。已有的较熟悉应用是我们的IDE及一些框架。比如eclipse,编程时ctrl+space弹出的建议就是用到反射机制。比如Spring读取配置文件后生成对应的对象。还有RPC系统也会用到。对于一般的应用软件,你可以在工厂方法中用到它。
    

  参考文章:
<Effective Java> 第一版 35条
<侯捷谈Java反射机制>
JAVA 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