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72  文章 - 28  trackbacks - 0
<2024年5月>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常用链接

留言簿(4)

随笔分类(66)

随笔档案(72)

文章档案(19)

收藏夹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1. 一、什么是OGNL,有什么特点?   
  2.   
  3. OGNL(Object-Graph Navigation Language),大概可以理解为:对象图形化导航语言。是一种可以方便地操作对象属性的开源表达式语言。OGNL有如下特点:    
  4.   
  5. 1、支持对象方法调用,形式如:objName.methodName();   
  6.   
  7. 2、支持类静态的方法调用和值访问,表达式的格式为@[类全名(包括包路)]@[方法名  值名],例如:   
  8.   
  9. @java.lang.String@format('foo %s''bar')或@tutorial.MyConstant@APP_NAME;   
  10.   
  11. 3、支持赋值操作和表达式串联,例如:   
  12.   
  13. price=100discount=0.8calculatePrice(),这个表达式会返回80;   
  14.   
  15. 4、访问OGNL上下文(OGNL context)和ActionContext;   
  16.   
  17. 5、操作集合对象。   
  18.   
  19.     
  20.   
  21. 二、使用OGNL表达式   
  22.   
  23. OGNL要结合struts标签来使用。由于比较灵活,也容易把人给弄晕,尤其是“%”、“#”、“$”这三个符号的使用。由于$广泛应用于EL中,这里重点写%和#符号的用法。   
  24.   
  25. 1、“#”符号有三种用途:   
  26.   
  27. (1)、访问非根对象(struts中值栈为根对象)如OGNL上下文和Action上下文,#相当于ActionContext.getContext();下表有几个ActionContext中有用的属性:   
  28.   
  29.     
  30.   
  31. 名称   
  32.  作用   
  33.  例子   
  34.     
  35. parameters   
  36.  包含当前HTTP请求参数的Map   
  37.  #parameters.id[0]作用相当于request.getParameter("id"   
  38.     
  39. request   
  40.  包含当前HttpServletRequest的属性(attribute)的Map   
  41.  #request.userName相当于request.getAttribute("userName"   
  42.     
  43. session   
  44.  包含当前HttpSession的属性(attribute)的Map   
  45.  #session.userName相当于session.getAttribute("userName"   
  46.     
  47. application   
  48.  包含当前应用的ServletContext的属性(attribute)的Map   
  49.  #application.userName相当于application.getAttribute("userName"   
  50.     
  51.   
  52. 注:attr 用于按request session application顺序访问其属性(attribute),#attr.userName相当于按顺序在以上三个范围(scope)内读取userName属性,直到找到为止。用于过滤和投影(projecting)集合,如books.{?#this.price<100};构造Map,如#{'foo1':'bar1''foo2':'bar2'}。   
  53.   
  54.     
  55.   
  56. (2)、用于过滤和投影(projecting)集合,如: books.{?#this.price>35    
  57.   
  58. books.{?#this.price>35}   
  59.   
  60. (3)、构造Map,如: #{'foo1':'bar1''foo2':'bar2'    
  61.   
  62. #{'foo1':'bar1''foo2':'bar2'}这种方式常用在给radio或select、checkbox等标签赋值上。如果要在页面中取一个map的值可以这样写:    
  63.   
  64. <s:property value="#myMap['foo1']"/>     
  65.   
  66. <s:property value="#myMap['foo1']"/>   
  67.   
  68. 2、“%”符号的用途是在标签的属性值被理解为字符串类型时,告诉执行环境%{}里的是OGNL表达式。   
  69.   
  70. 这是一开始最让我不能理解的符号,原因是一些相关资源在表述时不太准备,经过一翻痛苦的探索,终于明白了它的用途。实际上就是让被理解为字符串的表达式,被真正当成ognl来执行。很有点类似javascript里面的eval_r()功能,例如 :   
  71.   
  72. var oDiv eval_r("document.all.div"+index)     
  73.   
  74. var oDiv eval_r("document.all.div"+index)   
  75.   
  76. 当index变量为1时,语句就会被当作var oDiv document.all.div1  var oDiv document.all.div1来执行。%{}就是起这个作用。举例:    
  77.   
  78. <s:set name="myMap" value="#{'key1':'value1','key2':'value2'}"/>      
  79.   
  80. <s:property value="#myMap['key1']"/>      
  81.   
  82. <s:url value="#myMap['key1']" />    
  83.   
  84. <s:set name="myMap" value="#{'key1':'value1','key2':'value2'}"/>   
  85.   
  86. <s:property value="#myMap['key1']"/>   
  87.   
  88. <s:url value="#myMap['key1']"/>   
  89.   
  90. 上面的代码第2行会在页面上输出“value1”,而第3行则会输出"#myMap['key1']"这么一个字符串。 如果将第3行改写成这样:    
  91.   
  92. <s:url value="%{#myMap['key1']}"/>     
  93.   
  94. <s:url value="%{#myMap['key1']}"/>   
  95.   
  96. 则输出为“value1”。   
  97.   
  98.     
  99.   
  100.     
  101.   
  102. 这说明struts2里不同的标签对ognl的表达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如果当有的标签“看不懂”类似“#myMap['key1']”的语句时,就要用%{}来把这括进去,“翻译”一下了。   
  103.   
  104. 3、“$”有两种用途   
  105.   
  106. (1)、在国际化资源文件中,引用OGNL表达式。   
  107.   
  108. (2)、在Struts 2配置文件中,引用OGNL表达式:    
  109.   
  110. <action name="saveUser" class="userAction" method="save">   
  111.   
  112. <result type="redirect">listUser.action?msg=${msg}</result>   
  113.   
  114. </action>   
  115.   
  116. <action name="saveUser" class="userAction" method="save"      
  117.   
  118. <result type="redirect">listUser.action?msg=${msg}</result>   
  119.   
  120. </action>  

posted @ 2014-01-08 13:58 kelly 阅读(19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Ibatis介绍与用例   一、介绍 ibatis 是一种“半自动化”的ORM实现。iBATIS是以SQL为中心的持久化层框架。能支持懒加载、关联查询、继承等特性。iBATIS不同于一般的OR映射框架(eg:hibernate)。OR映射框架,将数据库表、字段等映射到类、属性,那是一种元数据(meta-data)映射。iBATIS则是将SQL查询的参数和结果...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1-07 15:50 kelly 阅读(34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深入Struts2的配置文件 本部分主要介绍struts.xml的常用配置。 1.1.    包配置: Struts2框架中核心组件就是Action、拦截器等,Struts2框架使用包来管理Action和拦截器等。每个包就是多个Action、多个拦截器、多个拦截器引用的集合。 在struts.xml文件中package元素用于定义包配置,每个pack...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1-07 15:39 kelly 阅读(15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首页要在web.xml中添加相应的struts配置: <servlet> <servlet-name>action</servlet-name> <servlet-class> org.apache.struts.action.ActionServlet </servle...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12-27 14:56 kelly 阅读(17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1   编写目的 

本文详细介绍了DBCP连接池的各个配置参数的含义,并通过实际例子演示不同的参数设置可能参数的结果。

2   适用对象 

  项目实施人员

3   参考资料 

4   知识文件主要内容4.1连接池知识简介 

总所周知建立数据库连接是一个非常耗时耗资源的行为,因此现代的Web中间件,无论是开源的Tomcat、Jboss还是商业的websphere、weblogic都提供了数据库连接池功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数据库连接池性能的好坏,不同厂商对连接池有着不同的实现,本文只介绍拜特公司使用较多的开源web中间件Tomcat中默认的连接池DBCP(DataBase connection pool)的使用。

4.2Tomcat下配置连接池 

下面以tomcat5.5.26为例来介绍如何配置连接池

1:需要的jar

在tomcat的安装目录common\lib下有一个naming-factory-dbcp.jar,这个是tomcat修改后的dbcp连接池实现,同时为了能够正常运行,还需要commons-pool.jar。

2:建立context文件

进入到conf\Catalina\localhost新建一个上下文文件,文件的名称既为将来要访问是输入url上下文名称,例如我们建立一个名为btweb的文件内容如下:

<Context debug="0" docBase="D:\v10_workspace\build\WebRoot"
reloadable="false">
<Resource
name="jdbc/btdb1"
type="javax.sql.DataSource"
factory="org.apache.tomcat.dbcp.dbcp.BasicDataSourceFactory"
username="v10"
password="v10"

driverClassName="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

url="jdbc:oracle:thin:@127.0.0.1:1521:cahs"
maxActive="5"
maxIdle="3"
maxWait="5000"
removeAbandoned="true"

removeAbandonedTimeout="60"

testOnBorrow="true"
validationQuery="select count(*) from bt_user"
logAbandoned="true"


/>
</Context>

4.3参数分步介绍 

u
数据库连接相关

username="v10"
password="v10"

driverClassName="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

url="jdbc:oracle:thin:@127.0.0.1:1521:cahs"

u
jndi相关

name="jdbc/btdb1"
type="javax.sql.DataSource"
factory="org.apache.tomcat.dbcp.dbcp.BasicDataSourceFactory"

factory默认是org.apache.tomcat.dbcp.dbcp.BasicDataSourceFactory,tomcat也允许采用其他连接实现,不过默认使用dbcp。

u
连接数控制与连接归还策略
maxActive="5"

maxIdle="3"

minIdle=”2”
maxWait="5000"

u
  应对网络不稳定的策略

testOnBorrow="true"
validationQuery="select count(*) from bt_user"

u
应对连接泄漏的策略
removeAbandoned="true"

removeAbandonedTimeout="60"


logAbandoned="true"

   

如下图所示:连接池处于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一方面应用程序通过它来获取连接,归还连接,另一方面连接又需要从数据里获取连接,归还连接。

步骤1:系统启动

系统启动时,初始化连接池,由于没有任何请求连接池中连接数为0。

maxActive="5"

表示并发情况下最大可从连接池中获取的连接数。如果数据库不是单独,供一个应用使用,通过设置maxActive参数可以避免某个应用无限制的获取连接对其他应用造成影响,如果一个数据库只是用来支持一个应用那么maxActive理论上可以设置成该数据库可以支撑的最大连接数。maxActive只是表示通过连接池可以并发的获取的最大连接数。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连接的获取与释放是双向,当应用程序并发请求连接池时,连接池就需要从数据库获取连接,那么但应用程序使用完连接并将连接归还给连接池时,连接池是否也同时将连接归还给数据库呢?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那样的话连接池就变得多此一举,不但不能提高性能,反而会降低性能,那么但应用成归还连接后,连接池如何处理呢?

maxIdle="3"

如果在并发时达到了maxActive=5,那么连接池就必须从数据库中获取5个连接来供应用程序使用,当应用程序关闭连接后,由于maxIdle=3,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连接都会归还给数据库,将会有3个连接保持在连接池种中,状态为空闲。

minIdle=2

最小默认情况下并不生效,它的含义是当连接池中的连接少有minIdle,系统监控线程将启动补充功能,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启动补充线程。

问题:如何设置maxActive和maxIdle?

理论上讲maxActive应该设置成应用的最大并发数,这样一来即便是在最大并发的情况下,应用依然能够从连接池中获取连接,但是困难时的是我们很难准确估计到最大并发数,设置成最大并发数是一种最优的服务质量保证,事实上,如果某个用户登录提示系统繁忙,那么在他再次登录时,可能系统资源已经充足,对于拜特资金管理系统我们建议将maxActive设置为系统注册人数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之间。例如系统的注册人数为1000,那么设置成50-100靠近100的数字,例如85或90。


maxIdle对应的连接,实际上是连接池保持的长连接,这也是连接池发挥优势的部分,理论上讲保持较多的长连接,在应用请求时可以更快的响应,但是过多的连接保持,反而会消耗数据库大量的资源,因此maxIdle也并不是越大越好,同上例我们建议将maxIdle设置成

50-100中靠近50的数字,例如55。这样就能在兼顾最大并发同时,保持较少的数据库连接,而且在绝大多情况,能够为应用程序提供最快的相应速度。

testOnBorrow="true"

validationQuery="select count(*) from bt_user"

我们知道数据库连接从本质上架构在tcp/ip连接之上,一般情况下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都不在同一台物理机器上,而是通过网络进行连接,那么当建立数据库连接池的机器与数据库服务器自己出现网络异常时,保持在连接池中的连接将失效,不能够在次使用,传统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重新启动,再次建立连接,通过设置以上两个参数,但应用程序从连接池中获取连接时,会首先进行活动性检测,当获取的连接是活动的时候才会给应用程序使用,如果连接失效,连接将释放该连接。validationQuery是一条测试语句,没有实际意义,现实中,一般用一条最为简单的查询语句充当。

removeAbandoned="true"

removeAbandonedTimeout="60"

logAbandoned="true"

有时粗心的程序编写者在从连接池中获取连接使用后忘记了连接的关闭,这样连池的连接就会逐渐达到maxActive直至连接池无法提供服务。现代连接池一般提供一种“智能”的检查,但设置了removeAbandoned="true"时,当连接池连接数到达(getNumIdle() < 2) and (getNumActive() > getMaxActive() - 3)时便会启动连接回收,那种活动时间超过removeAbandonedTimeout="60"的连接将会被回收,同时如果logAbandoned="true"设置为true,程序在回收连接的同时会打印日志。removeAbandoned是连接池的高级功能,理论上这中配置不应该出现在实际的生产环境,因为有时应用程序执行长事务,可能这种情况下,会被连接池误回收,该种配置一般在程序测试阶段,为了定位连接泄漏的具体代码位置,被开启,生产环境中连接的关闭应该靠程序自己保证。

posted @ 2013-12-20 23:01 kelly 阅读(148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1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Last